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小工也是不容易的,別以為有把力氣就行,一些看起來簡單的工作,其中也有許多技術訣竅。
工地上經常要做的事是拋磚。
砌牆要用磚,磚要運到砌牆師傅的手邊。但不管是用汽車或是小推車,磚只能運到車子能到的地方,這離砌牆師傅的手邊還有一段距離,這時就要拋磚了。最簡單的拋磚是一個人拋,一個人接,距離遠了時,會四、五個人排成一隊,就象擊鼓傳花。擊鼓傳花是手把手,拋磚不是手把手,是使勁甩出去,牆砌到二樓三樓的時候,拋磚要往上甩好幾米甚至上十米高;而且拋磚不是一塊一塊的拋,而是兩塊一起拋,這裡面就有許多技術要領:
第一,兩塊磚一起拋,拋和接都必須保證兩塊磚連在一起,如果拋的時候兩塊磚分開了,接磚的人兩隻手就只能接住一塊磚,另一塊磚就會砸在他身上,第二,拋磚的時候,通常會越拋越快,期間會發生一個人接不住的情況,這時候你不能握着磚傻等,正確的做法是趕緊把手裡的磚扔掉,空出手來轉身迎接即將向你飛過的磚塊,稍一遲疑,飛磚會接二連三的砸到你身上來。
這是一個需要眼明手快的活,反應遲鈍的新手,經常會被飛磚砸得渾身青紫,傷痕累累。
推手推車也是一個危險的工作。
蘇聯上世紀五十年代拍攝的衛國戰爭之後蘇聯人民熱火朝天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電影,筆者我這一代中國人都看過,在蘇聯電影裡,建築工地上經常出現一種鐵製的手推車:兩隻鋼管手柄,左右兩根支腳,一個鐵皮車斗,獨輪,獨輪前面有突出的環形鐵彎管。我在武鋼做小工時用的手推車就跟蘇聯電影中的手推車一模一樣。(從手推車就可以看出來,中國的鞍鋼,包鋼和武鋼,早期的技術及成套設備,基本上都是蘇聯援助的。)
這種手推車,在平地上推並不困難,但在工地推上就很容易傾覆,工地上土質鬆軟,泥滑路爛,高低不平,有上坡,有下坡,兩個高地之間還要用跳板,跳板如果是木的還要好些,如果是竹子的,那就更危險。竹子跳板是用竹片穿束而成的,負重容易扭曲,扭曲的時候,連人帶車晃晃悠悠的,非常不容易保持平衡。跳板下面如果是深溝或者基坑,那就更危險了,一車磚石或混凝土,少說也有五、六百斤重,連人帶車摔下去,非死即傷。
關鍵是卸車要掌握好分寸。推車到位之後,要使猛力掀起手柄,讓車前的突出彎管着地,借着慣性將車豎起,於是車上裝載的磚石或混凝土就會從前方傾泄而出。在澆鑄基坑混凝土的時候,通常有一個向上或向上的跳板,向下時要防止車衝下去了,因為跳板窄,車的兩隻支腳擱不住,車是沒辦法剎住的。向上時,則需要出死力往上沖,不使死力沖不上去,衝上去之後,要適時卸車,如果早了,一車混凝土倒在岸上了,沒有進入基坑,浪費了建築材料,師傅要罵你;如果遲了,車前彎管落空,車就衝進基坑了,這時候,如果車體發生側轉,推車的工人也會被車的兩隻手柄夾住不得脫身而連車帶人摔下基坑,我的一個工友就曾這樣出了工傷,在武鋼住院治了一個多月,也沒徹底治好,後來公社請了一台車把他送回鄉下去了,以後的情況就不得而知。
我的手推車也曾摔下去過一次,但好在人站穩了,沒有連車一起摔下去。
行內有一句話叫“泥瓦匠好吃,爬牆上壁”,可見搞建築是少不了高空作業的,最危險的活兒是修整屋頂,肩上扛着重達七、八十斤上百斤的油毛氈、木料或磚瓦爬上屋頂,什麼安全防護措施都沒有,負重行走在那窄窄的牆頭和傾斜的桁條上,心發虛,眼發黑,腿發抖,稍有不慎就摔下去了,摔下去了,也就沒有現在的筆者我了。
那年我才十七、八歲,身單力薄,個子矮小,身上經常是青一塊,紫一塊的。長年累月,舊傷還沒好,新傷又出現了,傷了也沒錢看醫生,每次都是捱着忍着讓其自愈。
我如今在美國開車,常看到美國工人修馬路。美國工人修馬路常常是三、五個人幹活,就有六、七個人負責安全,那種嚴密的安保措施讓咱中國人覺得十分可笑。但笑過之後,我又感慨不已:我覺得這世上人跟人是不能比的,如果硬要比,你就不得不承認,美國真的是一個發達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