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现象(心率/心律失常)在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只是发生不多,未注意罢了。对大部分人来说,这种咕咚属于生理性的。就象你吃饭,不小心咬了舌头,虽然很疼,但无大事。发生个大咕咚,一下子起不来了,只会发生在病理性咕咚。什么是生理性的和病理性的呢?
生理性咕咚一般次数少,症状轻,不影响工作。但也有严重的,如室上性心动过速,甚至房颤。这时基本就咕咚得不能动了。但有一点,不管怎样咕咚,常都会恢复,一般不会永远咕咚。因为生理性咕咚都是有诱发因素。常见的有:暴饮暴食(嘿嘿,就象我),精神紧张,工作压力,不大活动,大量咖啡,药物影响,等等。有些人感冒后会有咕咚,只要感冒好后不咕咚就没事。
咕咚有多种,都要看心电图而定。看似复杂,实际上只要掌握诀窍,连技术员都会成为专家。咕咚的机制分两类:起搏点异常和传导异常。心房有个天然起搏器,叫窦房结。它每分种大概放电70次。电脉冲通过神经束向心室传播,刺激心肌收缩。咕咚的产生,都是起搏点异常或传导常, 使得心肌收缩异常造成的。
根据夏氏分级法(嘿嘿),咕咚又有低中高三级之分。低级咕咚有窦性心动过速和过缓,多没大事。见于运动,发烧等。中级咕咚有室上性心律不齐和心动过速,多为生理性。高级咕咚有室性心律不齐和心动过速,病窦综合症,房颤,室颤,等等,多为病理性。
到了医院检查,医生用的是排除法。排除了器质性病变,你就不用着急了。例如瓣膜病,间隔缺损,听诊器就能听出来。再高级些,用超声心动图还能查出心腔大小,室壁厚薄,及心功能态。 其它还有实验室检查,如血清抗体,心肌酶等可查心肌炎,心肌梗塞。心电图还可查出心肌缺血。 如果这些都正常,壮起胆子,不要害怕。不管你怎么咕咚,都有救。
生理性咕咚不需治疗。找出诱发因素是关键。去掉诱发因素,就达到了预防的目的。除了精神因素,我要着重强调一下生理因素。白领人员需要定期锻炼心脏。带有心率监测的跑步机最好。根据年龄查出心率预期值,跑步时一定要达标。大概是每增加十岁,心率要减少10次。比如说,象凉粉儿这样二十来岁,心率要达到每分150-200次。但象我五十来岁的人,心率就要控制在120-170次左右。当然,咕咚时别跑。不咕咚时酌情加减运动量。如果咕咚得难受怎么办?当然躺休 息。你还可试试我的土办法。试着喝一两瓶啤酒,或一杯葡萄酒。酒量大的喝几两白干。我没有医学证据,但是有人试过管用。我想和酒后心宽有关。也不排除抑制细胞膜等生理作用。若酒后咕咚反而重了,就别喝了。
咕咚得厉害,且找不出原因怎么办?即使喝酒管用也不能老喝。除了会被人误认为酒鬼,更危险的是不可逆转的肝硬化。最好再访专科医生。现在治疗心律失常的药很多,也很有效。药物控制不了还怎么办?医生可使用电生理仪可以找出异位起搏点,用小电烙铁把它烧掉。找不找怎办? 安上个备用人工起搏器,心脏骤停时,保证把你打醒过来。若你还是不满意,换个心脏。实在不行?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