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来自: 大自然 |
注册日期: 2006-10-26 访问总量: 910,295 次 |
|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
|
|
|
|
|
|
| 真爱是谁?(2):单相思和失恋 |
| 俺之所以从真爱谈起,俺认为,真爱是人间一切恋爱婚姻的种种现象的原动力和起始点。这就像宇宙的大爆炸,从发生那一时刻起,宇宙才出现,并形成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人的生命,由于真爱的出现,将永远被改变。佛教在这方面看得最清楚。万魔皆从一念缘起。佛教很多是讲如何控制这种欲念,但是有多少信佛的人能够控制,更别说俗人了。 真爱又像是细胞,在恋爱和婚姻的种种现象中都可以找到她的踪迹。俺也试图把这些以更明白的展示出来。 上次说到,俺认为真爱就是有性指向的童心之爱。有网友对童心有质疑,觉得有不成熟之意。俺也是一时没想出什么词汇来代表,但是,俺确实有意指真爱的不成熟性。但是这种“不成熟” 并不是贬义词,而是指没有受到社会意识干扰的状态。与其说它不成熟,俺觉得用原始性更恰当。原始性更表示其纯洁,单纯性。但是童心一词确实容易误解,也没有包括人的所有真爱。在初恋以后,人的心理经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初恋时的真爱会也有所改变。但是,俺相信,成熟的人如果从真善上衡量的话,也还有真爱,但是与初恋的爱还是有所不同,里面馋杂了理性的思考后的形成的性爱本能。俺想童心式的真爱,可以用“原性爱” 来代表。中国人对人的看法和西方的基督教不同。基督教讲究原罪,人类的种种丑恶现象均源于原罪。没有了原罪,基督教就无法存在。而中国人的理念中,人是有原爱的,所谓“人之出,性本善” 。在性成熟后,这种原爱,就转化成原性爱。 因此,俺可以把真爱再划分一下。真爱有最原始的原性爱,和以后的所谓“成熟” 了的后性爱。 上次说到,真爱可以外延为真和善两种属性。俺进一步地说明,真爱是单方的行为。只有真爱发生在双方时,真爱才能成为爱情。能够认清真爱和爱情是两回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很多悲剧都是对此认识不清造成的,包括单相思,失恋,自杀,情杀等等。 再重复一遍,真爱,是自身产生的情感,是单方面的,还并不是爱情。 俺一直觉得爱也是种能量,不管它是动能,势能,电磁能,还是生物能,反正它能够改变很多事情。充满爱的人,首先就能改变自己。自己的生活是积极向上,充满了信心。爱也能改变别人,以心才能换心,形成正反馈。如果两人的爱情圆满,两人就是1+1>2。 但是,一个人的真爱如果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或者因为并不认识,或者认识但不好意思表明,再或者表明了但是遭到人家拒绝,总之,就是完全是单方面的感情,根本就没有回应,直白地说,因为这种爱无法疏导,就成了一种单相思。 单相思往往出现在初恋时期。那时有了性觉醒的朦胧,但是又羞于启口,只是默默地关心对方的一举一动,对对方充满了幻想。单相思由于是单方的思恋,应当是比恋爱的机会更多,恐怕人人在恋爱之前都经过单相思的过程。单相思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甚至还有积极的成分。适当的单相思有助于爱的成熟,因为在不断变换的单相思中就不断地塑造自己今后的伴侣的雏形。如果说,在未来的某天,终于碰到自己意中人,恐怕就是在多年的单相思中勾化出来的形象。但是,如果过度留恋关注于某个人,在情绪上就可能会有失落,压抑,但是很少有暴力行为,这是因为,单相思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恋爱,更不是陷入了爱情。与恋爱还不同的是,单相思更是一种自恋。这听起来很矛盾,但是很合理。如果一个人的爱无法得到施行,往往就会释放到自己的身上。比如,在单相思过程中,更注意自己的着装打扮,言行举止。为了给心中的对方一个好印象,无形中,把关注他人的精力都放到了自己的身上。 如果人的爱向对方表达出来,也被接受了,那么,这种真爱就已经是在恋爱的过程中。当双方都处于无保留的爱对方时,就是爱情的结合。但是,恋爱的双方,很少有爱意对等的,或者是随着时间,开始不对等。当一方的爱意虽然释放了出去,但是无法如从前那样得到同样的反馈,更甚者,在半途中就憋住,遭到拒绝,这就产生了失恋现象。如果当事人无法从这种失恋中解脱出来,除了有常见的情绪失落压抑外,还有可能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自我折磨,甚至转成病理性忧郁症,直至自杀。另一个极端是向对方施暴,甚至情杀。 这两中极端之所以形成,都是源于真爱之“真”的特性。由于这种感情出自内心,使当事人无法回避。很显然,爱之心越切,伤心就越深。如果当时的爱之真大打折扣,就更容易脱离这种感情。如果根本就不在乎,那就是所谓的花花公子了。 而失恋后的两个极端的走向,俺认为是真爱的第二种属性,“善”所决定的。在第一种极端中,如果善心站了上风,失恋者宁可折磨自己,也不愿再干扰所爱的人。事实上,恋爱的人,是经常性的处于折磨之中,换句话说,爱就是一种折磨中的幸福。由于这种折磨和幸福感形成巨大的反差,这才使恋爱的过程刻骨铭心。失恋者这时的哲学观就是,爱情就是无条件的让爱人幸福,哪怕是被爱人抛弃。这种失恋者,只有通过自虐,汹酒才能达到心理的平衡。更极端着,引发忧郁症,感到生活没有了希望,甚至以自杀来终结这种痛苦。 失恋后的第二种极端中,如果“善”消失了,就会出现针对对方的羞辱,暴力,甚至强奸和情杀。这时的失恋者多觉得自己受骗,以前付出的很多,却没有得到回报。岂不知,爱情是一种互动,是一种相互的无偿付出。当索取回报时,就已经失去了爱情成分。因此,这时,曾有的真爱已经不真,自然“善”也就无从说起,并被恨所替代。这时的心态是,自己得不到的,(注意,这时想的是索取了),就要毁掉。由此而萌发出暴力,甚至强奸和情杀。 失恋者的心态,大多数都是这两种极端之中的温和状态,所以失恋时才出现失恋现象,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失落和渲泄,并需要一段时间的心理调整。歌德失恋后,宣泄办法就是写出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据说他当时要是不写这本书就可能自杀了了。一个悲剧的形成,也可能是种不幸的财富。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