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喻为“雾都”的伦敦,第一天用晴朗迎接了我们全家的到来。我们还没来得及感谢老天爷的恩典,第二天,它就“原形毕露”了。看到天空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 而且,还有要下个不停的趋势,我们想,这不正是去参观大英博物馆和国家美术馆的大好时机吗?
大英博物馆和国家美术馆都是女儿非常向往的“景点”,因为历史和绘画都是女儿最有兴趣的课目。 然而,儿子对这种图片或静物观赏性的活动,兴趣缺乏,怎么调动他的兴趣呢?
我们把这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女儿。女儿一路走,一路就与弟弟聊起大英博物馆里收藏。 其中,只有木乃伊, 对儿子来说最为熟悉。儿子以前读过一些关于木乃伊的小儿书。 现在听说能见到真正的木乃伊,立马来了兴趣,恨不得马上飞到博物馆。
从地铁站下来后,我们还走了约5分钟的路。由于大家都急切地想早点到博物馆,这段路显得非常的漫长。。。终于到了博物馆,我们顾不得看外景,就一头钻进了馆里。 下面这张外景照片还是出来后才补上的。
在门口,我们拿到了一张博物馆地图和经典展品的位置示意图。一看介绍,原来,大英博物馆建于1753年,已经有250多年历史了。 难怪博物馆的建筑, 按今天的标准,并不算高大气派哦。然而,大英博物馆却是世界之最。它的收藏品跨越了两百万年的人类历史,是世界上收藏品最多,最全面的博物馆。
漂亮的馆内大厅(照片来自网上)。中间的上部是读书室。下面已成为出售纪念品的商店。
让我惊奇的是,这么著名的博物馆,门票却是免费的。因为,该博物馆是一个非政府性的公共机构。它由文化, 媒体和体育部主办,当然,博物馆欢迎游客捐赠。我们就按建议的数额作了捐献。
很快,我们被引导着来到大厅左侧的入口。 这里就是埃及雕像展厅。刚踏进展厅门口,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块刻有字迹的黑花岗岩石碑。
游人们围着它,里三层,外三层地观望。让人无法靠近它,也没法读说明牌,不知道这是个什么宝贝。。。突然,我意识到,我忘了租解说机了。赶忙掉回头,迈出大展厅,去门口租解说机。解说机有中,日,法,英文等十多种语言版。 我便给大人租了中文版,孩子就用英文版。急忙打开解说机,听到了关于这块花岗石的来历。
原来,这是块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在公元196年颁发的法令的石碑 - 名叫罗塞塔石碑。为什么古埃及国王的法令会如此宝贝呢?其实,法令本身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法令是用三种文字刻写的。这三种文字分别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埃及的通俗文字,以及希腊文字。同样的法令用三种不同的文字写出来,而其中两种文字已知, 自然就能解码第三种文字了。这就是这块石碑的重要意义所在。自从它1799年在埃及的沙漠上被发掘出来后,在欧洲就引起不小的震动。因为有了这个对象形字的解码,以前的许多用象形文记录的历史资料便可以翻译出来了。这对了解古埃及的历史以及所有那个时代的各国历史会有多大的帮助啊!
再来张近照。
埃及馆除了这块宝石碑外,还陈列了一些国王, 法老,女神的花岗岩雕像。这些都是真实的或传说中的历史人物。每座雕像的背后都有许多故事。我们自知,在短短一天之内要想搞清所有的历史关系,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只好走马观花式地参观一下。我们看到,大多数雕像的年代基本上在公元前一千多年。比如,下面这个雕像是那位最强大,最有名的埃及帝国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上半身雕像。他统治埃及达66年之久。这座雕像的制造年代是公元前1270年。
下面这个有狮子头型的雕像是女神赛克麦特的四种雕像。关于她,有一种传说是她是法老的火眼和眼镜蛇。也是法老的贴身保镖。 她的名字本身就意味着强大。
另一个年代的法老阿蒙霍特普三世的巨型红色花岗岩雕像。公元前1350年的作品。
埃及馆里最让儿子感兴趣的是那些木乃伊。在大英博物馆里,见到了许多这样的木乃伊。据说大英博物馆收藏了年代最悠久的埃及木乃伊。
对木乃伊,我们都不陌生。但第一次看到这些装着人体器官的坛坛罐罐, 还是让我眼界大开。
另外一个重要的“古董”,就是这个被称为“红头发人”的干尸。这名男子死于五千四百年前,比金字塔还早一千多年。这具干尸,向人们介绍了古代平民百姓常用的保存尸体的方法,那就是把死尸埋到炎热的沙漠里,用自然脱水的办法,达到保存尸体的目的。 它同时也证明了五千多年前的人类,与今天的人类完全相同。只不过他拥有红色的头发。
走出古埃及雕塑馆,就进入了亚述(Assyria)馆。据介绍说,亚述在中东的主导地位持续了大约三百年, 从公元前9世纪初到公元前七世纪末。在此期间,亚述被看作早期的中东文明的野兽之王。亚述人本身也崇尚野兽之王的狮子。许多雕像,壁画,都可看到狮子的影子。下面这张照片中守卫亚述宫殿的狮子,就被赋予了狮子的力量,老鹰的翅膀和人类的头脑。大概只有这种集力量,能力和智慧于一身的生物,才能所向无敌,才会最好地保护国王不被邪恶侵袭吧。
在狮子的尾部,还雕刻着一种楔形文字。这种文字是世界上第一种书写语言。它早在5000年前就被苏美尔人发明出来了。后来这种文字就传给了他们的后裔 -亚述人。
楔形文字。
离开亚述馆,我们就进入了古希腊馆。古希腊的历史要比亚述晚。它主要从公元前600年开始到公元1年。 按Rick Steves (《伦敦-2011》的作者)的说法,古希腊的历史可以用“拨乱反正” (Making order out of chaos)来形容,而亚述则是独霸中东。 在它的黄金时代期,希腊就为西方文明定下了基调。仅仅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希腊人就发明好了民主,戏剧,文学,数学,哲学,科学,螺旋仪,艺术和建筑, 并被西方世界一直沿袭至今。
在希腊馆,我们最感兴趣的是那些装饰过帕台农神庙(The Parthenon)的石雕。著名的帕台农神庙是献给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寺庙。虽然那座寺庙仍然屹立在雅典, 许多帕台农神庙里最好的雕塑却在19世纪初就被搬到了大英博物馆,并且被冠以了那位夺取这些雕塑的精明的英国大使的名字:埃尔金大理石雕。 虽然希腊政府曾对失去石雕进行过抗议,但英国人却认为是他们拯救并保存了石雕。。。这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据”的争论,何时能有结论?
如今的帕台农神庙只是一座被掏空了的废墟。(照片来自网上)
埃尔金大理石雕展厅。
在埃尔金展厅里的一系列石雕中,我们对下面这组石雕印象尤为深刻。石雕描述了人与半人马(一半是人,一半是马)的生物的格斗故事。
格斗开始。
半人马暂时小胜。
男人揪住想逃跑的半人马。。。最终,人类战胜了半人马生物。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表明了文明战胜野蛮,有序征服混乱的必然趋势。从而,揭示了希腊人“拨乱反正”的丰功伟绩。
之所以这组石雕被视为珍品,保存在大英博物馆, 是因为19世纪的英国人从中看到了新一轮文明与野蛮的搏斗。而英国人自己认为他们就代表着新的文明势力。
看完这几个大馆,我们也开始感到饥肠辘辘了。一看时间不早了,我们便匆匆看完其他的小馆,然后去馆内大厅里的快餐服务处吃午餐。顺便在大厅的纪念商店买了些小纪念品。
看看儿子的疲劳样:
在短短半天的时间里,我们沿着博物馆设定的游览方向,纵观了埃及,亚述,和希腊三大文明历史的潮起潮落和兴衰沉浮,这也算是我们这次大英博物馆游的不小收获吧。
接下来,我们便前往国家艺术博物馆。下面,附上几张国家艺术博物馆的照片。
国家艺术博物馆和门前的奥林匹克倒记时钟。
因为艺术博物馆内不许拍照,我们只好在那里尽情观赏完传世佳作后,在离开博物馆前,买了一本博物馆的100幅名画画册作为纪念。由此结束了我们伦敦观宝赏画的一天。
(待续)
上集:
伦敦观光行(1)–泰晤士河边揽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