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愙斋集古录》解题 《愙斋集古录》,(清)吴大澂撰。 吴大澂,1835~1902,江苏吴县人,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愙斋。曾任湖南巡抚。著名铜器收藏家和彝铭学家。尤精篆书。有《说文古籀补》、《古玉图考》、《权衡度量实验考》、《恒轩所见所藏吉金录》、《愙斋集古录》、《愙斋集古录释文膡稿》等古文字学著作行世。 《愙斋集古录》,二函二十六册。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编号:2101/8。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登录编号:180834~180859。无鱼尾。版心上部刻书名,下部刻“涵芬楼影印”字样。四周单边。白口。宽21.5厘米,高30.5厘米。 上海图书馆古籍部收藏此书,索书号为:线善810736-39、线善848899-910、线善859750-51。 书衣页题字用隶书:“愙斋集古录”,落款用行书:“上虞罗振玉署”,有“罗振玉”、“罗叔言”私印二枚。书名页题字用篆文:“愙斋集古录”,并有一段文字如下:“愙斋尚书鉴别商周彝器文字,象形会意,研究靡精,所撰《古籀补》、《论语》等集,海内早已奉为圭臬。兹集巨帙,讷士宗台,将附印行,公诸同好”,落款用行书:“丙辰秋初属,安吉吴昌硕书”。有书牌页:“涵芬楼影印”。卷首有罗振玉、叶昌炽序。 其以“愙斋”为斋名,据褚德彝《金石学录续补》中的记载:“得《周愙鼎》,文中有周愙及帝考字,谓是微子所作器。因是更名愙斋”。所收为三代青铜器,多有铭文,后三册有部分为秦汉器。有器形图,有尺寸说明,有释文,有考证文字,有搨片。每幅搨片下多有收藏者印。其中,该书对《毛公鼎》铭文考证颇为详细。并题有独立书名页:“周古遗文”。此书为晚清著名治金名著。 林钧《石庐金石书志》卷八如是评价此书: 按吉金文字,自宋以来吕大临、薛尚功、王俅各有专书,而吕刻、薛刻不甚精。王复斋《钟鼎彝器款识》、阮刻虽依原搨本,而阴款覆刻,未能神似。阮刻、积古斋、吴刻、筠清馆改阴款为阳文,仍未能纤毫毕肖。此编精印,视墨本不爽铢厘。上虞罗氏叙内推是书为尽美且善,确属定评。 吴大澂为晚清治金第一名家。据褚德彝《金石学录续补》中的记载:“言金文者,视为导师”。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另有《抄本愙斋集古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编号:2103/24~1。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登录编号:556306。不分卷。宽26.7厘米,高15.3厘米。抄录者为张人牧。卷前有曹鸿年亲笔序,如下: 夫秦石坏则小篆穷,邓浙极则疏愈下,于是朱椒堂、杨咏春、张菊如诸先生,初试毛笔,写古籀。至吴愙斋先生而始着。吴侃叔、王石泉、陈子振诸先生始用钟鼎文字入印章,终推陈寿仰先生为大宗。吾友张君人牧 嗜古成癖,对于钟鼎彝器龟甲兽骨、以及鉥匋化布等搨片,博搜遍揽,复专精于篆刻,故所作见重于艺林。其所以致此者,殆非偶然。民国二十一年一月,尝以所摹《愙斋集古录》、《长安获古编》、《陶斋吉金录》、《攀古楼彝器款识》索题,余因钦其励学之苦,无间朝夕之专,愿为之序, 以冠诸卷首。民国二十一年一月二十五日,沽上松寿轩曹弘年。 此书函套题名为《愙斋集古录(抄本)全一册》,实则有误。此册抄本共涉及有四种书:《愙斋集古录》、《长安获古编》、《陶斋吉金录》、《攀古楼彝器款识》。并非只是一种书的抄本。抄本极似正本,足见其用心之精。 吴氏曾祖吴承烈,祖父吴经堃,父亲吴立纲。吴大澂兄弟三人,兄吴大根,弟吴大衡。外祖父韩崇亦为着名金石学者,撰有《宝铁斋金石跋尾》一书行世。在《说文古籀补》一书序中,他自述;“笃嗜古文,童而习之。”可见,他治金文历史开始自少时。当时师从陈奂。及长,又师从俞樾、吴云等人。中年以后,得意于陈介祺、王懿荣二人处甚多。 《清史稿•吴大澂传》中的记载: 大澄善篆籀,罢官后,贫甚,售书画、古铜器自给。着有《古籀补》、《古玉图考》、《权衡度量考》、《恒轩古金录》、《愙斋诗文集》。 《愙斋集古录》书后有附录二卷,全书共收商周铜器1048器。 在此书中,吴氏把青铜器按照先商后周的顺序分成二十五类,即钟、鎛、铎、鼎、敦、尊、罍、壶、鉼、盉、簠、簋、盘、匜、甗、鬲、豆、盏、卣、觯、觚、觥、斝、角、爵。有些分类显然有误。如,《父乙尊》,实为壶,而非尊。又如,《父辛尊》,实为盘,而非尊。再如,器名问题。铭文中既然已经有了“中白作女姬簋”,则该器名应该是《中白簋》,而吴氏却定此器名为《姬簋》。其他如《叔皇父盘》等也出现了如此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