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Stinger 的博客  
“我唯一懂得的一件事是,我其实什么也不懂” - [苏格拉底]  
https://blog.creaders.net/u/5697/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饭粒"为什么难吃? 2012-11-12 04:16:27
"饭粒"为什么难吃?

范例哲学的概念自从提出后,很难被接受。

在众多的原因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它要求的起点太高。而几乎很少人有这种专业素质。在西方哲学史上,从康德以后,哲学成了知识分子象牙塔中的产物,与大众的生活没有直接联系。但哲学的标签又成了一个人博学的象征,所以它又屡屡被人提起。可见,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任何出现的东西都可以有人出具价钱。但其价值到底若何,却不是市场关心的。

任何新的哲学思想的提出,不得不跨越已经存在的学说。但如果现存的哲学思想已经很难理解,要人们欣赏新的概念,就几乎不可能。

比如,黑格尔已经很难懂了。但要理解海德格尔对黑氏的批评,仅仅读"存在与时间"是作不到的。没有对哲学史的了解,几乎是盲人摸象。不用说前者本身就是一座大山,敢于攀登和能够到顶峰已经非常不易了。

看了网友的各种批评,我的想法以实相告。哲学已经不再是大众菜肴,而是鱼翅熊掌:首先要有"deep pocket",否则只能在门外垂涎了。

当哲学市场化了,市场也就哲学化了 - 这是辩证法。
浏览(699) (0) 评论(27)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老几 留言时间:2012-11-12 21:53:33
老几不能怪兔子拿以前讨论过的博文来再忽悠,怪咱没有说清楚。
现在讨论的是“绝对意识”。老几要知道兔子对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理解(不能全是老黑原文,咱看不懂),和批判。不能超过100字。多了咱理解不了。捡要点说。
回复 | 0
作者:Rabbit 留言时间:2012-11-12 19:47:25
这些都是我亲自写的(没有小蜜带捞的)。顺便提及,以证明无假。
回复 | 0
作者:Rabbit 留言时间:2012-11-12 19:44:09
这篇也有可参考:
关于“形而上”的随想(All)

中共给我们熟悉的语言是这样解释“形而上”的:

“【形而上学】最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一部著作的中译名,后转为哲学名
词,指研究超经验的东西(神、灵魂和意志自由等)的学问,或用作哲学的别称。
从黑格尔开始,把形而上学用作反辩证法的同义词。作为反辩证法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彼此孤立的,永远不变的;或者承认有变
化,但是认为只有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移动,而且其原因仅仅在于外力的推动。形
而上学否认事物的矛盾,否认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由此推动事物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形而上学的特点是用孤立、静止、片
面、表面的观点去看世界,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
说。由于形而上学思想产生的阶级根源和认识根源尚未消除,其影响仍将存在并发
生作用。” (人民网[党史百科] cpc.people.com.cn)

我认为,这句话只有第一个逗号前“可能”是对的(需要查证),其余都是胡扯。共
产党的文风是,从来不给出自己理论的出处。这样一是便利自己随心所欲地说,二
他们的话根本不需证明。我想谈谈我理解的“形而上”,留待读者来判断我以上的
结论。

从中国历史上看,中国人对这个问题基本不感兴趣,很少人研究,所以也没什么人

懂。中国人这方面研究的最高成就,迄今为止,还只有千年前的老子。老子在他
“道德经”开首的半百余字,就是关于中国人对“形而上”研究的最高精华。以后

历代,没有人能超过他,包括最近年代的“新儒家”各位大儒。也难怪,儒家从来

认为“天地”就是极限了,是“不近鬼神”的,所以也不会涉及任何与自然或社会

没用直接联系的问题(见冯友兰“人生的境界”)。

严格地说,老子对形而上的论述,只是一个猜想,没有论述展开。但老子的猜想和
形而上问题的提出,确是一个天才的哲学起点。因为老子讨论问题的角度,可以与
二千年后的黑格尔媲美(黑氏逻辑学开宗明义讨论的 das Sein (“存在”)的问题,
与老子讨论内容一样)。

形而上研究的重要,是人类研究真理的手段之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手段。我认为,

人类在自己文明的历史上,用过三种方法探索真理。它们是“猜想,逻辑/理性和科

学”。具体到各个领域,相对应的是,“宗教,哲学与科学”。哲学产生于宗教,

科学又产生于哲学。形而上的研究,是哲学的研究范围,主要是用逻辑的方法。这

就是西方领头的今日人类文明源起的古希腊哲学所开创的道路。

在古希腊宗教里,神话流行,并用以解释人们所看到的自然界。逐渐地,人们不满

足于紧靠空洞的猜想来解释世界,而试图以逻辑因果的方法,来找寻自己周围世界

的变化的规律,这就导致了哲学的产生。哲学上最早期的争论出清b在前苏格拉底时

期,典型的两大派是“伊利亚学派”和“米利都”学派。他们争论的主要问题是,

什么是世界的本源?

世界本源的争论,是“形而上”研究的第一阶段。

米派认为,这个本源是一种物质,水,汽,不定物(flux),等等。这种物质,是构

成一切周围世界其他物质的基本成分。相对应的伊派认为,恒定或不变,才是世界

的本质。这种不变,只能是抽象的定义,所以是“理”。两派的发展,到了柏拉图

和亚里士多德时期,前者被总结为“形式”,后者,“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形而

上学(metaphysics),也正式宣告成立。

这是“形而上”研究的第二个阶段。

古希腊时期哲学繁荣的和城邦民主政体,伴随着最后罗马人的攻入而落幕。外族的

入侵,不仅使希腊城邦的政体文化艺术不复存在,而且连图书馆和书籍都遭到毁灭。

在后来的千年中世纪中,除了几个主教们(安社伦,阿愧纳等)对上帝的证明外,几

乎对形而上学没有什么根本性的研究和贡献。直到欧洲人从阿拉伯国家那里,伴随
着找
回了古希腊哲学家的著作,欧洲文艺复兴从意大利开始,后转播到整个欧洲。

但必须指出,这些宗教哲学家们,试图以逻辑的方法证明上帝的存在(本体论的证明
),虽然没有达到足以令大众信服的程度,但他们将世界万物和上帝的关系所作的逻
辑推论,确十分清晰明确。他们的方法,给后代的与宗教有关的哲学家和科学家,
如荷兰哲学家斯宾诺沙,很大启发,因为他们开创了一条如何寻找形而上真理的道
路和榜样。

首先重新燃起对形而上的内容研究的,是法国的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笛对自己所
学的
知识充满谬误,感到不满,所以开始重新审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继承的一切知识

的可靠性。笛的起点和基础,就是“我思顾我在”。笛通过的哲学研究,得出世界

上最根本的物质,不是一种,而是二种:“心灵”和“非心灵”。根据笛的结论,

后代的哲学家批评他为“二元论”者。笛进一步指出,以前人们关于自然界中因果

逻辑的看法,都是错的。因为客观世界根本不存在因果逻辑的链条。

笛卡尔对世界根本问题的二元认识和自然界因果关系的否定,是“形而上”研究的

第三个阶段。

笛卡尔发现了“心灵”这一物质,是人类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笛的“心灵”

既是人类的“思维”。笛对人类思维本质的研究,影响了后来的所有哲学家,意义

十分深远。他的“心灵物质”的发现,也是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基础。

被笛卡尔的发现震动的第一个哲学大家,是德国的康德(he was rudely wakened from

his “dogmatic slumber”)。康德的深入研究发现,笛的结论是正确的。但如果因

果的链条不存在自然界中,难道是人类凭空捏造的吗?康德开始透射出自己独特的

哲学眼光。康德认识到,笛卡尔所说的心灵,并不是在人类的□
'7b识过程中无所事事,
而是积极参与到自然界中,根据自然界的规律,方构造出世界的因果关系等范畴。

康称其这种二者结合的发现为“先天综合判断”。“先天”,指的是逻辑或公理的

道路,来源于柏拉图的“形式”;“综合”,就是根据“经验”作为证明的资料,

来源于亚里士多德的物理世界。一切在人类经验和和语言全称判断逻辑之外的事物,

是“物自体”自身,仅仅存在与“彼岸世界”,康德认为,他们是不可能被人类所

认识的。

康德,正确地解释了形而上的基础,发现了形而上,和“形而下”的联系。康德在

世界本源的认识上,却依然保存着笛卡尔二元世界的遗迹。从康德开始,哲学研究
变成了专业化的职业。只有在大学任教和从事哲学学术研究的人,才可能懂得的,
纯粹象牙塔里的知识。康德的“三大批判”,以其明晰的语言,深刻的逻辑,使后
来所有的哲学流派都站到他的旗帜之下。相比之下,他的同胞黑格尔,在语言简洁
和逻辑清晰方面,远远没有康德受欢迎 - 虽然这也许是因为黑格尔自有其超越康德
的深刻逻辑和思维的广度作造成。

这就是“形而上”研究的第四个阶段。

接下来,轮到最耸人听闻又最臭名昭著的黑格尔(这本身就是个“辩证法”吧?)。
黑格尔哲学的“晦涩难懂”,是众口一辞。一个人可以将黑格尔背的滚瓜所熟,却
不明白其真正的含意 - 用他自己的话,这叫“熟知并非真知”。我认为黑格尔的天
才在于二点。

一,他将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所认为的思辩的最高法则“辩证法”,揭示为
是世界的本质。既一切事物,或现象,的发展变化,其实也都是遵循这一方法(尽管
这与马克思解释的“辩证法”是否一回事,是另一个问题)。

二,他将古希腊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首先通过研究语言来寻找“全真”陈述的
方法(三段论),再到自然界这个过程,全部连在一起了。他认为,语言,思维或理
性,自然界:其实“都是一个事物”。这个事物的发展,就象是一颗橡树的种子,
从小在泥土到长成参天大树是整个一过程。大树的伟岸身躯繁枝茂叶,其实在早在
“橡树的种子”里就已经“规划好了”。就像人类的基因一样。这个“基因”,黑
格尔叫他“理性”。种子入土后,并不必然会长成大树,还受周围空气土壤湿度等
自然因素的影响 - 这就是“时空的偶然性”,也就是“现象”。所以,理性首先是
“潜在”在世界中,然后到“现实的世界”,然后就进入了他的范畴所规定和适用
的范围。亚里士多德提出过十个哲学范畴,康德提出过十二个哲学范畴,黑格尔提
出了比康德更多的哲学范畴,如“质,量,度”等等。黑格尔所以称自己发现的理
性为“世界的精神”。

顺便提一下,西方哲学的发展,有两条主线:形而上和经验。我这里主要是勾划了
前一条,所以不是西方哲学的全部。

可笑的是,青年马克思不懂黑格尔的本意。他除了学了黑格尔,还师从了一个没有
名气的哲学家,费而巴哈,学了些唯物论。马克思就把二者揉在一起声称,要将黑
格尔的辩证法“头脚倒置”,并提取仅仅“合理的内核”。这就是中共自吹自擂
“马克思伟大”的来源。在学术上,黑氏难懂,似乎仅凭这一点,也不该责怪青年
马克思。但他用自己不懂的学术,“忽悠”了半个世界一百多年,挑动了多少暴力
和造成了多少生命的丧失,至今还在困扰着中国人。在政治和社会领域,马克思给
世界造成的灾难,远在希特勒之上。

黑格尔超越了康德,解决了康的“物自体”问题,也解决了从迪卡尔以来哲学关于
世界本源的二元解释。黑格尔因此在人类文明的先导哲学上,立下了继古希腊三杰
后,最伟大的人类思想的里程碑。因为黑格尔的哲学如此庞大无所不包,使其不符
合从笛卡尔以来西方知识份子建立的“分析”方法的传统,所以绝大多数人都不懂
他的哲学。加之他的语言冗长难懂,有故弄玄虚之嫌,又使许多人对其斥之以鼻。
但暇不掩玉,真正懂了黑格尔的思想,无人不为他的深刻所震撼,为其远见所叹服。
黑格尔的天才,不仅仅在自己的独创的新观点,而是继承和发扬了从古希腊形而上
开始以来,探索世界的真理的人类文明以思维作先导的传统。

这就是“形而上”研究的第五个阶段。

建造大而全的哲学体系,开始于亚里士多德,较突出的后来哲学家,有思宾诺沙,
迪卡尔,到康德,最后黑格尔。从康德开始,哲学又成了哲学专职人士,学院派的
“专利”。因为如果不是专门在学院学习的人,很难入门,更与懂得其思想的深刻
不沾边。但毕竟哲学不是仅仅供“玩耍”的象牙之塔产品。哲学的根本任务,从来
就是,或满足人类对根本问题的求知的回答,既人类的好奇心的满足,或者给人类
的社会生活以指导。“大而全”的体系攀比,毕竟不是目的。正相反,哲学的精髓
就是简洁与深刻,一句话,用理性和逻辑揭示真理。

研究黑格尔的历史学家告诉人们,黑格尔将其年轻时的著作“精神现象学”,后来
压缩成自己“科学逻辑学”一书开始的逻辑部分。很多人发现了他的“辩证体系”
也有夸大和错误的成分。如,用他自己的哲学观点研究历史,黑格尔认为当时法国
横扫欧洲的拿破仑,是“世界精神”的体现,认为国家政体,是道德精神的代表,
完全否认了个人意志对社会的积极作用,和其在西方文化主流中的地位等。加之黑
格尔的行文语句晦涩,较之同胞康德,远不是简洁明白,直书其意,因此被很多后
来的哲学家病垢。批判黑格尔的潮流,从崇拜他的高峰,发展到反对他的哲学体系,
一并反对从古希腊开始的所有形而上研究的体系。

这股“反哲学体系”,“反形而上”的思想派别,占据了欧洲近代哲学结束后,和
现代哲学开始以来的一切领域。所有后来的哲学家,与其跟在黑格尔之后,对其体
系似懂非懂,不知所云,不如都选择了在康德作为旗帜下的汇合点。从十九世纪中
以后,哲学明显的分为二大派别。一派是“现象学”到心理学的发展;一派是“分
析学派”,逻辑分析到语言学,结构学,科学学,现代派等的发展。对形而上的研
究的向心理研究方面的发展,起于Soren Kierkegaard,后有海德格尔,萨特等。总
的趋势,是将哲学历史上形而上研究,归为心理和社会与人生的联系。在分析学派
方面,特别到了“语言分析”阶段,如维特根思坦,则干脆否定了形而上的问题,
将历史上形而上的研究,归为是“语焉不详”造成的。因此他干脆说,哲学的任务
到此时已经完成了。很明显,分析学派的观点受自然科学方法“牵鼻子走”,而不
是相反。分析学派在英语国家占主要地位,由此也影响了今天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的
哲学研究(见徐有渔的著作)。因为中国要学习英美,一些知识分子自然认为,英美
国家的哲学家也必然高明。中国人没有学到英美知识分子的“critical thinking”
的思维传统,只学会了跟随他们的结论,接受显而易见的事实的结局。

生命在继续,人在活着,人就要问人生的根本问题:我是谁?世界是什么?我与世
界是什么关系?等等这类的形而上问题。从古希腊哲学开始的“形式/范畴”的解释
方法,终于到了德国的黑格尔那里,让人们“倒了哲学的胃口”。另一方面,否定
形而上问题的根本存在,如分析学派作的,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就好像一个
“剩女”,因为还没找到对象,有人建议“去掉自己的欲望吧”不可能。人类的
“哲学欲望”,只要人类存在,它就存在。而欲望本身的解决,必须找寻一个新的
突破口。

这个新的突破口,转到了东方中国人这里,它叫“绝学”。

这就是“形而上”研究的第六个阶段。

继承西方世界对形而上的研究,就是继续回答自古希腊有了哲学研究以来,人类有
关形而上的“三大问题”:

1 我是谁?
2 世界是什么?
3 我与世界是什么关系?

很明显,一切否认形而上的哲学家和派别,都不得不面对这样的问题,不能不给出
自己的答案。欧洲的“现象学派”,将这三大问题的解答,首先开始于世界的本质
是“现象”。下面的细节不用听了,因为世界的本来面貌已经被他们“砍掉了一半”,
而且还是“主要的一半”,关键的东西没有了。如果听听英语国家“分析学派”的
语言,结论更糟糕。因为分析学派,根本否定了形而上的研究。他们首先会责问提
问题的人糊涂。不是思想糊涂,思维过于笼统,就是语言混乱,或是逻辑有问题。
一句话,他们认为提出这三大问题,本身就错了,和古希腊开始的本体论研究(形而
上)一样,是“始乱终弃”。他们认为这三大问题本身,就像“皇帝的新衣”一样
- 皇帝本来就没穿衣服,大家都几个巧舌如簧的骗子骗了。

离开了哲学家的书房和学校的象牙塔,人们的本能告诉自己,这“三大问题”是确
确实实存在的,无论你如何不相信自己的感觉和哲学家的劝说。所以,不是承认或
不承认它们存在的问题,甚至也不是回答不回答的问题,而是如何回答的问题。如
何以一种新的方法,从一个新的角度回答这“三大问题”。当然,真理的揭示,必
须有继承性。也就是说,新的解答方法,必须不与传统的形而上解释相矛盾,而又
投入新的眼光,新的视角,新的亮点和光芒 - 这就是哲学的新阶段,我称之为“绝
学”,所试图完成的。

古希腊传统的研究形而上方法,是将世界分为“形式与变化”(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等),或“范畴与经验”(迪卡尔,思滨诺沙,康德,黑格尔等)。这个“二分法”的
展开,所以我们今天有了西方世界的两大哲学流派:欧洲的大陆“现象派”,和英
语世界的“分析派”。绝学的提出,必须要包容这两派研究中的真理部分,但又不
能重复他们的老路 - 绝学的本质是将二方面“合为一体”,用“范例”的概念,全
面概括,同时又赋予新的内容。简言之,“范例”,集“精神 - 物质 - 范畴 - 经
验 - 思维 - 语言- 生命 - 历史”,为“一丸(capsule)”,形象地概括化了。在
“范例”以前,我们可以将“形式/范畴”概念的提出,看作哲学中的“硬骨”。另
方面,将“经验/现象”概念的提出,看成是哲学研究的“软体”部分。 当这两方
面都面临危机,需要有新的观点来继承和发扬形而上(本体)的研究,“绝学”,也
就应运而生了。

中国人说,“温饱思淫欲”,又说,“立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西方
人说,人有“安全,食物,性,地位,荣誉,权力”等基本要求。显然,哲学思考,
都不是大众的人生目标。但是,在人类第一哲学家,苏格拉底,看来,只有追求真
理,才是人生唯一的意义。这也许就是,我们今天不知道人类历史上究竟有多少人,
有过什么样的故事的原因,我们忘记了无数先人。

我们记住的一个名字 - 而且还会被世世代代传递下去 - 叫“苏格拉底”。

(完)
回复 | 0
作者:Rabbit 留言时间:2012-11-12 19:38:29
老几啊,

如果觉得我还再忽悠您,我再提供新的证明,行不?
回复 | 0
作者:Rabbit 留言时间:2012-11-12 19:35:35
one more:
======================
继承与超越之一 - 康德与黑格尔 (兼答星辰)

康德是近代哲学的第一个高峰,是德国理性主义哲学的开山大师。康德的成就主要
是,他成功地回答了休莫的责难,指出自然界的因果性确实是不外在于自然界中,
而是相反,它在我们的心中:是人类的理性抽象出经验中的事实,加以整理而得出,
这就是“先天综合判断”,这就是哲学范畴的来源。康德的认识论发现,因此被称
为哲学史上“哥白尼革命”。

在康德这座山峰背后,德国理性主义者们又揭开了一弯更峋丽的彩霞,这就是黑格
尔建造的体系。康德不能独占其美的原因,是因为他还是在迪卡尔的二元世界观的
阴影内,他没有怀疑认识对象和认识能力,继续分开会造成的根本矛盾。他在不能
超越这个鸿沟时,就称他的这个“自在之物”和认识能力之间,有一个“界限”。


康德限制人类认识能力的结论,遭到了同胞从费希特开始,经过谢林,最后完成与
黑格尔,一浪比一浪高的哲学思想史上惊涛骇浪的反响。黑格尔的天才在于,他将
从亚里士多德开始,止于康德,所发现哲学范畴,用他演化了的从赫拉克利特开始,
柏拉图发展了的“辩证法”,进行逻辑推演,有机地融为一体,成了一个集大成的
壮观体系。

黑格尔的核心思想,如同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是他的“科学逻辑学”。用传
统哲学的科学和逻辑学定义,黑格尔的逻辑学,既不是科学,也不是逻辑学。因为
自然科学是从伽利略和牛顿开始,逻辑学是亚里士多德,莱不尼茨划定的范围。那
么为什么黑格尔要这么命名他的著作?因为黑格尔不满意哲学的不严谨,认为自己
的学说就是象自然科学一样严格和客观。他又不满意逻辑学的形式空泛,缺乏内容。
他认为自己的学说,结合了传统逻辑的形式,又有物质发展的内容,所以他称之为
“逻辑学”。如果懂了黑格尔腹中的宏伟蓝图,就懂了黑格尔一半。

黑格尔另一半在此:“任何现在,都是潜在的过去”,正如“任何现实,都是潜在
的历史”。万事开头难,要懂黑格尔的体系尤其如此。黑格尔的辩证的逻辑推演,
基于一个背后的“灵魂”,他叫“绝对精神”,“理性”等等。正是这个“绝对精
神”的“自我醒来”和发展,才使“潜在”变为“现实”,才使现实升华为“精神”。
这是黑格尔的总的思路走向。

黑格尔是有些杜撰的东西,有些故弄玄虚,自称“要教会哲学讲德语”,以至后来
的哲学家批评他“最好先学好怎样用德语讲哲学”,还有他的历史观有些看法很荒
唐。而在我看来,他的主要错误,是夸大了证法的功能,尤其是矛盾概念的极端倾
向。

但暇不掩玉。黑格尔还是伟大的,是人类抽象思维史上的里程碑。

=======================================
继承与超越之二 - 黑格尔体系与绝学

黑格尔在近代哲学史上的成就,堪比古希腊的柏拉图在哲学史上的地位。黑格尔体
系的宏大无所不包的特点,为后来的哲学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源泉。同时,黑
格尔体系的烦琐和人为的复杂化,又使现代哲学的发展抛弃了大而全体系的哲学体
系的建造。

在德国理性哲学的下,康德和黑格尔,分别成为现代哲学的二个重要分支的起源。
欧洲大陆哲学从胡塞尔开始的“现象学”研究,直接继承了黑格尔早期的著作“精
神现象学”开创的研究领域。在胡塞尔之后的存在主义,同样得易于黑格尔体系和
更直接的现象学体系。他们的研究,与其说是对本体形尔上传统哲学根本问题的研
究,不如说更是研究本体形而上的某个概念,如“存在”,与人生现实的联系,尤
其反映在存在主义哲学中。因为研究的起点来源于黑格尔辩证体系的某一个部分,
所以,研究的角度和视野,必然局限于得出个别结论,而不是经典哲学形尔上的根
本问题。

而哲学在英语国家的发展则继承了康德“分析”的传统。因为英美国家分析学派的
哲学家,抛弃了经典哲学的形而上研究,所以康德体系的二元论本体思维,并不影
响其分析性研究方法的独到发挥。恰好相反,康德的分析方法,为后来的所有分析
学派树立了经典的榜样。英美分析学派的发展,先是从逻辑分析入手,发展到后来
的语言分析,以后又有结构主义,科学学派等等。这些分析学派的的特点,都是抛
弃哲学经典的本体论问题,都反对黑格尔的庞大辩证法系统,主张清除哲学形而上
的研究。这种态度和方法,在个别哲学的枝节问题上得到澄清,但从整体上使哲学
丧失了作为提供人类对世界最基本问题回答的可能性。

正是在哲学走到逐渐丧失其历史功能,走向逐渐自身否定的历史时刻,绝学,作为
复兴经典哲学的根本任务,结合新的科学在二十世纪的发展成果,重新划定传统哲
学的本体论/形尔上学的研究领域,而诞生。绝学,继承了黑格尔体系的完整性,而
又去掉了黑格尔体系中的杜撰因素,如“绝对精神”。绝学,采用新的“悟性认识”
方法,而不是应用烦琐的范畴概念推导演绎,以力求一步揭示真理性的陈述。绝学
的核心贡献,是揭示了形而上/本体研究的“范例”本质。范例的提出,将经典哲学
史上柏拉图的“形式”,归入普通范例;将迪卡尔的“思维物质”,归入“高级范
例”;将黑格尔辩证体系的最高发展的“绝对,无限”阶段,容纳与人的“思维功
能”,既“高级范例”。而更进一步将“高级范例”的来源,揭示出于“范例原型”。
使绝学与宗教在最高“存在”的问题上的名称定义,从此分道扬镳,由此更显示出
绝学作为学术研究的思辩性。

绝学对于哲学,犹如相对论之与经典力学,绝学的意义又在相对论之上。因为哲学
是自然科学的基础,而形而上学/本体论,又是哲学的基础。绝学继承了哲学,作为
新的哲学,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绝学是中文贡献给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核心的礼
物 - 也许她的出现预示了中国真正在世界东方升起的灵魂。
回复 | 0
作者:Rabbit 留言时间:2012-11-12 19:21:51
This is another one on Hegel.

========================================
思维与存在 - 黑格尔错在哪里?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首要问题之一。

西方最早提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是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巴氏的思想,是通
过一首他的叫“自然”的诗篇留下来的。原文据说是有三千多行,只有150行诗句保
存到现在。在诗里,巴氏的观点是,

1) 对立的事物其实只是一方和令一方缺失的关系,所以只有一件物质存在,如“冷
和热”等。

2) 自然事物与思维的对立,也是虚幻。他们本质是一体,因为真理不可能是一双生
子。

3)世界的真理,因此是“一”。

(参见:“Do you believe that necessary and self-evident truths exist? If
so, could such truths be diametrically opposed to sense data? Is "becoming"
an illusion? Is it possible that what you take as a "given," that things
come into being and go out of being that existing things change "accidentally"
is ultimately untrue? Is it possible there are two "truths," which are
opposites?”http://www.abu.nb.ca/courses/grphil/parmenides.htm)

巴氏的这些思想,不但影响了黑格尔,而且成为黑格尔“一元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
哲学的支柱。黑格尔将巴的思想贯彻在其“逻辑学”中。他用自己创造的“辨证法”
的方法,从存在(being)开始,不断地推导出新的范畴,每次增加新推导的范畴的内
容("diversify")。最后,推导出自然世界和思维的同一性质。也就是说,黑格尔的
著作之所以重要和深刻引起世界的关注,是因为他系统地“量化”,既,阐述了巴
氏“存在与思维同一”的命题。片段摘要如下:

“Chapter 1 Being
A Being
132
Being, pure being, without any further determination. In its indeterminate
immediacy it is equal only to itself. It is also not unequal relatively
to an other; it has no diversity within itself nor any with a reference
outwards. It would not be held fast in its purity if it contained any determination
or content which could be distinguished in it or by which it could be distinguished
from an other. It is pure indeterminateness and emptiness. There is nothing
to be intuited in it, if one can speak here of intuiting; or, it is only
this pure intuiting itself. Just as little is anything to be thought in
it, or it is equally only this empty thinking. Being, the indeterminate
immediate, is in fact nothing, and neither more nor less than nothing.
Science of Logic
Quality - Quantity - Measure 35”

这一段摘录来自他的“科学逻辑学”的英译本。因为英语与德语非常接近,我们有
理由相信这是黑氏的原文意思。在这八段话中,只在主客观双方进行“定义”:
1)客观自身,
2)客观自身与其他客观存在的关系;
3)主观感觉;
4)主观思考;
5)结论。

黑格尔思想的真理性,来源与巴门尼德的思想的真理性。后者天才地猜到了世界的
真理,前者系统地论证了后者的猜想。好像他们配合的天衣无缝。如果巴氏的猜想
前提不可怀疑,那么剩下问题是,证明的方法,如同数学证明,也许还有其他的路
可走。更重要的是,不像数学,不是用严谨的当代“符号逻辑”证明和“语言分析”
的成果,黑格尔自己首创的辨证逻辑自身,是否真正百分之百无误?这个辨证逻辑
的前提是否无误,具有公理的性质?

用范例哲学的“三个存在”的观点来看,黑格尔的错误就错在辨证逻辑的前提上: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不是开始于“定在”。黑氏逻辑学的开端是存在。他的存在
的定义属于范例哲学的“定在”范畴。

为什么他的存在范畴是“定在”,不是范例哲学的第二个存在,“存在”,更不是
范例哲学的“第一存在”,“在”的范畴,呢?因为他的逻辑推演开端的存在范畴,
是一个可以变化,不断增长,内容不断多样化,丰富化,的逻辑范畴。所以这个存
在是“定在”的范畴,不属于“在”的范畴。定在的范畴中集合,只是集合因子的
数量变化,在数学上,属于实数的范围。所以定在不等于思维 - 不论定在的范畴发
展到如何复杂。定在集合的因在永远是可数的,具体和抽象的因在都包括,尽管它
的序列可以是无限的。存在与思维的同一性,只属于范例哲学的“在”的范畴。

黑格尔生于二个世纪以前,不知道范例哲学是自然的。但任何错误,都是正确的先
导。任何“垃圾” - 用我们可爱的中国网友的话说 - 都是生命的营养。无知和无
视,才是人类文明的“public enemy No. 1” - 因为它是对“人”自身定义的否定。
回复 | 0
作者:stinger 留言时间:2012-11-12 19:02:55
老几,评评我这篇吧:

=======•==••••=======

哲普:黑格尔为什么难?(all)

不知是哪位我聪明的师兄发明了这个名字:“哲普”。

我以前只听说过“科普”- 科学普及,“教育普及”(但谁听过“教普”?),“卫
生普及”,(也没听说过“卫普”)。但我觉得这是个好名字。因为谁都可以用,用
王塑风格的冯导话说,“谁也别装X”,都是半斤八两,离好莱坞差远去了。冯导是
“话粗理不粗”。

普,就是最基本的,所以任何人都可以讲,讲错了也没关系,反正是学习,就当交
学费好了。另一个原因是,不说共产党用哲学唬了多少年国人(“要使其轻信,必先
使其迷惑”),也不说中西文化之别,使西方哲学是难上加难。哲学本身,在中国就
是没人愿学的东西:因为学哲学难吃饭,而且还得花一点不少的精力来学。所以中
国的哲学系毕业生,百分之九十都是去当官混饭。其他的只有“卖猪肉”为生了,
像那个北大的毕业生一样。中国的古老辩证法这时就用上了,最没用的,也是最有
用的。最没用,是说它不能使你当天就靠它赚钱,如你学了计算机一样。最有用,
是它告诉你,人活着为什么和猪活着有什么不同。

中国南京大学哲学系原有一个教授叫邓晓芒,是专攻德国古典哲学的。他说过这样
一句话,我很认同,“如果你懂了德国的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康德和黑格尔,学西
方哲学你就没有更难懂的了”。我的看法是,尤其是黑格尔。攀上德国哲学大山,
登上了黑格尔思想,你再看西方哲学,就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 就是这个境地。
当然,我觉得不是仅懂德文的问题(邓懂德文),因为德国哲学在笛卡尔时代还是
“一片白茫茫大地”。德国哲学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还必须懂得从古希腊起的
哲学家。现在很少人能懂希腊文,拉丁文了,起码我是不懂。但想想,如果人类历
史不是现在所知道的5千年,而是“billions of billions of years”,还有古老
的哲学书读吗,还有人会古希腊语,拉丁文吗?历史只能是筛选精华传给后人,如
古希腊文化被马其顿人毁灭之后,再到文艺复兴时,由阿拉伯人保存的柏拉图和亚
里士多德的著作留存下来。而其他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的著作,阿拉伯人大概认为
没有价值,就都失传了。我们今天所知道的,都是从柏拉图和亚氏的著作里重述而
知,如关于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等。其实没有前苏格拉底时代的这些
古希腊哲学家,就没有古希腊这哲学三巨头。掠夺强走希腊文化的蛮族,或者不懂
这个道理,或者马驮不下这么多书,或两者都有,所以才有我们今天知道的仅此这
些。下面转正题。

我先讲一个经历,也许能帮助理解黑格尔。多年前在读研究生的时候,第一学期开
学时系里来了个马来西亚的和尚作同学,我们住同一宿舍。这个和尚人挺好,也很
聪明,唯一使我别扭的是好多天不洗澡,可想而知他的体味有多大。害的系里的女
教授告诉我能否跟他提一下。外国人一般是不干涉别人私生活的,看来也是忍无可
忍了。我只好扳着脸对他说了洗澡的事,从此他才开始洗了。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
他一此在课堂上讲的他们民族的传说。

在古老的时代,马来西亚人的祖先,认为地球遭受过两此大的灾难。一次是一个小
慧星扫过地球。因为慧星的核有几英里之大,给地球造成了巨大的尘埃,铺天蔽日,
几十年不能消失。结果地球表面巨大的动物恐龙,都在这次事件中死了。第二次灾
难,是一个行星撞上了地球。这个撞击的力量之大,地球分成了大中小三个。我们
人类现在居住的是中间的一个...等等。

回到正题。我们都知道,在黑格尔看来,世界的本质是他所说的“绝对精神”,或
“绝对理性”,所以黑氏被我们称为“客观唯心主义”者。如果我们一般人稍微想
一想他的这个思想,这不是很可笑吗?我们明明眼前看到有房子,树木,日月星辰,
老板,怎么能说世界的本质是“客观精神”呢?

现在就让我用马来西亚人的神话来说明。在前苏格拉底时代,约公元前五六百年时,
古希腊靠近小亚细亚的伊拉克半岛一带,有二个主要的哲学学派,米利都派和爱利
亚派。前者的代表人物是赫拉克利特;后者的代表是巴门尼德。前者继承了哲学家
泰勒思以来世界的本质是“水”的思想。提出世界的本质是“火”和“不定物(Flux)”
的思想。后者巴氏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恒定”,既不变动的。

我们想象一下,地球上的古希腊哲学家要召集一个讨论世界本质的哲学会议,邀请
了另外二个大小地球的哲学家参加。在小地球上,一切变动极为迅速,比我们地球
的一切时间快一百倍。例如,人也聪明一百倍,但寿命也比我们短,只有我们中等
地球人的百分之一。而大地球的情况正好相反。一切变动缓慢得多,比我们中等地
球上的时间慢100倍,因此人的寿命也长100倍。不用说,人的反应也慢100倍。我们
地球人学一门外语用1年,他们要用100年。

古希腊哲学家对世界的本质分成观点对立的二派,如前所述。小地球来的哲学家一
致认为,世界的本质,他们同意巴门尼德派,世界是“恒定”的原则,因为一切具
体事物,变化非常迅速,不足以是世界的本质。大地球来的人则一致相反,他们同
意世界的本质是个体事物的观点,如水,火或不定物。因为在他们哪里,一切不同
的事物明明白白摆在面前,千年存在。他们认为大地球上的某一物质,必定是世界
的本质。

不用说,每派都有道理。这个关于世界的两种看法,到了柏拉图那里,巴氏的思想,
被总结为“形式”。柏认为,形式,是上帝给的。如蓝色。我的裤子和天空都是蓝
色。那么蓝色的概念是哪里来的?蓝色是一个“共性”,是一个标准,只能来自上
帝。而我裤子的蓝,和天空的蓝,都是上帝规定的“蓝色”形式的参加者。

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不同意老师的观点。亚氏将赫拉克利特的观点继承下来。
自己又研究了语言,自己发现了逻辑学,和将从他老师那里学来的被后人归为“形
而上学”。亚氏承认“蓝色”是先天存在的“Being”,如柏拉图老师所言。但人类
关于蓝色知识的发现,只有通过个人的经历学习。所以亚氏有了“物理学”和“形
而上学”的讨论。亚氏关于知识的来源虽然很多都是通过讨论和语言,但他认为这
些知识是“客观的知识”,是对物质世界本身的知识。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Being”的认同,就是以后历代理性主义的出发点。从这点
以后,两人就分道扬镳了。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分叉从此分别在哲学大树上生长,
又隔空相望,因为他们是联根错结。德语的Das Sein与英语Being,似乎没有什么本
质的区别。但用汉语表达为“存在”,或“是”,好像都不准确。因为汉语的“存
在”是针对“不存在”而言,“是”是针对“不是”,没有大小写的区别。当Being大
写时,意思是一个“根本的存在”,不是一个“个别的存在”与否的问题。换句话
说,就是根本不可能有“非存在” - 这才是柏拉图和亚氏的意思。我们可以说某物
存在与否。但我们不能说“最根本”的基础,如宇宙,存在于否。这是因为它是其
他一切个体存在的基础。否定个体存在的母体,就等于一个人否定自己的来源母体
(不一定非是“母亲”,如果抬杠)。这个最根本的母体的“存在”,是无“非存在”
与之对立的,这个意思汉语似乎没有合适表达的词。这个“根本的存在”的思想,
成为后来黑格尔辩证法的灵魂。

在柏拉图和亚氏之后,在德国哲学家以前,影响黑格尔思想的只有思宾诺莎了。思
的主要著作,道德论,完全是拉丁文写成,而不是当时的地方荷兰语。有人评论说,
莱不尼滋是世界上唯一读完“道德论”原文的人。由此可想而知此书的难懂程度。
道德论除了语言问题,是它的体系。它完全是按照欧几里德公理方法和笛卡尔几何
推导的方式写成。但它的庞大系统,是黑格尔体系的直接影响。

哲学进入德国,康德,谢林和费希特,都对黑格尔的思想有影响。康德将知识的来
源分为经验和先天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知识材料,另一个部分是知识结构。最后,
认为知识不可能完全呈现在人类认识眼前。康称这个完全真实的知识总体为“物自
体(Thing-in-itself)”。谢林和费希特,则提供了古希腊苏格兰人的思辩探讨方法,
既三段论的“辩证法”,来追求真理/知识的工具。从这两方面,黑格尔大受启发。
黑格尔明显不满意康德对认识论的发展,继续保存笛卡尔“二元论”世界观的思想
遗迹。黑格尔也不满意亚氏形式逻辑在思辩推理中的“僵化”。他特别欣赏赫拉克
立特所说的“变化”是世界本质的思想“没有人能步入同样的河水二次”。黑将这
所有的思想揉为一团,加上自我发挥,他的有崭新哲学世界观的“辩证法”,就基
本成型了。

黑格尔的伟大,我原来说过,是将古希腊苏格拉底和他以前的“辩证方法”,一种
通过反拮形式,揭示对方判断中潜在的命题和矛盾的方法,推广应用到其他一切事
物的发展过程。

黑格尔是如何作的?他首先有了这种想法,写成“精神现象学”。以后,他又将
“精神现象学”,改为“科学的逻辑学”。黑格尔的这里的所谓“科学”,是“形
而上学”;这里称为“逻辑学”的,是他创造的“辩证逻辑”,与大家熟悉的亚里
士多德的形式逻辑完全不是一回事。以后,他又将自己的这个“辩证逻辑”的主要
思想应用到其他领域,与是他写了“The Encyclopedia of the Philosophical Sciences
in Outline (1817) (哲学科学百科全书大纲)”,这就是黑格尔的声望如日中天的
时候。黑格尔以后又出版了的其他著作,如法哲学。他的历史学,是他的课堂讲稿
经后人整理在他死后出版的。黑格尔思想的精华,是他的“逻辑学”。在“百科”
一书的这个部分,他精简了以前的“科学逻辑学”,贺麟翻译为“小逻辑”,为中
国大众所熟悉。

懂了“逻辑学”,就懂了黑格尔,因为它是黑格尔思想的核心。懂了逻辑学的开头
几个范畴,你就懂了“大半个逻辑学”。辩证逻辑的核心思想,是讲述事物发展的
“潜在-现实-灭亡”的三步曲的规律。凡是“潜在”的,必然要变为“现实”的。
凡是“现实”的,必然要“灭亡”的。所以有,“凡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一
大众所熟悉的话的由来。

逻辑学是如何展开上面提的这个事物发展的“三阶段”呢?这就是大家熟悉的另一
个“三段法则,正,反,合”。范畴如何开始呢?黑格尔要确定,运动的主体是什
么,既,什么在运动?记得柏拉图和亚氏的形而上学“共同点”?“Being”。这个
Being,有双重的身份。一个是“个别的存在”,如柏拉图的“蓝色”。另一个是
“根本的存在”,既,“一切存在物的存在”。前者,在小逻辑中被翻译为“定在”。
好像也不准确,我看干脆用“存在c”,表示"capital B";用“存在s”,表示“small
case b”更清晰些。

“存在c”,黑称之为“绝对理念”,或“世界精神”。因为“存在c”是“绝对存
在”,没有对应的“非存在”。而“存在s”,是“个别存在”,所以是要经历上面
提的发展的三个阶段。存在c,是必然的存在。必然必须转换成偶然来体现自身。所
以,存在c个体化的结果,就是存在s的出现。存在s,是首先被确立的概念,或“第
一范畴”。因为没有存在,就无话可说了。存在s,是纯粹的存在,没有任何规定性,
既,没有内容。

人们不习惯这种过度抽象的思维方式,犹如不习惯听到自己不懂的外语。但当你学
会了这个外语到一阶段,你会发现你必须时时翻译成母语,才能理解。最后,你可
以直接理解外语的意思,不再需要翻译了。逻辑思维也是如此。当你觉得需要时时
必须用例子来说明,才能理解原文的逻辑推理,就说明自己的思维抽象程度不够,
因而不习惯用抽象逻辑思考。经过一段练习,这个阶段就会得到克服。

接前。当存在s出现以后,就是由“潜在”变成“现在”的过程。那么还有什么是潜
在于存在s中的呢?灭亡。死是伴随生而来的。死的实现,只是一个自然过程,既,
早晚的事。所以逻辑学的“第二范畴”,就是“Nothing”,“死亡”或消失。如果
我们仔细想想这个存在s,“从生到死”的过程,为什么会这样?黑说,这是因为
“变化(werden)”潜伏于其中,“第三范畴”出现了。没有变化这一范畴,事物只
能保留原来的状态,不会发展,也不会死亡。所有变化是必然要出现的。下面的范
畴推演进到“质,量,度”等,也是非常重要的观念,我就不再细述了。

从事物到概念,从概念到理念,从理念到范畴,从范畴到思维 - 这就是“绝对精神”
走过的道路。每一运动,都是“三步曲”。每一趋终,都转到更高的地方,所谓”
螺旋上升发展“。将“潜在”,与事物,到思维,联系起来,看成一体 - 黑格尔用
此种方法解决了笛卡尔,康德以来的,世界“二元论”之分的矛盾。抓住了这个思
路,就容易理解黑格尔的思想了。

总之,我这里只是草草勾划出黑的逻辑推导。如果我们比较一下这个所谓“辩证逻
辑”和亚氏的形式逻辑有什么区别,我们就会看到,辩证逻辑的立足点是“动态”,
而形式逻辑是“静态”。这也就是为什么黑氏嘲笑形式逻辑是“barren(贫乏)”的
原因(由此引起波普尔极其不满)。

黑格尔的辩证逻辑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除了古希腊的哲学来源,尤其是同胞费希
特,谢林等已经在他之前就有了几乎一样的推论。黑的伟大是将其归纳成一个系统。
然后他又将之扩大化了,用在他的历史哲学中,和科学例子里出了不少洋相 - 孔雀
开屏后难免露出后面,因为黑格尔也是人,所以也有人的弱点。

(全文完)
edited by Toad on 8/13/2012
回复 | 0
作者:嘎拉哈 留言时间:2012-11-12 18:47:13
关于黑格尔和绝对意识的主战场,就交给老几了。俺在外围开展游击战,地雷战,地道战。
回复 | 0
作者:stinger 留言时间:2012-11-12 18:39:18
您是要打假呢?还是查户口?老几。还是要重新审查我的论文学术水平?要让我再重读学位?
回复 | 0
作者:老几 留言时间:2012-11-12 17:21:25
”黑格尔逻辑学的开端“,放马过来,有无摘要?咱讲地是亲历亲为。
回复 | 0
作者:Rabbit 留言时间:2012-11-12 17:03:29
羊排儿,已经二十多年了。
回复 | 0
作者:Rabbit 留言时间:2012-11-12 17:01:30
老几啊,
我没说智力的问题,我说知识不够是的。至于黑格尔的问题,你没听说过是我学位论文的题目是,”黑格尔逻辑学的开端“?,问问星辰。

还认为我不懂吗?
回复 | 0
作者:老几 留言时间:2012-11-12 16:46:14
兔子这篇无非是说,别人不懂,是因为知识或智力不够,不是吗?

老几看法是,兔子没有搞懂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否则,就不会以为自己的“绝对意识”是什么创见了。在老几看来,黑格尔的“绝对精神”是“体”,其“辩证法”为用,常人学不懂黑格尔,是因为“体”“用”颠倒或不分。兔子有兔子的看法,老几有老几的看法,有何不妥?

兔子说说自己是不是双重标准?
回复 | 0
作者:嘎拉哈 留言时间:2012-11-12 07:50:44
兔子的逻辑混到这种份上,就不怕别人笑话 ?

读书多不是成为大哲学家的充分条件。否则世界上的著名哲学家应当是几百万,而不是几个。
回复 | 0
作者:stinger 留言时间:2012-11-12 07:09:19
是你自己没表达清楚,怪不得读者。咱们按你的来:

"哲学水平与读书的关系":

1是充分和必要关系吗?
--- 不是。(嘎子正确)

2是充分关系吗?
--- 不是。(嘎子正确)

3是必要关系吗?
--- 是的。(嘎子错误,兔子正确)

还有话说吗?
回复 | 0
作者:嘎拉哈 留言时间:2012-11-12 06:54:24
俺说的读书多少同水平的关系指的是两者的充分必要关系。俺假定兔子自然会懂。因此没有必要详细说明。兔子如果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就是胡搅蛮缠了。
回复 | 0
作者:Rabbit 留言时间:2012-11-12 06:28:50
老几啊,

你的问题水平需要提高,骚瑞。

嘎嘎啊,
你厉害啊,分析哲学的本事学来了!

我逐一念你的数字,念一个一点头(仍一个胡萝卜给你) - 直到最后一个!

请问,不读书,怎么提高哲学水平?是鸭妈妈生的时候,嘎子就有哲学水平吗?(捂住笑!)
回复 | 0
作者:嘎拉哈 留言时间:2012-11-12 06:15:16
哲学的目的是追求真理,对吧? 因此:

1. 范例哲学是否为真理,同他的难易无关;
2. 兔子的观点是否正确,同兔子研究的东西难易无关;
3. 黑格尔难懂,同黑格尔是否代表真理无关;
4. 哲学水平高低,同读书多少无关;

显示兔子水平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对些简单的基本问题表明自己的看法,而不是回避或拉大旗做虎皮。比如:

兔子到底是否相信 Creationism ? 如果老是兜圈子,说明兔子以前经常批判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正是兔子自己。俺没冤枉你吧 ?
回复 | 0
作者:老几 留言时间:2012-11-12 06:08:44
好,来点客观的。事实表明,兔子跟本就没有搞懂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原因是没有deep pocket
回复 | 0
作者:Rabbit 留言时间:2012-11-12 05:55:07
老几啊,

来帮助兄弟了不是?

“故弄玄虚”,是一个主观概念。我说中国人不懂分清主客观,不冤枉中国读书人的。
回复 | 0
作者:老几 留言时间:2012-11-12 05:41:42
兔子呀,不故弄玄虚咱就不过了。。
回复 | 0
作者:老几 留言时间:2012-11-12 05:35:11
嘎子啊,你骨子里中国迂腐书生的东西太多....deep pocket 里面全是
回复 | 0
作者:stinger 留言时间:2012-11-12 05:08:01
另外,狂妄- 这个词太情绪化,太主观。客观的价值确定,不是主观想象的那样随意。嘎子啊,你骨子里中国迂腐书生的东西太多....
回复 | 0
作者:stinger 留言时间:2012-11-12 05:01:49
你错了!嘎子同志啊,"世界上没有人懂,我都怀疑我自己是否真懂"- 这是黑格尔当时说的。你要明白,文章一出,就不是作者能控制的了。想想老几宠爱的道德经
回复 | 0
作者:嘎拉哈 留言时间:2012-11-12 04:50:06
兔子既然这么狂妄,那就别怪俺不客气了。

既然范例哲学这么难懂,俺们这些低俗的人们自然要问:既然黑格尔,康德等人都死光了,那么兔子是否在告诉俺们现在世界上只有兔子一个人懂 ?

不过俺怀疑,一个连普通加减法都经常常算错的人,如何让别人相信他是个大数学家 ? 这不是笑话吗 ?
回复 | 0
作者:stinger 留言时间:2012-11-12 04:46:30
咂咂,嘎嘎喝咖啡,骗谁呀?隔壁的,谁不知道谁家? 我们有胡萝卜,鸭子吃荤的 - 虫子!
回复 | 0
作者:嘎拉哈 留言时间:2012-11-12 04:36:12
熊掌鱼翅没吃过,你这篇倒是让俺把咖啡喷到了键盘上。
回复 | 0
我的名片
Rabbit
注册日期: 2011-12-06
访问总量: 481,519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再谈“普遍语法”错在哪里
· 范例哲学对50个经典哲学问题的回
· InstanceTV博客故障请万维帮助
· 《论范例》第二版出版预订公告
· 对英语国家“分析哲学”派的简要批
· 范例对个人有什厶意义?
· 本山与中国和中国与世界
友好链接
· hare:hare的博客
· bunny2:bunny2的博客
· microsoftbug:microsoftbug的博
· InstanceTV:InstanceTV的博客
分类目录
【公告】
· 《论范例》第二版出版预订公告
· 旧的帖文请参考 baguwen.biz 【
【思想理论】
· “为什么要学哲学”提纲 (建议版 -
· 讲后感
· 康德超验主义简介提纲
· 现象学
· 真理与常识vs.少数与多数
· 人类研究“一与多”的历史的两面观
· 证明"精神产生物质"而非相反(e
· 从范例哲学的政治意义看褒贬不平
· 从年龄看“真人”到真理
· 从部分民众信教看国民精神追求的
【政治】
· 介绍“中国的托克维尔” - 林达的
· 大饥荒人吃人事件记录
· 谁愿意为这样的制度辩护?
· 习承邓制:调动坦克-解决南周唯
· 习继承了毛文革:挑动群众斗群众
· 又到了和共产党摊牌的时候了!
· 习进平 - 一个典型的伪君子
· 中国人民民主意识觉醒的标志
· 中共十八大贺词:再见了,共产党
· 为什么国民为钓鱼岛抗议而不对自
【吐出狼奶】
· 走向公民社会-请从改变我们的语
· “此人思想复杂”
【关于绝学】
· 寻人启示
· 哲学知识是怎么形成的?
· 人类对"绝对"的认知过程
· 第十一节:论“一”与“多”(edited)
· 证明下列陈述句-“思维具有绝对性
· 再谈“绝对”
· "饭粒"为什么难吃?
· 范例哲学(绝学)的意义
· 范例的时空
· 关于“存在(Being)”
【知识分子】
· 中国人如何了解世界(为答老几修
· 如何看待共产党内斗的恩怨与许诺
· 莫言:一个街头卖艺者带给中国知
· 莫言-共产党-脊梁骨
· 缺钙的人民和恶霸统治者的对话
· 莫言:"你让我恶心!"
· 谁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榜样:岳飞还
· 我们的思维方式什么时候才能改变
· 中国的知识分子为什么爱打“擦边
· 党国,军国,民国与中共的政治改
【应用绝学】
· 再谈“普遍语法”错在哪里
· 范例哲学对50个经典哲学问题的回
· 对英语国家“分析哲学”派的简要批
· 你从未见过的录像:范例哲学的证
· 绝对还是存在-谁更根本?
· “我说谎”悖论的范例哲学回答
· 哲普:思维-认知-语言
· 哲普:“语言是思维的范例”的意义
· 我们的因果观念是从那里来的?
· 再谈范例哲学的“重生定律”
【绝学原文】
· 范例对个人有什厶意义?
· 悟性探微(B)
· 范例哲学与思维文明的返老还童
· 思在的结构-"对不起,这的
· 第三篇范例认识论–悟性认识(2nd
· 绝对与现象和思维与思想关系的异
· 第一部 范例基础
· 范例哲学的第二原理:“思不定”
· 范例哲学本体论的意义
· 也谈宗教,哲学和科学的关系兼答
【美的享受】
· 女儿何止貌,大爷枉为男!
· 艾尔顿爵士在北京当众宣布:演唱
· 哲学的“味道”
· 美(12)
· 中国3岁神童
· 她令我感动
· 最优美的男女二重唱
· 枯燥得快死了?介绍给你一个超越
【随想】
· InstanceTV博客故障请万维帮助
· 本山与中国和中国与世界
· 慈禧太后的中国和习近平当代的中
· 感谢万维使我Rabbit起死回生(测
· 如何最佳接受网上直播
· 中日的"钓鱼岛之战悖论"
· "饭粒四人帮"之歌
· 万维没有“五毛”
· 网中叹
· 人生“三个阶段”
存档目录
2014-12-05 - 2014-12-08
2014-11-08 - 2014-11-24
2014-10-24 - 2014-10-27
2013-03-03 - 2013-03-27
2013-02-06 - 2013-02-26
2013-01-03 - 2013-01-30
2012-12-02 - 2012-12-31
2012-11-01 - 2012-11-29
2012-10-01 - 2012-10-31
2012-09-01 - 2012-09-29
2012-08-01 - 2012-08-31
2012-07-02 - 2012-07-29
2012-06-02 - 2012-06-30
2012-05-02 - 2012-05-23
2012-04-01 - 2012-04-27
2012-03-10 - 2012-03-31
2012-01-01 - 2012-01-12
2011-12-05 - 2011-12-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