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我思故我在-自由的心
  探索人生,体验人生,享受人生,丰富人生
网络日志正文
ZT 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 2007-10-15 08:41:12
爱与分离,是生命中两个永恒的主题。健康的家庭,充盈着爱,也懂得分离。 健康家庭的父母,深爱孩子,将他养大,不是为了自己分享这一结果,不是为了永远与孩子粘在一起,而是要将他推出家门,推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让他去过独立而自主的生活。 而他,则势必会找一个伴侣,也会有自己的孩子。
等他的孩子长大后,他也会向父母学习,把他的孩子推向更宽广的世界。爱,就在这样的循环中不断地传递,从我们的原生家庭传递到我们的新生家庭。 夫妻关系是家中的No.1这是健康家庭的第一定律 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 家庭是传递爱的载体,从父母传给孩子,再由孩子向下传递。不过,家庭中居第一位的,不应是亲子关系,而是夫妻关系。对此,国内知名的心理学家曾奇峰形容说,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在有公婆、夫妻和孩子的“三世同堂”的家庭中,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 相反,如果亲子关系(包括公婆与丈夫、丈夫与孩子、妻子与孩子)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就会产生最常见的两个问题: 1.糟糕的婆媳关系;2.严重的恋子情结。 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其实,在新家庭中,如果有一个糟糕的婆媳关系,那么一般可以推断,在婆婆以前的那个“新家庭”中,也曾有一个糟糕的婆媳关系。而那个糟糕的婆媳关系,让婆婆与其儿子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对这个婆婆而言,儿子,而不是丈夫,是她最亲密的人,是她最割舍不下的人。 于是,当儿子要分离,去找一个爱人,并建立一个自己的新家庭时,作为婆婆,她会是多么难过。她会觉得,自己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所以,她会有意无意地阻止儿子与媳妇建立最密切的关系。 而儿子,他以前就知道,他是母亲心目中最重要的人,对于母亲而言,他比爸爸还要重要。以前,他为此而自得,现在,他要“回报”母亲。于是,他也不忍心“背叛”母亲而与妻子建立最亲密的关系。 这是很多婆媳关系难以相处的心理秘密。 相反,如果婆婆心目中最重要的人一直是丈夫而不是儿子,那么儿子的分离,就不是那么难受。相反,她会欣喜地看到,儿子找到了他最爱的人,他可以拥有他的家庭、他的人生了。这时,这个婆婆会祝福媳妇,祝福媳妇和儿子即将走上她和丈夫曾经走过的幸福之路。 不健康的模式1:烦丈夫,爱儿子 前不久,我在北京大学心理系的一个研究生同学路过广州。他两个月前刚结婚,我祝福他,话题也很快转移到了婆媳关系上。 同样,他也遇到了这方面的麻烦。他在老家举行了婚礼,之后在家里待了数天,他妈妈和他妻子数次发生争执,起因都是很小很小的事情。 但心理学不是白学的,他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妻子认为我最爱她,而妈妈也一直把我当成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现在当然受不了。于是,两人免不了要战争,谁胜了,我就是战利品。” 当他不会让战争继续下去,方法是玩“失踪”。他会对妈妈和妻子说,你们就好好吵吧,我出去一会儿。“她们的目标是我,我一走了,她们当然就吵不下去了。”他说。 他知道吵架的主要动力来自妈妈。从小到大,他一直是妈妈的心头肉,“对妈妈来说,我绝对比爸爸重要。” 这种被妈妈重视的感觉曾让他很自得,但等慢慢长大后,他发现这成了一种压力。譬如,妈妈不愿意与他分离,考大学的时候,妈妈做了很多工作,要他一定不要去外地读书,他先同意了,但最后报志愿的时候,却一狠心报了外地的一所大学。 “正确的选择。”我说。“当时并不知道是为什么,只是隐隐约约觉得,一定要去外地。”他说。木已成舟,他妈妈也只好认了,但要求他经常给家——其实是给她——打电话。现在,他已经在北京买房子,妈妈也多次要求和他一起住。“我坚决不同意,但我会很温柔地劝妈妈。”他说。 “夫妻关系是家庭中的No.1,这是家庭中的‘第一定律’,我现在是真正明白了这一点。”他说,“如果一开始,妈妈爱爸爸胜过爱我。那么,她就不会那么离不开我,也不会现在和我老婆过不去。” 不健康的模式2:“没”丈夫,爱儿子 我这个同学,他妈妈是比较强势的那种,因丈夫比较老实,一直对丈夫不太满意,于是将主要情感倾注在儿子身上,难以割舍儿子走出家门,最终不免吃起儿媳妇的醋来。 这是糟糕的婆媳关系比较常见的一种模式,另一种最常见的模式是,现在的婆婆以前做媳妇的时候,因为受到了她的婆婆的严重排挤,一直融不进她以前的家庭。她和丈夫的关系退居第二位、第三位甚至家庭中的最末位,这让她倍感孤独。于是,等儿子出生后,她发现儿子是她唯一的依靠,于是,她自然而然地与儿子建立起了最为亲密的关系,丈夫在她心目中甚至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这种情况下,她更加不能接受与儿子的分离。 我一个朋友阿冲,在有了小孩后,把妈妈接过来带小孩,但不料本来尚可的婆媳关系却迅速恶化。阿冲向我描述冲突的具体情形时,显然他、太太和妈妈的关系,有很强的“三角恋”意味。 譬如,当阿冲和太太去小区花园散步时,妈妈一定要求一起去。一次两次就罢了,但次次都如此,自从婆婆入住后,阿冲和太太就再也没有单独散步的机会了。 再如,看电视的时候,如果看到媳妇和阿冲一起坐在沙发上,他妈妈也会坐过来,并且必然是阿冲坐中间,太太和妈妈坐两边。 除了这些特殊情况外,阿冲家也有一般的糟糕的婆媳关系的普遍问题,譬如经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个不停。每当这个时候,阿冲就觉得特别难办,一边是最亲的太太,一边是最敬的妈妈,他夹在中间左右为难。 原来,阿冲的家乡非常传统,男尊女卑的情况很严重。妈妈嫁到他家后,当时是一大家子住在一起。从地位上讲,一直是最卑微的,丈夫敬父母,远胜过敬她。大家倒对她很客气,不会欺负她,但都不够重视她,她一直觉得自己非常孤独。她对阿冲说,直到有了他以后,她才不再觉得孤单,并觉得自己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劲头。后来,她的小家庭从大家庭中脱离出来,开始单独生活,丈夫从此以后对她越来越好,但她想起当年受的很多委屈,对丈夫很是怨恨,两人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改善,她心目中最重要的,一直还是儿子。 谈到最后,阿冲问我:“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她们两人的关系?”“改善她们两人的关系,而不是你们三个人的关系?”我反问他。“你的意思是……”阿冲沉思道。我解释说,绝大多数婆媳关系的核心不是婆媳关系,而正是那个被夹在中间的儿子和丈夫。这个夹在中间的人,总想着要么妻子对老人家敬一些,要么婆婆对媳妇疼一些,然后问题就OK了。但他却很少想,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他自己的身上。要想很好地处理婆媳关系,这个人必须承担起责任来,努力去协调这个三角关系。“并且,绝对没有灵丹妙药,也没有那种一点就灵、一说就通的绝招,你必须用头脑和智慧去解决这个难题。”我说。 不健康的模式3:太愚孝,轻妻子 忽略被夹在中间的那个男人,而把焦点集中在“婆媳”两个字上,是我们面对婆媳关系时最常犯的错误。 天涯论坛一个叫“无奈今年”的网友发表了一篇名为“老婆和父母不和,最终导致要离婚,郁闷中”网文(网址为http://www14.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730262.shtml),细致地描绘了发生在他身上的难题。他很爱太太,但同时认为年轻人要敬父母,所以,当太太和家人(主要是母亲)发生冲突时,他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篇文章发表后,短短两个月内点击率就超过100万,回复的帖子更是多达70多页,一时成为“天涯第一帖”。 不过,几乎所有的回帖都是抨击“无奈今年”及其家人。从无奈今年描述的事实看,他的家人的确有问题,这些细节随便都可以挑出许多。譬如: 1)结婚前,无奈今年的父母不想给聘礼,而且无奈今年结婚前每月的工资都交给了父母,这些钱父母也不想给。2)举行婚礼的当天,无奈今年的妈妈先说想要礼金,当被拒绝后当场被“气晕”。3)新婚当天,无奈今年的父母回家要一个小时,于是他妹妹说路太远要父母住在新房。……在长达60000余字的长文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从事实上看,显然是无奈今年的家人不当,但描述完事实后,无奈今年都会加一句“为什么年轻人就不能敬老人呢”这样的话。结果,这种事实和评论的反差,令无数网友感到气堵。 这是一种分裂,即无奈今年的潜意识和意识产生了分裂。评论的时候,发挥作用的是意识,这一方面,他站在父母的一边,认为妻子应该无条件地敬老人;描述的时候,用的是潜意识,这一方面,他站在妻子的一边,认为受委屈的是妻子,而错的是父母。 也就是说,他其实知道,妻子受了太多委屈。但因为愚孝的观念,他绝对不敢对父母说一个“不”字。所以,即便潜意识知道真相是父母不当,但他无法挑战父母,并希望妻子也这样做。但妻子从小生活在民主氛围浓厚的家庭,受尽了百般宠爱,自然不会接受他的这套逻辑。 并且,这篇长文也显示,无奈今年想当然地觉得,这是妻子和他家人之间的矛盾,他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于是,他的做法就是,在家人面前,觉得妻子的确不对;但在妻子面前,又觉得家人的确过分。至于他,则是什么都做不了。 其实,他是连结妻子和家人的枢纽,他也是妻子和家人争夺的对象,他才是化解这场冲突的根本所在。当他只是一味逃避责任,希望做好好先生并尽可能满足双方的要求的时候,这场冲突当然会继续下去。 你的家庭,你做主 无奈今年的案例,已不再是最经典的婆媳关系模式。因为,看上去,他不是母亲最割舍不下的人,母亲所做的一切,好像是在为他的妹妹争取更多的利益。同样,母亲显然也不是他最割舍不下的人,他只是因为愚孝和不敢负责任,才导致冲突不断继续下去。 我的那个同学和阿冲的案例,倒是最经典的模式。如果说,无奈今年的案例中隐藏着利益的纠纷,我那个同学和阿冲的案例,可以说纯粹是爱的竞争,就是婆婆和媳妇一起在争夺同一个男人的爱。但这里面,还有明显的不同,我同学的妈妈,因为觉得丈夫不强,才把爱倾注在儿子身上,而阿冲的妈妈,是因为不得已才把儿子当成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心理寄托。 但这3个案例,都违反了健康家庭的第一定律——夫妻关系,才是家中的No.1。 如果无奈今年懂得这条规律,他就会明白,在他的原生家庭,他的父母是最重要的,他们最有发言权,但在他的新家庭,他和妻子才是最重要的,他的父母不该有太多的发言权。他不懂得这一点,听任父母在他的新家庭为所欲为,像生孩子、装修房子等事情,他都遵照父母的旨意,而不是和妻子好好协商,这不可能给妻子家的感觉。最后,妻子只好结束这个家。 我那个同学的妈妈,她主动背离了这个规律,因为对丈夫的能力不满,于是把儿子当成了她心目中最割舍不下的人。但是,儿子终究有一天要离开她,要去过属于他自己的生活。对她来讲,这意味着要失去最重要的心理寄托,她当然会难以忍受,于是,她又忍不住想干涉儿子的新家庭,让儿子和儿媳的关系退居第二,而她与儿子的关系仍然是No.1。 阿冲的妈妈,是被迫背离了这个规律。既然丈夫重视父母胜过重视她,既然她在丈夫的大家庭总是被忽视,那么她难免要从其他渠道找她的最爱,而作为妈妈,儿子当然是她天然可以选择的第一人选。但这是不长久的,儿子终究要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她终究要失去自己的最爱。她无法忍受,于是才做出了那些不合情理的古怪举动。 不让儿子和儿媳单独散步,远不是最古怪。上个月,《重庆晨报》报道了更古怪的事情,当儿子的新婚夜,母亲几次闯进洞房,最后儿子和儿媳只好陪着她干坐到凌晨3时。这种古怪的关系持续10年后,儿媳提出离婚,而儿子则跑到报社诉苦。 势必要分离的,不是最爱 要想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系统,必须将夫妻关系置于家庭中最重要的位置。 不过,我们的文化传统的确有这样的倾向:重亲子关系而不重夫妻关系。就仿佛是,夫妻关系只是完成传宗接代的工具,只是给长辈和晚辈服务的载体。 但是,不管你多么敬爱父母,你终究要离开他们,去过你自己的生活。不管你多么爱儿女,他们也终究要离开你,去过他们自己的生活。 而配偶,才是那个真正陪伴你一生的人。 并且,为了父母的健康,我们不要太恋父母的某一方,认为自己与他(她)的关系胜于他们的关系。为了儿女的健康,我们也不要太恋他们,认为自己爱他们胜于爱配偶。因为,最爱的我们都必然是最难割舍。所以,势必要割舍的,不要让它成为最爱。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把最多的资源留给配偶。相反,当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时,我们必须要把更多的资源给他们。但是,我们一定要懂得,配偶才是真正陪伴我们一生的伴侣,才是我们最重要的心理寄托。 如果是儿子,就要对自己说,爸爸才是妈妈最爱的人,自己不是;如果是女儿,就要对自己说,妈妈才是爸爸最爱的人,自己不是;如果是父亲,就要对女儿说,我爱你,但妈妈才是能陪伴我一生的;如果是母亲,就要对儿子说,我爱你,但爸爸才是能陪伴我一生的。这才是健康家庭之道。文章引用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764559010006y4.html
浏览(334) (0)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笑咪咪
注册日期: 2007-06-12
访问总量: 654,770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文摘及转贴申明
最新发布
· 女儿的老师
· 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 感情不投资
· 我的贴心小棉袄
· 关于北川的婚礼
· 欲望
· 不要容易生气
友好链接
· Connie:Connie的茶馆
· 桑妮:桑妮
· 昭君:昭君的博客
· 阿黛:惠风山庄
· 人在北美:写给自己的信
· 椰子:椰风阵阵,思绪如河
· 快乐小店:快乐小店的博客
分类目录
【我的经历】
【心理分析】
【Sissel's diary】
· 孩子们的趣事
【Cindy's diary】
· 我的贴心小棉袄
· 等会接着哭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网站(转贴)
· 日本电视台(转贴)
· 常用短语称赞表扬
· 常用短语道歉与应答(转贴)
· 日语常用短语的吃惊表达(转贴)
· 日语常用语的寒暄问候(转贴)
· 日语常用各类短语(转贴)
· 日语的学习方法(转贴)
【从我做起】
· 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 自豪,我是中国人
【大宝贝和小宝贝成长记录】
· 不要容易生气
· 女儿起床的问题
· 我真冤枉
· 骗爸爸回来的好办法
· 给妈妈的最高的评价
· 小女儿趣事
· 妈妈跟着我
· 女儿上小学了
· 圣诞老人要不要大便
· 小宝宝趣事
【思考人生】
· 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 关于北川的婚礼
· 欲望
· 并不美好的爱情
· 感谢万维博客给我一个平台
· 相信自己的判断力
· 放下过去,轻装前进
· 归宿(转帖)
· 混日子
· 想做的事情与应该做的事情
【日常生活】
· 感恩节的前一天
· 找到工作了!
· 这段日子的流水账
· 签证经历
· 台湾之旅
· 帮人利人利己
· 做客户不要太傲慢
· 加拿大之行
· 来美一周
· 第一次接待客户
【人物传记】
· 陈士骏简介(转贴)
· 孙正义简介(ZT)
· 王嘉廉(ZT)
· 雅虎----杨致远(ZT)
【自信与自我肯定】
· 不在乎的境界
· 自信和樂觀,取決於你的眼睛看哪
· 华尔街骑牛:中国人失去自我的文
· 原来我也挺聪明的嘛
· 在乎别人的感情和不必在乎别人的
· 如何建立自信心
【生活经验】
· 当别人批评我的时候
· 沟通的技巧
· 从上海人身上学到的谈判技巧
· 台湾第四天
· 人生
· 尊重,理解和爱
· 早餐和人性
· 先做人,再做事
· 常有理的我
· 情绪控制
【生活态度】
· 境界高一点
· 感情,婚姻和孩子
· 租房经历
· 快乐在何处
· 完美主义者?
· 触动我的警句
· 带衰老鼠死得快(文摘)
· 看破人生?
· 不必做一个大家喜欢的人
· “残疾的”健康人
【自我提升】
· 沟通与人际
· 我的第一堂网球课
· 自尊感的表现(文摘)
· 做人难不难
· 承认自己的感受,真好!
· 想到的和达到的
· 人生的滋味
· 怎样才能成熟?怎样才能不在乎别
· 提醒自己
· 正视自己的问题
【杂类】
· 善恶的因果关系
· 我也评价各位博主
· 有何感想
· 心路的历程
· 婚姻的不合理性
· 第三者与妻子
· 从美国的枪击案想到的
· 贺绍强-现代版的东郭先生和狼
· 岁末回首
· 幸福的法国女人
【保健美容】
· 如何放松紧张的心情(ZT)
· 脑力大测试:看你是不是绝顶聪明
· 心脏病的诱发因素全球相同 (ZT)
· 美丽是吃出来的(ZT)
· 越食越瘦的15种食物(ZT)
· 10种食物靓丽皮肤(ZT)
【教育】
· 女儿的老师
· 50种帮助孩子建立自尊自信的好方
· 尊重孩子的尺度
· 女儿生病了
· 当孩子不讲理的时候
· 关于孩子要提醒自己的
· 教育小孩的反思
· 教育孩子先教育自己
· 从广电局的重申看中国人对性的态
· 我对于培养孩子的一些想法
【职场】
· 此次升级评估的经验
· How would you move Fuji
· 我错了吗
· 用脑筋工作
· 俞敏洪的自我管理(ZT)
· 聪明工作,用你的脑子!(ZT)
· 如何管理你的客户期望(ZT)
· 期望管理坚持四项原则(ZT)
· 在游戏当中我从老板身上学到的
· How to start a startup(ZT)
【沟通能力】
· 无意中体会到的谦虚的好处
· 人际关系的第一要则-沟通
· 谦虚的心
· 沟通能力
· 如何进行人际沟通和训练?
· 沟通问题
【人际关系】
· 外柔内刚
· 感想
· 精简十八点(专贴)
· 我体会到的与人相处的原则
· 学会拒绝
· 职场压力与不合群有关(ZT)
· 怎样改变不合群性格(ZT)
· 礼貌和体贴
· 关注目标,排除干扰
· 设身处地
【心理】
· 感情不投资
· 关于爱
· The six pillars of self-esteem
· 自尊感的6大支柱(选摘二)
· 自尊的6大支柱(选摘)
· 人生与命运
【转贴】
· 模范皇帝夫妻(转贴)
· 改变你一生的五句话(转贴)
· 移民加拿大感悟:上帝看顾好人(
· 菜根谭选摘
· 如何建立自信心
· 让你轻松遨游职场的十句话(ZT)
· 如何与爱嫉妒的人相处(ZT)
存档目录
2009-06-01 - 2009-06-01
2009-05-03 - 2009-05-16
2009-04-03 - 2009-04-25
2009-03-31 - 2009-03-31
2009-02-13 - 2009-02-13
2008-11-26 - 2008-11-26
2008-10-03 - 2008-10-07
2008-09-05 - 2008-09-05
2008-08-19 - 2008-08-19
2008-07-15 - 2008-07-15
2008-06-03 - 2008-06-16
2008-05-02 - 2008-05-12
2008-04-06 - 2008-04-29
2008-03-02 - 2008-03-30
2008-02-01 - 2008-02-28
2008-01-01 - 2008-01-29
2007-12-01 - 2007-12-30
2007-11-03 - 2007-11-30
2007-10-01 - 2007-10-31
2007-09-01 - 2007-09-30
2007-08-05 - 2007-08-28
2007-07-07 - 2007-07-27
2007-06-12 - 2007-06-25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