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牛虎之争: 东亚对抗与东海之战(中) 索额图 本文是笔者冠以“中美牛虎之争”标题系列文章的第八篇,分上中下三部分。 三、中国的命门 “武侠小说中练就一身绝世武功的高手是钢筋铁骨,刀枪不入,但也常常会有一两处会被人置于死地的穴道,就是命门。命门不被人发现便罢,一旦暴露出来,性命危矣!” 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已经由九十年代的战略伙伴转变成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围堵,既对抗又合作的关系,这一观点在专业圈内和网络上业已形成“共识”。确实,自布什上台以来,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日趋恶劣,美国遏制围堵中国的战略已经公开化。但是,索额图以为,对付偌大一个中国,采取围堵的办法,是非常荒唐的。美日台在东线有形成围堵的态势,但随着中国海军日盛,强势东进,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围堵战略难以形成实质性威胁。美国发动颜色革命,美军驻扎西部邻国,攻势猛烈,似有截断中国西部油路之势,但是这些操作都是借助所在国政府之手,而所在国政府大多是出于近期经济利益考虑才与美国亲近的。长期来看, 中俄近在咫尺,他们不可能舍近求远谋取利益,也不敢肆无忌惮,像日本一样忠实于美国的战略步调。与崛起中的中国维持睦邻友好,开展经济合作,符合这些国家的长远利益。只要中国诱之以利,中亚小国又会倒向中国,因而利用这些国家对中国搞围堵是画饼充饥,难以形成实质性的、长期的战略威胁。 美国奉行的是世界军事战略,其战略布署不会仅仅服务于扼杀中国这一个目标,每一个战略步骤往往包含有多重目的,力求效用最大。这就像一盘围棋,美国布局并掌握主动,别的国家只是在局部搞些包围与反包围的游戏。战略上搞“围堵”,相当天围棋新手围追堵截的打法,走不出形,没有主动权,无法控制全局。所以,索额图以为,美国的围堵战略只是美军制造的一个假象,意在欺骗和诱导中国做出错误判断。在围堵现象的背后,可能隐藏着美国真正的战略动机。索额图的猜测是,美国在寻找中国的命门,并企图控制中国的命门,必要时直取中国命门,威胁中国国家安全。 那么哪里是美国战略家们认定的中国的命门呢? 台湾是中国的命门吗?不是的。虽然台湾得失事关中国主要经济带的安全,但台湾在中国军力可控制和保护的范围之内,正在迅速增长的中国军备已经为军事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保证。对于大陆,台湾问题是一个成本问题,不是一个可行性问题。 印度洋的石油运输线是中国的命门吗?不是的。在不远的将来,东南亚必然在中国的经济吞蚀下括入东亚经济一体化和安全一体化的结构中,中国军力由陆上经支那半岛如缅甸等国,或南亚盟国巴基斯坦而前出印度洋是完全有可能的。由印度洋北岸起飞的中国军机可以为中国运输船只提供保护。在印度洋取得海军基地亦似应在中国军事计划或行动中。印度洋是中国的军事力量有办法有能力延伸到并提供保护的地方,虽然现状堪忧,但即使在将来都不构成对中国国家安全或经济社会安全的致命威胁。 印度与中国和巴基斯坦的领土争端,使印度摆不脱被人利用的命运。过去为苏联利用,今天为美国利用。苏联不会为印度夺回有争端的土地,美国也不会像扶持日本一样扶持一个强大的印度。印度与美国靠拢、发展高科技工业的结果,除了嫌取一些绿色钞票之外,国家和人民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印度的经济增长同样保持高速度,但与中国最大的不同的是,中国经济增长伴随着大规模城市化,越来越多的人口和地区被城市化并从经济发展中受益,因而社会财富和国力在增强,而印度城市化过程极其缓慢,大部分人民依然生活在农村和贫困中,绿色钞票被买了武器用来对付巴基斯坦和中国,传统工业依旧那样落后,民主政府的主要精力放在贪污和宣传连任上。印度同样是文明古国,历史久远,但印度人似乎只承传了宗教一样东西,古老民族应有的自信、智慧和上进的品格很少能被看到,富国强兵也许更可能经常地出现在他们的祷告中,而不是在行动中。索额图以为印度除了体积庞大以外和那些非洲部落国家没有多大区别。印度目前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和某种传统职业很相似,正在吃着软件业这碗青春饭。当中国掏钱或给她好处的时候,或者再派一个三藏法师沸沸洋洋去印度取一回经,印度绝对会对中国以身相许,也会被中国利用的。一个名字欺骗了印度人,使他们妄想印度洋本来就是印度的印度洋吗!其实未来的印度洋,有美国的一半,也有中国的一半。这是另外一个需要深度探索的话题,不在此文讨论范围。 马六甲海峡是中国的命门吗?不是的。南海周边仍然在中国军力打击范围内。东盟联合对抗中国仍然是五百年以后的事。南海有变,必要时中国可以齐集海陆空力量对某一个国家发动如美伊战争一般的毁灭性打击,而战争准备和战场条件要比波斯湾的美军优越得多。东南亚各国均不构成中国的致命威胁。美军的军事基地,是首当其冲最易受到攻击的目标。由于导弹等进攻武器的不断升级和扩散以及恐怖活动的增加,类似军事基地等固定目标正在成为易受攻击的对象,保障基地的安全变得越来越困难,美军在全世界遍设军事基地的做法,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论布署在新加坡,还是布署在中国西北邻国,战争打响,一通导弹打击后,这些基地将会是一片废墟,落得珍珠港的下场。 美军显然也看到了海外基地潜在的风险和战略布局上的弱点。近年海外军事活动较以前频繁,却不断收缩合并海外军事基地,这固然与经费不足有关,但主要是由于美军正在调整其战略思想和布署。根据战略方向和重点的调整,通过裁减合并,围绕核心基地,构筑进攻、防御和后勤保障一体化的基地群,在核心基地布署远程打击力量来弥补基地撤并形成的战略空间,以空中打击作为其主要的作战方式,这是其海外基地的新变化。这些基地群使美国军事霸权的战略支撑和战术实施合二为一,威力巨大,使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等闲视之。透过美军重点建设的基地如沙特、卡塔尔基地群,日本基地群, 和新加坡基地,我们可以看出美军全球军事布署的重点或重心在哪里,它们在多大程度上威胁中国, 我们由此可以探测到美军针对中国的真正的战略企图。 在笔者早先的文章中业已说明,美国军事入驻中东的战略目标就是控制世界石油供应。这是遏制中国以及控制世界一切使用中东石油的国家、继续维持美国世界霸权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有牵一发而动世界之功效,它同样可以用来对付中国。实现这一目标,美军必须要控制石油产地和石油运输通道,二者缺一不可。分布在沙特、卡塔尔、阿曼的美军基地群,拥有控制和打击中东地区任何国家地区的打击手段和力量,从此基地出发,其远程战术进攻武器可达中亚、中国西部、北非、地中海沿岸等,波斯湾、苏伊士运河、印度洋等全球最重要的运输线尽在其舰只控制下。中东主要石油生产大国如沙特和伊拉克等,不论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已为美国所控制,伊朗石油蕴藏远不及沙特和伊拉克,在中东并不占重要地位。美国在中东的下一个目标必然是夺取波斯湾的出口霍尔木兹海峡—“世界咽喉“的控制权,这是其中东石油战略的第二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近年来中国石油需求量的一半来自中东,虽然中国不断努力争取石油供应的多元化,但是未来能够满足中国巨大石油需求的油源仍然在中东地区,来自文莱、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等地的石油有如涓涓细流,难解中国原油之日益亢旱。 谁都知道石油重要,但石油对于中国到底如何重要呢?这不仅仅是一个工业经济问题。 如本文上篇所述,中国和平崛起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经济统一东亚乃至东南亚。实现经济统一目标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便是石油。在现有以及可见未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没有畅通充足的石油供应,经济扩张就无从谈起。现今及今后长时期内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三个支柱,住房建设、民用汽车和出口产业。而民用汽车和出口产业则是以石油为原燃料的。如果切断中国的石油供应,汽车消费没汽油,出口产业无原料,中国经济必然停滞或崩溃。由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出现了不可逆转的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并且带动或实现了农村城市化、土地工业化,同时大量人口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以出口产业为生。一旦经济增长或出口扩张受阻,这些失去土地和生活依托的人口的生存便立刻成为社会问题。这个社会问题之大,非政府之力所能解决,非自力更生所能消除,它将漫延成疯狂和暴力而危及政权。中国历史朝代颠覆的深层原因实质上都是由于经济问题没能解决好。如果宋朝或明朝得到一个相当于今天的经济学研究生水平的专业人仕的指点,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建立如同“美加”、“美墨”贸易区的经济合作区,让中国人做生意,而让外来民种地,中国社会就会稳定的多,富裕的多,中国的命运就会是另一个样子的。当今中国的对手必然认识到人口将会是中国社会一个长期的问题。要让人口真正成为中国的大问题,干扰石油供应,阻碍经济增长就可以办得到。 中国近二十多年的成就,主要是普通工业和消费品制造业(以下称一般制造业)获得了长足发展。航天工业和军事工业的飞速发展得益于计划经济时代打下的扎实基础。计算机工业再强大也属依附型产业,需要与应用工业广泛结合才能富国强兵,否则只能为人做嫁衣,赚绿钞票。除此之外,其它各个行业如基础研究、应用科技研究、教育、医药、环境保护等并非全面进步,有的甚至落后或放弃了,更多的是在吃老本,“走在世界前列“的部门或技术少之又少。一般制造业的增长一是靠内需拉动,二是靠出口拉动。前者接近饱和且增长越来越慢,后者已经成为增长或赚钱的主要途径。之所以出口产业旺盛,还在于发达国家在第四次产业革命以来正在经历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一般制造业被转移到海外,转移到中国。中国接过来一般制造业这个庞然大物的同时,也就被套上了原燃材料,特别是石油供应这个沉重枷锁。美日经济已经向轻型化方向转变,它们的产品以高科技、高价值、高端产品为主,石油做为原燃材料的比重越来越小;它们的核能发电有大量储备能力,而且美国煤发电占很大比重,石油主要用来推动交通工具。中国虽然可以用煤用核发电,但有电没油,制造业仍然是无米之炊,而且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汽车业和制造业消耗的石油会越来越多。可见,中国的支柱型产业是建立在石油基础上的,经济增长对石油的依赖比美日经济更深更重,因而也就更不稳定,石油显然是中国最需要的战略资源。许多年来中国人感觉兴奋不已的巨额外汇存款,如果遇上经济灾难,比如粮食短缺、油价狂飙、缺乏原材料等,几千亿外汇也支撑不了中国多久的。打石油的主意,控制中国的油源和油路,是中国的对手必然选择的王牌杀手锏。中国在石油危机发生后能撑多久,取决于中国保有多少天的石油储备。可以说,所谓的中国经济复兴或和平崛起都言过其实,“求生发展”更切合实际。 当前形势下,从中东购买石油并运回中国并不是大问题。但是自己百分之七十以上的石油需要进口,美国抢夺世界石油是必然的。美军入驻中东,最终就是要打破世界石油供应由OPEC主导和垄断的局面,转向受美国影响和控制,这样美国出兵打仗才有实际意义,才符合资本家的本性。这就必然导致与世界大买家中国发生冲突,美国必然会寻找先机控制中国油源和油路,掌握战略主动权。一旦伊朗被美国打掉或者落入亲美派手中,美国在必要的时候就可以通过控制运输通道来实施对敌对国或中国的石油禁运。虽然美军不一定敢直接攻击中国油轮,但是如果伊朗听美军的话,向中国油轮开炮打导弹,中国怎么办?人质危机以来,美伊成了不共戴天的敌手。伊拉克被搬掉之后,伊朗当然就成了美国石油战略的绊脚石。这就是美国把伊朗划入邪恶轴心、阻止伊朗发展核武的真正原因。美国颠覆伊朗,夺取霍尔木兹海峡控制权,已是司马昭之心。 从战略层面上看,伊朗之于中国,比朝鲜更重要。朝鲜之得失影响中国的地缘安全,伊朗之得失决定中国未来的安全。如果说,失掉朝鲜,中国有唇亡齿寒之感,那么,失掉伊朗,中国就会有切肤之痛,中国就会被卡住脖子,中国就失去了和平崛起的可能,亡羊补牢亦枉然。除非自己崩溃,美帝国就会成为有史以来最稳定的帝国,中国再无能力挑战美国了,美国在世界上再无对手了。中国的致命弱点就在波斯湾,伊朗就是中国的命门。谁控制了伊朗,谁就能卡住世界的咽喉,谁就能掌握中国的命门。 长期以来,西方对伊朗实施制裁,伊朗控制着世界战略要冲,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却被排除在世界经济和政治舞台之外。伊朗的现代工业基础十分薄弱,最近听说伊朗研制成功自己的战斗机,可见伊朗确实是被逼无奈,硬着头皮上了,打破西方封锁仍然是伊朗当前十分急迫的任务。伊朗曾经试图通过威胁波斯湾石油运输来改变这种状况,但没能成功。原因是,波斯湾的石油不单单是日本欧洲美国,还是印度等世界一大批中小国家的经济命脉,威胁石油运输通道的做法,非但不能改变自身被孤立的状况,反而给自己制造出更多的敌人,变得比从前更加孤立,得不偿失。谁都知道,核武器主要是用来威慑敌方和做筹码的,而不是用来打仗的。在常规手段和常规军事力量无法与西方对抗的情况下,伊朗寻求发展核武的目的,就是要摆脱西方的压迫,增加对抗的筹码,提高自身的政治和军事地位,从而改变在国际上被孤立的地位。印度和巴基斯坦一经证明自己有了原子弹,美国对他们的态度很快改变,这不能不鼓励伊朗、朝鲜等国家千方百计发展核武。在伊朗手中尚未拥有可以施放的原子弹之前,伊朗面对的是整个西方世界施加的压力,在外交上没有多大回旋余地。如果西方或美国在伊核问题上故意激怒伊朗,伊朗极有可能被逼上老路,再次威胁或封锁波斯湾通道。虽然伊军的一发远程炮弹,一枚导弹,都可以使世界颤抖,但同时也就为西方联合力量以最快捷的军事手段解决伊核问题、夺取霍尔木兹海峡提供了借口。一旦如此,不管战争是否真的会打起来,美国是否真的想使用军事手段如点穴打击等,伊核问题的主导权就落到了西方手中,中国是受害者,无法支持伊朗,事态就会顺着西方期待的方向发展下去了。由于美日欧根本利益的一致性,纵使美军取得了霍尔木兹海峡的控制权,其结果对日本和欧洲只会更有利,他们的油源和油路更安全。最不利的当然是中国了。 至此我们可以归纳出美国世界军事战略中对付中国的核心战略了。那就是,东迫朝鲜,威胁首都,西取伊朗,直击命门,东西合击,或者声东击西,使中国顾此失彼,丧失战略主动,从此无法挑战美国霸权。 两次世界大战证明,从外部打垮一个大国的最有效军事策略是使其两线作战。中国东线面临现实的军事威胁,但防御也最强,进攻力量最集中,美日台纵然联合起来,也只是势均力敌,未必有胜算。中国西线的军事力量最弱,基本处于守势,在东线安全问题解决之前加强西线攻击力量是很难的。地理条件限制造成的运输困难和运输系统的脆弱性是西线军事布署最大的问题。如果伊朗爆发战争,中国像当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一样支援伊朗,存在巨大困难。 从美国先取阿富汗后取伊拉克的顺序看,美国真正的围堵战略,围的是伊朗,而不是中国。围堵伊朗这样一个不大不小的国家,有军事上的可行性、外交上的可控性,在与中俄进行战略对抗中处于主动地位。取得阿富汗之后,俄国和中国与伊朗的地缘联系就被断绝了,即使新藏线和巴基斯坦的铁路接通,也很容易被切断或破坏。在战时,很难想象美国会允许巴基斯坦配合中国向伊朗转送战争物资。这样中国通过陆上交通援助伊朗便不可能,向伊朗派驻军队更无可能。交好印度,发展所谓战略伙伴关系,美国是在投印度所好,为将来控制油路、截断伊朗战时海上增援找帮手。俄罗斯与伊朗之间无论从里海还是从空中建立运输通道,必须经过至少两个以上的国家,在战时这些小国的态度会是不确定的。拿下难度较小的伊拉克,伊朗的一个可能的战时盟友就没有了,伊朗在中东就被孤立起来了。如果战争爆发,阿富汗、巴基斯坦、沙特、科威特、伊拉克等各地的战机可以从各个方向向伊朗投弹,伊朗几乎无法组织空中防御,伊朗的主要技术兵器和工业设施很快会被摧毁,徒有军队几百万,又能奈何波斯湾中的油船?美国再扶植几个傀儡,把伊朗按照宗教分裂成数个国家,波斯帝国不亦烟消云散乎? 军事打击伊朗,实则相当于压缩中俄的地缘战略空间,威胁中俄的国家安全。如果没有外来帮助,当前伊朗的处境就会越来越危险。伊核问题,实质上已经变成中国和西方阵营对世界石油运输控制权的争夺,变成中美两国的较量,变成了中国救不救伊朗、保不保未来、能否成功地和平崛起的大问题。这是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面临的又一个类似当年出兵朝鲜的重大决定。 伊朗这个国家,不论在外交上,还是在军事战略上,中国很早就应当把它作为最重要、最关键的国家来对待。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石油就是粮草。如果中国从八十年代或者至少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即着手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寻求海外油源,而不是在沙漠中、大陆架上打百不出一的空井,也不至于在新世纪一开始就感觉缺油的恐慌,满世界忙活,拿血汗外汇狂砸油市,去美国充并购大款,拣产油国边角料油田惨淡经营。这并不是韬光养晦的错。 当中国讲政治不讲实事求是的时候,大多要误些子孙后代的大事的。 美国在外交政策上常常使孙膑赛马的伎俩,但马出场的顺序总是不对。它总是首先用最差的马把首场大赛搞砸以后,又拿出最好的马和对手最差的马较量,但此时对手已经不感兴趣这场比赛了,因为对手已经知道美国的心不诚,不是来赛马的,而是来抢马的。在布什当选之后不久,那位杰出的女仕终于向世人展示了一点点女性的温柔,向伊朗温和派总统表示了和平解决伊核问题的愿望。索额图当时认为好马的出场顺序错了,晚了,温和的总统已经无法回应这难得的温柔了。笔者此篇文章迟迟没有脱稿,主要是等待伊朗大选结果。一个强硬派总统胜出,索额图心头的石头落了地。美国攻击伊朗新总统,说明美国已经不再给伊朗留任何谈判余地,对伊外交政策其实已经走到了尽头--无计可施或忍无可忍了,这也正好说明那位女仕的温柔实际上是温柔一刀啊! 强硬派领导人对突破西方封锁、发展伊朗经济有强烈要求,他必然更大规模运用石油为手段开展经济合作,促进本国经济,谋取更多利益。如果中国能够以此为突破带,拓展与伊朗的经济联系,比如输出中国资本和技术,帮助伊朗发展民族工业。一种崭新的、更加牢固的关系就有可能建立。 强硬派领导人必然运用其占据世界石油运输通道的重要战略地位,期望以中东大国的姿态,来开展独立自主的外交活动。如果中国在外交上扶持伊朗,配合伊朗,支持伊朗以廿一世纪的世界大国的形象出现,中伊之间就可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强硬派领导人在核武问题上会是坚决的。如果中国坚决反对美国对伊朗使用武力,同时通过升级和扩大对伊朗的武器输出给以强硬回应美国,伊朗有可能平安渡过核危机,或者拖延时日,不了了之。伊朗的军事力量越强大,美国军事解决伊核问题的难度和顾虑就越大,伊朗也就会更安全,中国的命门就越有安全保障,结局对中国更有利。美国通过武装日本来牵制中国的企图是明显的,那么,中国何不以武装伊朗来回应呢? 美国对伊朗什么时候动武,并不取决于伊核问题本身发展的严重或紧迫程度,而要视打击伊朗这步棋在美国的世界军事大战略中什么时候能够发挥最大作用,实现最多的目标,带来最多的利益。当中国在西太平洋已经建立局部军事优势、即将冲出岛链、改变西太平洋力量均衡的时候,当中国与伊朗走得越来越近、中国的影响越逼近世界的咽喉地带、开始在中东地区与美国发生直接利益冲突的时候,西方各国越会感觉不安,使用武力的冲动会越来越强,美国就有可能发动战争,夺取霍尔木兹海峡的控制权,威胁中国油路,使中国屈服或收敛,逼迫老牛回到自己的领地,继续做和平崛起的美梦。 伊朗人口众多不会是美国发动对伊战争的主要担心,就像日本当年不在乎中国人多而坚决挑起侵华战争一样。高技术战争其实可以轻而易举将一个无核国家打趴下。虽然伊拉克的自杀炸弹此起彼伏,但美军最高参谋部的高参们却不以为然,因为在美国既定的战略中,这点反抗是微不足道的,美国的战略目标已经实现,是新闻报道在继续着这场战争,真正的战争早已经结束。高参们现在关心的是,他们精心策划的围堵中国战略到底多大程度上欺骗了中国领导人?中国有没有实质性地做出四面防御或者打破围堵的军事布置?中国什么时候对台湾发动战争? 也许波斯战争会在中国攻台的时候打响。不管怎么说,波斯战争一旦爆发,世界咽喉必然落入西方手中,中国的命门也就在美国掌握之中了。因为从此以后世界上再不可能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于挑战美国了,美国不再需要挖空心思的世界战略了,高参们的使命也就完成了,他们也许也会失业的。 如果真是这样,中国还有别的办法打破困境吗? 索额图 二零零五年四月十五日初稿 二零零五年七月七日凌晨脱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