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前的最後兩個月,我度過了一段緊張和繁忙的日子。其中有幾件事讓我終生難忘。。。 首先是在找專業工作上的不順心。本來,改專業的目的是希望容易找工作。可當時的現實情況卻與我的個人願望完全不符。記得那時我寄出的所有找專業工作的求職信都猶如石沉大海,杳無音訊。原來,我學的這個專業非常重視應用性。當工作機會多時,用人單位或許偶爾還能接受個別沒有經驗的畢業生(所謂的粥多僧少)。而當工作機會少時,雇主就要挑三揀四,僅僅選擇有經驗的人。而那一年,恰好是歷年工作機會最少的一年。 當時研究所的老闆倒是很想留我在這個研究所做正式的科研人員。然而,他的研究經費沒能成功地續下去,所以,他也面臨着另謀出路的問題。 萬般無奈之下,我只好退而求其次,申請博士後或者申請與我們這個專業相當於住院醫師的職務。 這個職務的英文名稱與住院醫師用的是同一個字“resident”( 暫且叫做帶引號的“住院醫師”吧)。博士後與“住院醫師”的培養側重點有着很大的不同。博士後的工作期限一般是三年,其中至少有兩年是做研究,最後一年才有臨床實習。主要培養去教學性的醫院和大學醫學院工作的人才,並有科研和臨床的雙重任務。而“住院醫師”的培養年限為兩年。這兩年全部用在臨床實習上。主要培養從事臨床工作的人員。當然也不排除去教學性的醫院和大學醫學院工作的可能性。在當時,我們專業的“住院醫師”在全美的培養點只有一處。博士後的培養點在全美也是屈指可數。 鑑於這種情況,我當時的理想是進那個“住院醫師”的培訓點。在做了兩年多紙上談兵的理論模擬以及與“黃金標準法”驗證工作後, 我有點厭倦再做研究工作了。所以,我只想做兩年的“住院醫師”, 積累經驗,然後找到正式工作就行了。至於在專業上是否應該有更高的要求和目標,我當時根本無暇顧及。 一天與導師閒聊。導師聽說我正在為找工作而忙碌,便主動提出給全美名列前茅的癌症中心的一位領軍人物寫信,向其推薦我去做他的博士後。聽了導師的建議, 我暗自思忖着:那種象牙塔似的地方豈是我等凡夫俗子能進得了的?在此之前,我連想都沒想過這一出路。所以, 我覺得反正沒戲,導師願意寫就寫吧。 沒想到,那位領軍人物當天就電郵給導師,答應接受我了。他既沒有要我去面試,也沒有要求我作學術報告;憑藉的只是導師的推薦信和我與這位領軍人物的“一面之交”----那還是在我們研究所主辦的一次研討會上,這位領軍人物前來參加並作學術報告。當時我對他報告中提到的問題不太清楚,便在休會空閒時主動向他請教並與他展開討論。所以,當導師向他推薦我時,他馬上回信說他對我印象深刻,也很滿意我的研究背景,願意接受我為他的博士後。 這個得來全不費工夫的大好機會卻讓當時的我感到非常為難。因為我本來已經不想再做研究,只想趕緊去獲得臨床經驗, 找個穩定工作便萬事大吉。現在不僅是要繼續做研究,還是要跟本專業重量級人物做博士後。。。一想到這些,我就感到如負重軛般的沉重。 正在這個時候,我寄給“住院醫師”培養點的申請信也有了回音:讓我前去面試。沒有半點猶豫,我便信心勃勃地奔赴了“考場”。 面試回來還需等待三星期。在等待結果的日子裡,我只好向這位領軍人物要求給我三星期的考慮時間。他也欣然接受了我的要求。誅不知,他的桌上居然擺着 150 份申請做他博士後的履歷。這一信息還是我後來去他那裡工作之後聽別的博士後告訴我的。 似乎是命運的有意安排,“住院醫師”培訓點把我排在10名侯選人中的第二位, 與第一名侯選人僅僅相差0.01分。得知這一信息之後,我便對“住院醫師”培訓點的錄取不抱任何希望。帶着幾分無奈,我答應了那位領軍人物。 然而,僅僅一天之後,“住院醫師”的培訓點卻來電通知接受了我(估計可能是第一候選人有了其它選擇而主動放棄,所以我便成了最佳候選人)。可是,我卻已經沒有機會再接受這個工作了。沒能等到這個時刻的到來, 我就匆忙答應了那位領軍人物,選擇了一條自認為更加艱辛的道路。對此, 我當時還真有點兒追悔莫及呢!難道真的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帶着遺憾,我們舉家東遷了。可到了新的單位後,我卻為自己的抉擇感到了慶幸。在那裡,幾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成了我抬頭不見低頭見的老師,平時只在文獻上經常見到的名字成了我直呼其名的同仁。不僅如此,那裡有最先進的機器和軟件系統;有最強的科研陣容;還有完備的配套服務和設備。。。最重要的是,我非常喜歡那裡的環境和在那裡學習的感覺。 就像是找到了一個理想的“學習家園”。多年之後我還常常慶幸,當初在我尋找工作時,招聘者給了我一個比我自己想要找的,更適合自己的位置。 總之,假如我必須走博士後這條道路的話,那裡是我的最佳選擇。雖然,接受我的那位“領軍人物”不久便離開了此中心而去另一所大學當頭,並把我轉到了接替他位置的另一位很有名氣的教授之下,我還是在那裡學到了別的地方可能學不到的東西;獲得了在某一研究領域裡的寶貴經驗;並在博士後期間發表了一篇被同行認為是在這一專業領域很有分量的論文(其實應該算是老闆的功勞, 因為是他的主意)。 這些都為我後來的職業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兩年後,當指定的研究課題完成之後,我就迫不急待地提前找工作了。 雖然,我還沒有經歷臨床實習,也沒有多少臨床經驗,但憑着領先的研究課題和那所中心的名氣,我的面試機會絡繹不絕,而且都是那種不太在乎臨床經驗的學術單位(其中包括那位著名“領軍人物”發出的工作邀請)。 最後,我選擇了其中一所有名的常青藤學校的醫學院,開始了我正式的職業生涯。。。 十幾年過去了,回想往事,我總會對在我求學道路上曾經幫助、指引、指導過我的人心存感激,對求職過程中的奇妙經歷深感好奇和唏噓。 我常想,那些看似巧合的東西是否有着某種必然的聯繫?難道真有“上天”或“上帝”為我們安排了各自的命運? 作為一個學物理的人,我更相信“物質決定一切”的哲學觀點。而這裡的“物質”不是別的,就是我們自身---我們曾經的經歷;我們接受的教育;我們的特殊專長和我們自身的能力。這些“物質”無形之中會在我們身上形成某種特殊的“場”或“質”。這些特殊的“場”或“質”也會在第一時間給他人留下深刻印象。而這些印象就影響了我們最終是被選擇,或是被淘汰的命運。 所以,當我們作出選擇或被選擇時,都要做好各方面的準備。這種準備不是憑藉臨時抱佛腳,而是依靠日積月累的塑造。當我們各自的“場”與“質”一旦基本塑造完成,總會有被發現的那一天。我們所要做的只是讓自己的“場”與“質”在被選拔的過程中自然地體現出來。另外,就是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將眼光盯向未來。 柳青有句名言:“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 我的《留學歲月》也算是對那“幾步”的感想與紀錄吧。希望那段記憶不至於隨着歲月的流逝而忘卻, 而能伴隨我走過未來的歲月。。。 (全文完) P.S. 謝謝跟讀!《留學歲月》的最後這一集早就寫好了,卻一直不敢發表。我擔心這些早年的自身經歷是否有必要放到網上?可我又在想,現在依然有很多國內學子來美國留學深造,他們或許也會面臨選擇和被選擇的種種困惑,所以我斗膽上傳。但願這些文字能夠給年輕人有所啟發和幫助。
上一篇文章:
留學歲月(4)- 身兼數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