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网上盛传韩德强打人了。打人的原因是因为一个老者在游行队伍中谩骂毛泽东。我本来不想就此事发表意见,但是一个朋友问起了,就说几句吧。
据说韩德强教授打人的起因是一位老者在反日游行的队伍中喊了与游行气氛不符的口号。我没有在现场,从网上看到别 人的转述,据说他当时喊的口号主要有三个,第一是纪念支持汪精卫,第二是毛泽东造成了中国四分五裂,第三是用我们熟知的“国骂”诅咒毛泽东。韩德强就是因 此出手打了这位老者。那位希望我就此事发表意见的朋友认为这只是不同意见,一个教授不能因为别人有不同意见就出手打人。但我看,这可不是一般的“不同意 见”,就这三条,任何一条拿出来都该打。汪精卫连国民党都说他是汉奸,当年国人皆曰可杀,你要纪念他?你不是汉奸是什么?汉奸不该打吗?毛泽东是什么人? 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是国父,是目前出现在人民币上的唯一的伟人! 你说毛泽东有错误,做错过事情,这当然可以。但是你用那样的语言去诅咒他, 这不仅是对他本人的侮辱,而且是对我们国家的侮辱。侮辱国家不该打吗? 你要是在自家的饭桌上或是床上说这样的话也就算了。公开说,还是在反日游行的队伍中 说的,除了“找打”,你还能给出什么解释呢?
我想,我在这里说汉奸该打,大概没有什么人会有异议,但说侮辱毛泽东该打,我的这位朋友一定会很不以为然的。附带说一句,我的这位朋友其实是不赞成我的观点的。但是我觉得他有一个好处,就是还说理,是在认真和我讨论问题。我愿意有这样的朋友。关于毛泽东,他就写了这样一段话:
“对于毛泽东,我真的是没有什么好感,他在位的49到76年,我真没觉得国家有什么进步,只是将苦难的中国带到另一个苦难的中国......"。
我真不知道他是怎么得出“他在位的49到76年,我真没觉得国家有什么进步”这样的结论的。他认为毛泽东不过是 “将苦难的中国带到了另一个苦难的中国”。就算他说的是真的,可是,此苦难非彼苦难,二者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前一个苦难是中华民族随时面临亡国灭种 的危险,救亡图存成了国家的第一要务; 而后一个苦难无非是物质生活条件拮据了一点,一些不该被整的人挨了整,仅此而已。
我在这里不想详细去说我们国家在旧中国所受的苦难,只举几个例子。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赔偿日本白银两亿三千万两,割让台湾(包括钓鱼岛);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与清政府签署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分35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白银;1905年,日俄在中国为争夺旅顺港发生战争,这场在中国土地上开打的战争居然是以“日俄战争”命名的,根本没有提中国的事;1919年巴黎和会召 开,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中国居然无法收回德国在中国的租界;1931年,一段中国的铁路被炸竟然成为日本占领东三省的借口;1937年,一 名日本士兵未向长官请假外出撒了泡尿,日本就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今天美国人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做的事情当年日本人在中国就做过——在东北搞了个满洲国,在南京立了个汪精卫。今天我们对日本非法侵占钓鱼岛义愤填膺,这要在70年前,中国连说话的资格都没有。这是怎样的苦难?!说到物质生活拮据,好 像中国曾经很富有。可是中国到1949年,全国产钢铁15万吨,粮食2262亿斤,煤3200万吨,石油12.5万吨。与这样低的物质生产能力相比,作为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礼仪之邦,中国却盛产文盲,全国文盲高达80%,人均寿命只有35岁。这就是旧中国。
新中国从1949年到1978年取得了什么样的进步呢? 我就不去列举数字了,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写道:
“尽管曾经存在着所有这些失败和挫折,但是毛泽东时代是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这一结论是不可避免的。曾经长期被 轻蔑为‘亚洲病夫’的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期以小于比利时工业规模的工业开始,在毛泽东时代结束时,却以世界上6个最大工业国之一的姿态出现了。中国 的国民收入在1952年——1978年的25年间增加了4倍,即从1952年的600亿元增加到1978年的3000亿元,而工业在增加的国民收入中所占 的比例最大。人均国民收入指数(以不变价格计算)从1949年的100(1952年的160)增加到1957年的217和1978年的440。在毛泽东时 代的最后20年间(这是毛泽东的后继者们评价不高的一个时期),而且连大跃进的经济灾难也估计在内,中国的国民收入在1957年至1975年期间翻了一番 多——人均增加63%。
无论人们将毛泽东时代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 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1952年,工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农业产值占64%;而到1975年,这个比率颠倒过来了,工业占国家经济生产的72%,农业则仅占28%了。
其实毛泽东的那个时代远非是现在普遍传闻中所谓的经济停滞时代。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的主要的后起之秀的工业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