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帝国:金钵武僧?还是劫财大盗?(上) 索额图 笔者在《高科技泡沫与新经济帝国》(以下称《泡沫》)(注1)一文中首次提出新经济帝国这个概念,但草草结束,并没有给出定义。其实这只是原装美帝的一个新标签而已。笔者旧贴《世界资源之战与中美“牛虎”之争》(注2)中曾对战后的帝国主义有过如下论断: “这是美国的时代。它没有占领殖民地,却让许多国家听从它的指挥;它放着自己的资源不开发,却享用着世界各国供给它的廉价资源和产品;它没有敌人的时候,常常需要寻找一个敌人陪练;许多国家仇视它,世界各地甚至包括敌对国的人民仍然向往着它;它认为自己是自由民主的化身,是世界各国学习的典范,但许多国家仍然认为它是帝国主义。” “是的,它仍然是帝国主义,但不再是列宁所说的帝国主义。它是帝国主义世界青出于兰胜于兰的一代。它实行帝国主义的方式不象它的前辈那样呆板和短视,动不动就发动战争,而是通过立足长远的策略,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消除关税壁垒,开展自由贸易,建立起世界范围内的金融体系,市场体系,物流体系,技术体系,利用本国及盟国的技术资金和管理优势,把全世界的资源纳入自己的控制范围,把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美国,把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播到全世界每个角落,让整个世界跟着美国走。这个世界需要这个帝国主义,这个世界离不开这个帝国主义,因为这个世界大部分国家都上了美帝国主义这条船。” 进入七十年代以后,美帝国的垄断地位已经越来越不稳固,以美元为核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崩溃,石油危机给帝国以沉重打击,新兴工业国在各个领域与美国传统的垄断产业展开竞争,日本、德国等国的工业品大举进剿美国市场,美国已经失去许多传统优势工业技术的领先和垄断地位,帝国的经济在一浪接一浪的货币危机和日渐扩大的贸易逆差中苦苦挣扎。苏联的崩溃挽救了帝国的颓势,使帝国瞬间摆脱了军备竞赛的重负,军事技术迅速转入民用市场,在高利率政策扶持下,掀起一场新的技术革命,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在短短五年内帝国经济实力大增,经济结构得以彻底转型,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产业,传统产业与高技术进行广泛嫁接,工业整体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质量实现划时代升级,新经济体系初步建立,帝国的经济基础得到前所未有的巩固,帝国通过对高技术的垄断和维护知识产权等手段将德日以及中国等经济大国牢牢掌握在手中,使他们难以跨越高技术或关键技术上的巨大落差,企图使之永远成为二流强国。正是这场技术革命,使美帝国重新获得生机和威力,成为我们今天讨论的新经济帝国。 当今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经济军事联盟,包括欧盟,或者德国、日本、中国,有与新经济帝国相匹敌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军事的强大是新经济实力的表现,新经济的生命在于高技术垄断和技术创新机制。新经济帝国威力的源泉,是其对高新技术的独占,或具有获取高新技术的经济、外交、政策、情报等完整运作体系,使帝国可以不断获得最先进的技术和充裕的人才资源,更进一步巩固其在高新技术上的优势和垄断地位。我们耳濡目染的几乎都是新经济帝国的声音和画面,我们可以随时感受到这个“新”帝国的无处不在。新经济帝国这个概念有丰富的想象空间留给读者,任何人都能指出若干条帝国的业绩或劣迹。世界为这个帝国的一举一动而不安,硝烟在从不知高科技、也不知民主人权的他国民众头上翻滚,一些似乎患有间歇性记忆缺失症的人们不禁又拾起那落满灰尘的疑问,带着无限的迷惘发问:美国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国家?美国究竟想干什么? 美国总统提交国会的国家安全报告中,字里行间,“EMPIRE”已经呼之欲出,我们甚至能够从宣读者的语调中感受到那一刻他的心为他所描绘的前景而激荡!虽然我们生活和工作在帝国的国土上,但我们毋须自作多情,诲言这种似乎不敬的称呼。这是一个务实的时代,不是革命的时代,我们的研究和讨论只服务于“仁义”也即和平的目的。笔者的努力,并不是要创造若干新概念而标新立异,而是不忍心看到一些很明显的重要问题至今仍为主流思想或有关国家当政者熟视无睹,政策取向避重就轻,回避矛盾,误导世人。遗传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的性格在我身上,在我性格中,使我不能不把它说出来,昭之天下,以期当政者警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本文将继续《泡沫》文的讨论,通过对美国的资本和贸易状况的分析,试图探究新经济帝国深层次的品质,还一个真实的美国给乐于思考的同道。 尽快使“新经济”复苏,是帝国政府的根本任务和当务之急。“新经济”的核心是高技术优势,这是美国经济的现实优势,不因经济衰退而受损。“新经济”的复苏依赖两个条件,一是扩大投资,二是贸易状况的改善。《泡沫》一文揭示了高科技泡沫形成的原因,肯定了美国“新经济”的优势垄断地位,并通过对2000和2001两年的跨国公司投资(注3)流动状况的比较,得出“资本流出美国可能会成为今后几年的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趋势”的估计。笔者最近找到的数据(注4)显示,2002年跨国公司对美直接投资为301亿美元,而2000和2001两年分别为3,077亿和1,308亿美元,悬殊之大,显示外国跨国公司对美经济信心和投资方向发生重大变化。2002年美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为1,235亿,而2000和2001两年分别为1783亿和1278亿,在经济萧条期间,这个变化属正常范围。流入流出投资相抵,美国资本净输出934亿,这是美国自1997年以来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国际投资大规模收缩,是美国及西方经济陷入萧条的一个侧面反映。继续寄希望于外资再造经济繁荣,至少在当前和短期内没有可能。 经济萧条时期,由于许多公司倒闭,相当部分社会投资化为泡影,再也收不回来,但产业界由于市场不景气,收缩投资规模,压低成本,导致整个经济对资本的需求总量绝对地减少了,同时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的心理预期降低,开始节俭支出,银行储蓄相应增加,社会闲置资本总量反而会呈增长趋势,也即资本相对过剩。换言之,即资本找不到合适的项目而被迫闲置在银行。美联储降低银行贴现率的做法,一方面是为了降低投资和消费者购置成本(如住房),刺激投资和消费增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少银行业的储蓄成本,起到保护银行业的作用。每一起大的公司倒闭事件发生,背后就会有一家或数家银行被拖下水,陷入困境。之所以此次经济衰退没有引发银行业倒闭的危机,一是银行间有一套风险均摊、互相担保和支持的办法,同业轻易不会允许任何一家银行破产而连累同伴;二是联邦政府对银行的监督体系十分完备和有效,银行违规操作冒很大风险,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银行业过度参与风险活动;三是现代银行业发展了整套自保措施,银行资产分布比较平均,每家银行都要购买相当比重政府债券来分担投资风险,一个重要客户出了问题,不至于把整个银行拖垮;四是美国国民财富和社会流通资金总量巨大,个人储蓄率低但总额庞大,公司资金雄厚,银行资金自然丰裕,尤其在经济萧条时期更不会感觉资本拮据,由于下降最烈的主要是高科技、航空等行业,分散投资的策略使银行业总有钱嫌,度过目前的低烈度危机不成问题。银行业是美国经济的心脏,一旦银行业出现连锁倒闭现象,美国经济就会面临彻底坍塌的危险,除了像二战前的法西斯德国一样对经济实行国家管制,否则无药可救。 如《泡沫》文分析,高科技泡沫是由不计成本和后果的过度投资创造的,而使泡沫得以“飘浮”的原因是由于高科技工业有巨大的产业内需,靠产业内需仍然可以在一定时期内人为制造所谓高速增长。在经济萧条期间,如果社会闲置资本可以为盼“长”心切的国家自由支配,这些资本仍然可以向高科技工业继续追加,继续吹泡沫,继续实现“增长”,但这种“增长”继续依赖高科技产业内需来实现已经不可能,因为前面的产业内需刺激的增长已经到头了,只有使全社会增加对高科技产品的需求一条路可走。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大家都在萧条中。 新经济帝国目前的处境是,国内的房地产业和购房需求仍呈增长趋势,外贸出口由于前期美国的高利率政策使得美元汇率明显偏高、使美国的产品出口价格和成本难以降低而导致对外贸易徘徊不前,外资出逃,本国资金相对过剩,资本无处可去,无法通过直接投资来带动经济走出低谷。发动对外战争,扩大政府采购,是追加社会投资的一个手段,对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但在当前经济状况下,这点力量远远不足以扭转经济萧条的局面。房地产业和军火生产都属于美国经济内生变量,两者都不具备带动经济全面复苏的火车头产业的特点。战争消耗掉巨额预算资金,而且还须连续支付长期驻军成本,这对美国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如果把一千亿战费拿来买了美国汽车而不是坦克导弹,美国经济将是另一幅景象。虽然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和高技术优势,此时此景,帝国多少有点捧着金碗没饭吃的味道。 新经济帝国的经济,不是投资不足,而是需求不足的问题。 新经济帝国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世界经济或世界型经济。一方面,美国通过海外投资、转移生产、占领资源产地、控制他国经济等途径拥有大量海外资产,同时他国资本以追逐利润和趋避投资风险为目的握有巨额美国资产。美国2002年底海外资产净增额(注5)为1,562亿,外国政府和个人握有美国资产净增额达6,303亿,美国欠债4,741亿美元,加上贸易逆差4,474亿美元,美国负债总额高达9,215亿美元,几乎占当年净产出(GDP,10.45万亿)的十分之一。人们经常引用美国的巨额GDP说明美国经济的强大,如果扣除美国的对外负债,再扣除为将近6万亿的巨额内债支付的超过2,200亿的利息,美国当年社会新增财富就会打不少折扣。 另一方面,美国在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将大量高成本、中低技术含量的产品生产挪到国外进行,美国社会消费的大量能源资源和产品高度依赖进口,甚至普通劳动力以及技术专业人材亦保持经常净流入状态。这两方面的原因使美国的经济振兴决不可能完全依靠本国的经济资源或政策调整来实现。只有与世界各国经济扩大流通,与各国政府相协调,调动世界范围内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才有可能奏效。妄自尊大、以邻为壑的做法,不符合美国经济的内在规律和要求,也是当政者愚昧的表现。有人说美国发动对伊战争是为了打垮欧元,而战后的实际情况是美元对欧元的汇率创下一九九九年一月欧元登堂以来的最低点。欧元升值的过程如果持续下去,会使外国投资以更快的速度撤出美国,各国政府手中握着的美国政府债券也会不断兑换成欧元而逃离美国,美国国内的投资者亦会选择购买海外股票而使更多资本流失,美元贬值。这对新经济帝国是釜底抽薪之举,将会导致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从根本上被动摇。美欧之间为争夺国际资本将展开一场激烈的、长期的政治、经济和外交上的较量。 内需不力,外资出逃,复苏美国经济的希望只能落在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出口上了。也许当政者和许多经济学家高参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通过美元贬值的办法来扩大美国产品出口。如果美元贬值10%,美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价格就会便宜10%,出口自然会增加;美国2002年的外债就会减少约1,000亿。这是一箭双雕、十分诱人的办法! 据2001年美国贸易统计资料(注6)显示,对美出口保持顺差的国家依数额大小排列,最大的前十名国家为中国(831亿,美元)、日本(690亿)、加拿大(528亿)、墨西哥(300亿)、德国(291亿)、台湾(153亿)、意大利(139亿)、南韩(130亿)、马来西亚(130亿)、爱尔兰(114亿)。法国排第十一,顺差为105亿。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亦保持对美顺差分别为73亿和58亿美元。十个主要国家中,大部分国家与美国经济互为一体,政治上关系亦较为密切和稳定,美国经济的盛衰直接影响这些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增长,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国的经济和战略伙伴。这些国家大多实行浮动汇率,美元贬值对这些国家的经济影响并不全是负面的,购入美国产品和技术的成本因此会降低,对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技术更新等会更有很大促进作用。 中国与上述国家的经济体制显然不同。中美经济关系中,中国经济对美依赖要大于美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中国一直在争取对美扩大产品出口,产品贸易构成双方经济交往的主要内容,技术层次的贸易仍居次要地位,经济密切程度无法与上述主要工业国和地区相比。由于美国仍然把中国视为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与中国政府的冲突不断,在军事上推行对中国围堵和扼制的战略,虽然中国已经加入WTO,但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有明确的、独立的发展目标,并不完全与世界经济、也即以美国为中心的西方经济体系相溶,这就为中美发展长期稳定的经济政治关系蒙上了阴影,双方都要承包一定的风险。目前看来,美国在中美贸易中占主动地位,中国持续开拓和不断扩大中美贸易的努力实质上承担了更大的、现实的风险。如果美元贬值10%,中国的对美贸易顺差就会无形缩小83亿,中国的外汇存底就会减少300亿。中国的损失可能最大。由于中国实行的国家管制汇率制,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最终降与否,会变成中美两国政府间的一场外交和经济大战。 历史地看,美国并不是一个对世界负责任的国家。1971年8月15日,尼克孙的一纸声明,宣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历经三十年的固定汇率制(BrettonWoodsSystem)终结,使世界各国的储备财富遭受一次浩劫。过去的三十年中,美元多次出现危机,币值不断下滑,西方各国都曾合力挽救,但美元泛滥的现象却日趋严重。八十年代中期美元贬值风波中,日本、德国为美国“两肋插刀”(实则为美国所逼迫)购进美元,合力扶盘,帮美元渡过了难关。九十年代后期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美元亦随之发达,汇率坚挺,当欧元在一九九九年诞生的时候,欧盟自己亦曾忧心忡忡,前途难料。今天的世界经济和政治环境与八十年代中期有本质不同。八十年代美元危机中,日元、马克都不具备单独挑战美元的实力,资本没有更好的去处,因而不能改变美元的霸主地位,世界大多数国家仍然主要储备和使用美元。而在今天,美元贬值会导致世界资本流向发生根本性逆转,会极大地扶持欧盟经济区的经济成长,为美国塑造一个经济上的强大竞争对手,欧盟将因经济关系的加强而在政治上更加密切,美国对欧盟的控制力必然减弱,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会被进一步削弱,美元重振雄风的机会将越来越小,有变成世界二流货币的可能。这一过程也将使亚洲国家如中国获得很多收益,外资流入的规模会更大,经济内向发展会加快,与发达国家的技术结构上的差距会实质性缩小。造成美元币值不稳和不断贬值的原因,是美国长期以来奉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美国政府通过人为制造预算赤字,扩大政府支出,增加所谓有效需求,来刺激经济增长,这就必然带来通货贬值。贬值的大小快慢,政府可以通过赤字预算进行控制。由于美元特殊的地位,赤字预算制造的需求可以通过输出纸币、输入货品来满足,从而将通货膨胀的压力导向国外。美国政府奉行几近半个世纪的财政扩张政策使世界的美元纸币不断增加,从根本上削弱了美元作为世界硬通货的地位。高科技股市泡沫期间,美元币值亦随之上升,充了不少气。经济泡沫崩裂之后,美元过剩的问题再一次暴露出来,世界各国政府和个人手中的美元失去安身之所,美国国内亦出现资本闲置。美国国内之所以没有出现通货膨胀,得益于“世界型经济”的优势,其中主要还是中国帮的忙。中国政府有意压低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对中国出口有利。中国的低价商品充斥美国货架,覆盖了美国居民消费的“方方面面”,正好是美国通货膨胀指数体系考察的主要商品,因而美国的名义和实际物价都保持低水平。低物价和高科技一样重要,是新经济帝国的两大法宝!蚕蚀鲸吞,日消月剥,方式隐蔽,动机不彰,他国人民的储备财富无声无息中不断贬值,美国的财富却不断膨胀,民众生活丰衣足食,这是美国政府有意为之,是劫财,无任何经济学上的必然性可言。中国大陆当年有一大批年青的“跟屁”经济学家,在唾弃了老一辈的“非经济”学之后,生吞西式大法,给政府大谈赤字刺激需求的“政策建议”,而根本不知这套大法另有密宗,浅薄之致!迄今未见有关这段荒谬历史的检讨!非诚实学者所为!这是题外话。 在当前形势下,美国政府有两种选择,要么放任美元贬值,使美元币值跌到其真实价值水平,将外债一扫而空,为美元商品大举出口铺平道路;要么控制美元贬值幅度,寻求其它途径振兴美国经济。显然,前者不大可能,风险太大。如前分析,各国会联合反制,如抵制进口美国产品等,欧盟会乘此机会,利用纷涌而来的国际资本干一番大事业,亚太经济自身增长余地大,会乘风破浪前进,进口品价格会大幅上升,通货膨胀势所难免,美国可能得不偿失,美国经济的世界中心和领导地位会就此消失。而适度贬值,释放少许美元币值泡沫,尽量挽留外资,使目前的经济萧条不致再跌到底,对美国有现实的好处,从长远看,对美国和世界各国经济健康成长都有好处。走这一步,仍然不足以使经济全面复苏,美国政府必须找到新办法,开辟其它振兴经济的途径。美国经济的复苏决不止是经济层面上的问题。 (上完) 二零零三年五月十三日注1:该文首发在《西线观察》第七期,原题目为《高科技泡沫与美欧新经济》,转贴万维军事论坛时题目改为《高科技泡沫与新经济帝国》,内容略有改动。 注2:该文二零零一年一月首发在万维军事论坛,是笔者开写《中美“牛虎”之争》系列贴子的引题之作,只是一个尝试性的不严谨的贴子。《“牛虎”》系列文章请搜索万维军事论坛文库。 注3:《泡沫》文有关FDI的数据,均取自世界银行历年《世界投资报告》。该报告提供的分国的数据与各国公开的数据有不一致,可能的原因是(1)如WRI表注指示,一些数据是通过回归手段的估计或修正数,(2)分国数据随后修改,而WRI出版物仍保留原来数据。 注4:取自BEA:USINTERNATIONALTRANSACTION报表提供的数据,与世界银行投资报告数据有出入,原因见注3。 注5:同注4。 注6:采自“TRADEANDECONOMY:DATAANDANALYSIS,WWW.EXPORT.G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