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发生了9级地震,至今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星期。曾经以抗震减灾为主业的我,同时又是在日本接受的最后阶段的教育,无法不时刻关注着灾害的发展。地震之后,伴随着地面运动的破坏、接着而来的海啸和随后的核设施的破坏引起的核泄漏,让本来已经雪上加霜的日本蒙上了更加浓厚的阴影,不知道这场灾难什么时候能够有一个结束。这场灾难,对于以地震减灾为自己主业的那些人,是一次更加生动的、更加残酷的现实课;对于那些成天高举地震预报大旗的人,则是一个更加响亮的耳光;对于那些建筑质量远远达不到日本标准的国家,更是一个严重的警告。 阅读着曾经的同事朋友作为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一员奔赴地震现场,进行人道主义救援,心中只能远远地祝福,希望他能够健康安全地早日完成任务、圆满归国。看着电视上的画面,让我无法不想起2004年的印尼海啸地震、2008年的汶川地震甚至是1995年的阪神地震地震。 1995年的1月17日,是我刚从国内度假结束后回到日本的第二天的早上,还在迷梦之中,就被响个不停的电话声叫醒,原来是美国的“未来同事”需要刚刚发生的阪神地震的资料,于是我才知道原来神户已经发生了一次大地震。因为当时我在公司负责的项目正好是大阪关西机场二期工程的动力分析部分,所以在地震后一个星期左右我就有机会去了地震现场,生平第一次亲身感受到自然的破坏力量和自己知识的有限和无能为力。 2004年的印尼海啸地震,因为当时的单位有同事长时间地在现场参加地震救援和后来参加联合国国际减灾大会的需要,我几乎全程地关注这次地震震后灾情的发展,第一次领略到地震海啸的巨大无比的破坏力。 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之后,当时我们的单位几乎倾巢而出,我也在震后第二天赶赴现场,在现场渡过了艰难的10天的时间,亲身地体会到中国农村房屋抗震能力的低下。 早年我在日本留学的时候,1994年美国北陵地震后,日本有很多抗震专家在电视上夸夸其谈,说,类似的地震,如果是发生在我们日本,那一定是没有什么问题(这次美国加州的北陵地震,仅保险业的损失就是260亿美元之多)。凭良心说,日本专家的话虽然有点夸张,还是很有道理的,不过其前提条件是在人们预想到的地区,比如说在日本的关东地区,如果发生一次7级左右的地震,地震的灾害一定非常有限。遗憾的是,计划总是没有变化来得快。就在日本专家们夸夸其谈后不到一年,1995年,在日本的神户,一个被认为基本不会发生地震的地方,发生了7.2级地震,造成了千亿美元的损失。地震以后,NHK再次找到那个夸下海口的专家,要他解释,当然吓得那个专家到处逃窜。 尽管如此,如果说日本的建筑抗震能力为全球最好,我想即使在世界范围内都应该没有异议。日本房子的抗震能力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设计标准比较高,另一个是日本的建筑质量有保证。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大的灾难?这个问题比较难以回答。就这次地震的损失,主要还不是建筑工程破坏而引起的损失,主要还应该是因为海啸和次生灾害(如核电站问题,化工厂爆炸,水库溃坝等)而引起的损失。就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人类对最坏情况的估计不足,总是以历史上的最大作为理论上的最大。这种经验主义的错误,已经不止一次让人类遭受灾难。阪神地震是如此,汶川地震是如此,这次的东日本地震也更是如此。神户那个地方,在阪神地震之前,是属于基本不设防的地区;汶川地震的发震断层曾经的最大震级是7.3级;而这次东日本海地震发生的断裂,最大震级也就是8.3级。不过,话反过来说,从经济可行性的角度看,也不能无限制地提高设防水平,我们或许要做的,就是要对重大的工程,特别是有着巨大次生灾害的工程,一定要尽可能的提高设防标准。这么说,就自然地想到目前中国的核电和那些超级大坝,还有那些没有展示出来的近似豆腐渣工程,很是担心,还是不要展开去说为好。 人类的抗震,很有点事后诸葛亮的味道。每次地震巨灾之后,大家都来总结,然后提出应对措施,这样至少保证人类少犯或者是不犯类似的错误。问题是,自然界的实情要远远多于人类目前的认知,所以巨灾总是在人类没有准备好的地方,或者说不是按照人类设想的方式展开,弄得人类很是狼狈、疲于奔命。 这次日本地震巨灾之后,我想可以探讨总结的一定很多,其中设防标准一定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地震次生灾害会更加严重,商业中断影响也是越来越突出,那么,大范围地提高设防水平和标准应该是在所难免吧。 衷心地祝愿日本人民能够早日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