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雷锋不怕引起革命吗 时间/2012-3-2 作者/少年狂 今天(3月2日)全国文明办召开专门会议,部署学习雷锋活动。但总觉得不舒服,别扭。 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在3月3日北青报发表的文章《超越“道德焦虑”:雷锋的当下意义》中写道:“伴随着时代的巨大变化,雷锋形象的那些和当时的历史情境和条件密切相关的某些部分已经回归历史,而留在我们心中的是一个‘中国好人’的形象, 是中国人民所具有的善良和美好的象征, 也是人类共同的美好情感的象征。对人充满善意,乐于助人,承担责任,对别人的痛苦充满高度关切的好人形象,是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的,体现了人类共同的价值。” 张教授别出心裁地搞了一个雷锋形象,还是一个“中国好人”的雷锋形象。张教授可能没有经过雷峰时代,但一定生活在当下,不知张教授怎么就看到了“人类的共同价值”?欧美的“占领运动”99%和1%有共同的价值吗?在中国,老板和职员有共同价值吗?矿主和矿工有共同价值吗?开发商和农民工有共同价值吗? 学雷锋要学的是雷锋精神,学的是雷锋本质内在的东西。那么雷锋精神是什么? 看看周恩来总理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雷锋同志是共产主义革命战士,雷锋精神是爱憎分明的无产阶级立场、无产阶级革命斗志、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无产阶级革命斗志,哪有什么“人类的共同价值”? 雷锋精神之所以产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所以体现出“对人充满善意,乐于助人,承担责任,对别人的痛苦充满高度关切”,是因为那个时代,是公有制基本建立的时代,是需要逐步建立起公有制思想的时代。雷锋精神反映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所要求并蕴育的人的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反映了这种条件下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社会关系和在这种平等关系中互助互爱的社会行为。由于公有制的建立和巩固,那个时代国内的主要敌人已经不是地、富、反、坏、资,而是由他们作为表象的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世界观、价值观,是受这些思想意识影响的官僚主义思想和官僚主义作风。所以阶级斗争在国内主要表现在整党、整风、社会主义教育、文化大革命等思想、路线斗争。斗争的形式是思想批判和文化革命,而非武装斗争,武化革命。作为一个极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他对敌人的憎恶和斗争主要体现在学习马列毛主义,改造世界观以及和错误思想的斗争。没有对马列毛的学习,没有对世界观的改造,没有对错误思想“残酷无情”的斗争,一定不会有那个“对同志像春天一般温 暖,对敌人像秋风扫落叶一样”的雷锋。 之所以雷锋精神更多地是体现在“做好事”上而不是和阶级敌人作斗争上,是因为在公有制条件下,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被消灭,人与人的关系得到了根本的改变。是因为官僚阶级还没有最终形成,其反动性还没有充分表现出来,矛盾还不突出。试想一下,如果雷锋活在今天,还是那个小战士,当他看到部队里入党、提干要送礼送钱,他会怎么干?当他看到部队领导大吃大喝的浪费甚至腐败,他会怎么干?当他看到社会上农民工讨薪,他会怎么 干?当他看到富士康13名职工跳楼自杀,他会怎么干?当他看到茅于轼、袁腾飞咒骂毛主席他会怎么干?等等等。我看他就会革命,就会上街游行,就会贴大字报,甚至骂人打人。绝不会成为张颐武教授所说的“体现了人类共同的价值的一个中国好人。” 做好事是雷锋精神的外在表现,革私有制观念的命是雷锋精神的实质。学雷锋不学实质,把雷锋美化成“一 个中国好人”,让雷锋的立场、爱憎“回归历史”,只模仿雷锋做好事,无非是想借雷锋的好人行为缓和现实的危机,粉饰现实的不和谐,而不是真向雷锋学习。 今天不会出真正的 雷锋,因为今天已不是社会主义而是特色社会主义主义:是改革而不是革命;是阶层而不是阶级;是同类而不是同志;是和谐而不是爱憎;是理解而不是立场;是超 前消费而不是艰苦朴素;是以人为本而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普世价值而不是共产主义道德;是特色理论而不是毛泽东思想;是不断的改革而不是继续革命。 归根结底是私有制而不是公有制。是公有制的水土培育了雷锋精神,如果雷锋精神能够在私有化的水土中生根发芽结果,那一定是转了基因的雷锋精神。这就是年年学雷锋,却不见雷锋遍地开花的原因。雷锋不是孔老二,更不是武训,对维稳、对和谐帮不上忙。雷锋是共产主义革命战士,搞不好“雷锋”带头上访,带头闹革命,还是省省心吧。 201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