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世界(范例解释)
范例本体论提出了两种关系,相对与绝对。
人类的认识发展,仔细想来,是在两个方面不断扩展的。一个是范围,一个是深度。
目前的自然科学,如航天探测器,已经开始飞出银行系了。天文学家的射电望远镜
更能观察到多少亿光年以外的星系变化。在纵深方面,现代物理学停止在量子物理
的范围内,因为仪器已经影响到观测,所以没法在时空的条件下确定微观粒子所谓
“客观”的存在了。
哲学,按其功能本应该走在自然科学的前边,可是从上个世纪初以来,哲学没尽到
自己的责任。所以,范例哲学的出现,是在这方面的一个尝试。但结论怎样,确不
一定是人们马上认识到的,也可能不是一两代人能认识到的。如同德国哲学和数学
家福雷格的命运一样。如果没有罗素的重新发现,不知还要被埋没多少年,也可能
永远迷失掉他的工作了。不幸的是,这是哲学这门学问的常态。
范例本体提出的相对与绝对范畴,就是试图超越哲学以前的认识范围,使人们的眼
光走在自然科学所能达到的目标前边。事实上,范例本体的范畴已经走到了认识的
极限程度。中国人爱说,“发展是无止境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其实,这是
一种“机械主义”的“量无限重复”的观点,类似的思想还有毛泽东的“原子无限
可分”的断论。这些思想来源,是中国古代的“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庄子-天下篇)。现在我们都知道庄子是错的。古人限于人类文明初期的发展阶段,
不可能有现代人的认识。但如果现代人看不到文明的进步,还是重复古人的浮浅认
识,就不可救药了。
背景的问题是绝对的范畴,以后再谈。在这里,我集中在相对的范畴。相对,是
“世界”的本质关系。但什么是这里的范例所谓“世界”定义呢?世界的定义是:
任何事物,包括“无”。比如,大到星系的存在,人类的工程,如阿波罗登月计划,
小到微观粒子,虚无缥缈到脑海里闪现过的任何印记等。无,是“有”的一个属性,
因为很明显,没有有哪来的无呢?,所以也被包括在世界内。也就是说,不论是
“存在和非在”都是世界的部分。结论是,世界的存在(或非在)都是相对的。相对,
又可分为“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这两个世界。让我先讨论宏观世界。
宏观世界的本质关系有两个,“相对的相对”和“绝对的相对”。宏观世界的“新
性质”是时间和空间的出现。时空是宏观世界的“维度”,也就是物理学上讲的
“参考系”。这样的维度,范例规定还包括以下三种:数学,逻辑,心理。这些加
上时间和空间就是范例世界的“五个维度”。这五个维度足够概括了“两个世界”
的所有存在与非在了。以这五个维度,我来先讨论“绝对的相对”。
在我们的宏观世界,“绝对的相对”指的是“逻辑上的存在”,而不是有时空维度
的存在。也就是说,绝对的相对,不是科学的对象,它们在科学仪器的测量手段之
外。人们不可能在时间和空间的范围内,在我们的宏观世界,“证实”它们的存在。
但在逻辑推理上,它们毕竟是存在的:因为它们如果不存在,就是不合理的。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