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索额图的博客  
索额图的博客  
https://blog.creaders.net/u/118/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索额图
注册日期: 2006-10-26
访问总量: 1,709,335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索额图:俄乌战争是中国扭转被动
· 中美狮虎之争—一切皆有可能
· 索额图:狮虎之争--兼谈美国精英
· 索额图:美国精英派果然厉害
· 索额图:台海会不会打起来?
· 索额图:平庸的美国政治
· 特朗普集团谋略解析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学术创意】
· 美国的全球战略错在哪里?
· 扩大内需的根本办法是什么?
· 如何铲除祸害千年的“官本位”文
· 化腐败为动力,寓创新于企业
· 解析美国经济衰退之谜
· 图表解说美国经济衰退之谜
· Economy of the United States o
· 中国GDP(节选)--转自百度百科
· 中国古代皇朝更替的根本原因是什
· 二战中德国怎么打就不会败?
【中美牛虎】
· 索额图:狮虎之争--兼谈美国精英
· 中国的下一步是实现战略破局
· 如何改善中国整体安全形势?
· 警惕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陷阱
· 人才争夺战----推翻帝国霸权的决
· 美国没牌了,中国可以出手了
· 中国出击,目标马六甲
· 从黄海危机看中美新形势下的较量
· 美元保卫战与中美斗智策略解析
· 老牛发威的时候到了!(下)
【风雨家国】
· 如何帮孩子选大学和专业?
· 中国女人中有多少邓文迪?
· 我也有一个中国梦
· 哈尔滨垮桥的设计有问题
· 中国古人如何解决城市排水问题
· 别把尊严不当回事
· 中美原本是师徒
· 警惕南海诸国五五分帐的阴谋
· 在南海冲突中如何保护华侨的安全
· 黄岩岛位置图
【时事解析】
· 索额图:俄乌战争是中国扭转被动
· 中美狮虎之争—一切皆有可能
· 索额图:狮虎之争--兼谈美国精英
· 索额图:美国精英派果然厉害
· 索额图:台海会不会打起来?
· 索额图:平庸的美国政治
· 特朗普集团谋略解析
· 算算冠状病毒死亡率到底有多高
· 中美贸易战美国错得离谱
· 中美贸易战的深层原因
【附庸风雅】
【牛虎旧作】
· 中美牛虎之争:东亚对抗与东海之
· 中美牛虎之争:东亚对抗与东海之
· 中美牛虎之争:东亚对抗与东海之
· 中美牛虎之争:中国出击
· 中美牛虎之争:核战争不可能爆发
· 中美牛虎之争:中国“崩溃”!
· 中美牛虎之争:美国的策略与中国
· 中美牛虎之争:美国的策略与中国
· 中美牛虎之争:美国的策略与中国
· 世界资源之战与中美牛虎之争
【伊战旧作】
· 最后的战争,最大的变数
· 巴格达国际机场和拉姆斯费尔德的
· 骑虎逛街----布什政府的前途
· “鼎折足,信如何”----伊拉克如
· 美伊之战,中国得利
· 美国经济又回来了!--美伊战后形
· 下一个打谁?----美伊战后形势估
· 美伊之战的战略背景分析
· 哥伦比亚号失事与美国攻伊
【佳作收藏】
· 美国的“大中东战略”真的失败了
· 刘仰:中国需要的是世俗道德,不
· “国 际形势正朝着有利于中国人
· 厉以宁:中国城镇化道路怎么走?
· 习近平向海不归喊话了(ZT)
· 游戏规则——美国民主选举的真相
· 中国在为战略对决阶段做金融与军
· 美国金融战略思想的一个绝妙转变
· 帝国战略初长成,金融帝国第一个
· 美国对中国金融战略布局,及未来
存档目录
03/01/2022 - 03/31/2022
11/01/2021 - 11/30/2021
01/01/2021 - 01/31/2021
06/01/2020 - 06/30/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5/01/2019 - 05/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8/01/2017 - 08/31/2017
08/01/2016 - 08/31/2016
11/01/2015 - 11/30/2015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3/01/2012 - 03/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09/01/2011 - 09/30/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12/01/2010 - 12/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5/01/2010 - 05/31/2010
04/01/2010 - 04/30/2010
02/01/2010 - 02/28/2010
07/01/2009 - 07/31/2009
10/01/2008 - 10/31/2008
06/01/2008 - 06/30/2008
05/01/2008 - 05/31/2008
04/01/2008 - 04/30/2008
03/01/2008 - 03/31/2008
02/01/2008 - 02/29/2008
12/01/2007 - 12/31/2007
10/01/2007 - 10/31/2007
08/01/2007 - 08/31/2007
04/01/2007 - 04/30/2007
03/01/2007 - 03/31/2007
01/01/2007 - 01/31/2007
12/01/2006 - 12/31/2006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闲聊美国汽车工业的出路
   

闲聊美国汽车工业的出路

 

索额图

 

 

我的汽车该换了。儿子喜欢SCION。可是这SCIONTOYOTA—本名叫TOYODA,出口美国后改洋名叫TOYOTA—做的,用怪异的外观吸引年青人,用奇小的马力阻止他们驾车超速,价格看似便宜,里面全是老东西,根本是个初级产品!大概是日本人担心中国的廉价车占领低端市场而搞出来占地盘的。TOYODA的销售策略令人恶心,空调是OPTION,后除霜曾经也是OPTION,十足的奸商恶行;TOYODA DEALER也特别奸诈,看你是外国人,修改合同乱加配置帮你买额外保险的事儿也敢干;小日本杀了那么多中国人还连年抵赖,和中国做生意老是像毒蛇一样打坏算盘;所以我对日本车有心病,看小日本不顺眼,决心不再买日本车了。

 

我从SATURN DEALER那里了解到,不单老索,还有中国人和美国人坚持不买日本车。也许他们是基于同样的原因,特别是那些美国家庭里有与日本打过仗的老年人,他们的经历同样影响他们的后人。国家之间也许可以高唱世代友好,但人民之间不记仇是不可能的,买谁的车也许就是一种仇恨情结的表露!

 

 我儿子特别喜欢BEETLE,不同颜色但同型号的模型车就有四台。可是BEETLE,甚至包括 PASSATJETTARABBITVOLKSWAGEN的普通基本型车,配置平平,空间狭小,加个天窗或六碟CD什么的,或者型号稍高一二级,价格常常高过二万五甚至逼近三万,相当于GM BUICK LUCERNE的价格,可LUCERNE是美国民众的豪华型号,两者的配置和安全舒适度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VWAUDI属高档车。其中最便宜的AUDI A3 至少二万五,是ENTRY LEVEL车,相当于MAZDA 3,可马三才一万四。最豪华的AUDI A8高达12万。VW旗下的LAMBORGHINI BENTLEY(原属ROLLS-ROYCE),BUGATTI等车更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车,用来创造速度和价格的世界之最。VW零六年产量565万辆,其中产量最大的高档车AUDI90多万辆,仅占产量的16%。但是为了研发高档车,追求速度和品质的顶极水平,VW投入的资源想必一定是普通车型的数倍数十倍,靠高档车的区区产量和市场是很难收回投资的,高档车的研发成本必然分摊在普通车价格中,让购买这些车的非富人们来承担。而世界上所有研发高档车的车商都是依附于大车商的这一事实也许恰好证明了这一点。也就是说,如果你买了VW的车,你就为富人的豪华车付了部分帐单。老索我不干这傻事。

 

从这一角度看,GM买下SAAB FORD买下VOLVOJAGUAR,都是饮鸠止渴之举。原本指望买进人家的高档车来延长老公司的产品链,赚些富人的钱,学些先进技术,可是同时他们也承担了这些高档车的产品升级和品牌维护的成本,分摊成本导致本土普通车的价格升高或者挤占其利润空间,在面对日本韩国车的进袭下失去价格上的回旋余地,不惜贴钱卖车。因为汽车是集成产品,个别技术的改进并不足以改进整车质量乃至扭转整个产品的市场形象,比如FORD 当年拿来MAZDA TRIBUE的图纸生产自己的ESCAPE但销售平平,比如今年DODGE CALIBER装上丰田的发动机以期挤进热销的HATCHBACK市场但它并没有成为一款受欢迎的新车,公司为此抱佛脚计划发生的成本却会进一步使财务状况恶化,公司和产品的竞争力反而遭到削弱。得了好处的是西欧北欧的小车商们。日本车的崛起同时也抢了他们的地盘。他们小小国家和小小市场根本养不起那么多高档豪华车的研发制造,把自己卖给GMFORD这样的大款其实是转嫁风险,可以背靠大树,渡过破产危机,同时解决传宗接代的问题 。现在GMFORD在北美市场份额逐年下降,为了降低成本,只能压缩境况不佳的本土普通车的生产,而不敢放弃这些像二奶一样的高档车,否则他们就拿不出抵挡日韩车的COMPETITOR CAR了。

 

我们全家都不反对买美国车。美国车宽大舒适安全,一些车的设计已经很有东方美的味道,比如FORD FUSION CHRYSLER SEBRING;一些豪华车的配置和设计已经移到普通车上,普遍可见的方向盘控制键,BUICK LACROSSE 几乎复制了JAGUAR的车头;一些硬指标已经非常接近日本车,FUSION SE的马力和油耗都已逼近ACCORD 同型车, SATURN AURA XR的主要指标同同型CAMERY相当。SATURN VUE 的设计或制造,都与CRV相差无几。美国有这么多好车,可是为什么买美国车的人越来越少,美国车的市场份额为什么连年下降?

 

当把他们的价格作一比较却发现,这几种不错的车与日本车的价格相差并不多,平均不超过1500美元甚至更少。我们知道,日本车是凭着高质量和低价格与美国车交战近二十年才确立和巩固其市场地位的。近年来美国车固然质量和技术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可靠性方面还是远落后于日本车的。如此微弱的价格差距并不能构成美国车的竞争优势,而日本车二手车的价格优势基本抵消了美国车的这点价格优势。既然价格没有吸引力,可靠性的担忧依然未除,讲究实用的现代人当然更愿意选择日本车,甚至底特律美国车厂的工人也选择买日本车,美国车的市场当然要萎缩了。

 

 如上分析,GMFORD买来贵族二奶车厂是造成本土车价格上升的原因之一。可是如果美国汽车公司不买这些高档车厂,难道本土汽车价格就会便宜?不见得!

 

美国汽车制造商说美国车厂的人工费用比日本高,小时工资比日本车厂的工人高25美元,每台车的成本中有12001500美元是汽车公司给工人支出的健朗保险成本(http://money.cnn.com/news/newsfeeds/articles/djf500/200707230657DOWJONESDJONLINE000188_FORTUNE5.htm)。美国的研究者甚至声称FORDGM的车都是由工会会员生产的,而日本车都是由非工会会员生产的。HONDA的第一个美洲工厂建于1982NISSAN建于1983 TOYOTA建于1984,我们开的日本车很大大部分是在美国或者加拿大生产的。日本车厂多选址在工业落后,工人工资低的州,而且享受州政府的各种补贴,与中国引进外资的许多做法类似。人工费用低也许就是事实。可是工会拿出数据说,人工成本只占新车价格的10%,并不是美国车价格高的决定因素。

 

旧作《和平崛起就是中国农民的崛起》中曾提出,中国产品成本低的原因除了工人工资低外,管理成本低是重要因素。同样道理,人工费用对美国成车价格的影响,不能单看生产工人的工资这一块,还要考察公司的管理费用;真正在人工费用中占显著比重的恐怕并不是工会员工的工资,而是以CEO为代表的一小撮管理人员的COMPENSATION。关于主要汽车公司的管理人员的COMPENSATION到底占成本的多大比例,我找不到资料,但CEO的工资和COMPENSATION却是法定要求公开的。FORD2006年亏损127亿美元,他的CEO还拿了560万美元。没有报道称FORD2007年年初发过什么横财,可是2007年的头四个月新来的FORD CEO 却给自己发饷3910万美元不知为哪般。GM 2005年亏损106亿,但是 CEO 仍然拿了850万!2007年头三个月,GM CEO给自己发了420万,CHRYSLER CEO 给自己发了300万。与之相比,业绩超常的TOYOTA CEO的年收入却低于一百万美元,仅相当于GMFORD一个VP的年收入。2006BMW CEO的年收入是320万欧元,VW CEO的年收入是290万欧元。这两家欧洲公司的业绩都比美国同行要好得多。在DAIMLER-BENZ CHRYSLER合并前,CHRYSLER CEO的年收入是 DAIMLER-BENZ CEO年收入的6倍。可以想见公司从上到下头头脑脑们的COMPENSATION 必然是一笔巨额支出,对汽车成本的影响同样显著,怎么可以光拿工会会员的工资开刀?想想普通员工工资不过区区个位数的年增长率,想想治下公司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美国汽车行业的CEO们他们真好意思拿那么多钱?!不单美国汽车工业CEO们爱钱敛钱,幸福500公司2005CEO的总收入 比2004年的33亿增长54%,总量达到54亿美元。虽然马屁精们拚命吹捧CEO们的高智慧值那么多钱 ,但他们刻意忽略了一个事实,CEO的高智慧所犯的错误却无需承担任何经济责任,最多走人了事,吃进去的钱是不必吐出来的,而严重后果却是由公司员工来承担的!短期内公司解困的通行办法是裁员,是所有CEO最拿手的起始回生术。 可是美国汽车公司的CEO们这一招已经用烂了公司就是没有起色!难道这和他们的巨额COMPENSATION没有关系吗?

 

其实现代公司管理已经非常专业化,任何个人智慧的贡献只是公司运营或成功的一小部分,公司主要依靠集体智慧和团队努力才能正常运作并取得成功。所谓的英明决策常常是众多智慧头脑反复思考认真研究的结果,该做什么决定,其实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是明摆着的事,一个集体领导班子表决就可以做出决定,根本不需要如此昂贵的CEO来摘桃子。CEO的作用是一个段落的句号,一个文件的签名,一个机构的法律代表,一个社会团体的形象人物,却决不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和智慧的源泉。任何一个企业如果CEO独断专行或者权力过大,其结果,公司和任何一个独裁者统治的国家没有什么两样。短暂的任期并不能限制他们滥用权力,相反更刺激了他们过了这村没这店的捞一把心理,而不能为公司的长远发展考虑。事实上,美国汽车公司的CEO们爱钱甚过爱公司,他们在三年左右任期内大捞一笔,掏空公司后,要么远走高飞,要么退休回家,之后的公司境地,哪怕洪水滔天,也与他们无关了。这从CEO们实施的短视和急功近利的公司战略中可以窥见。

 

为了绕过美国的关税壁垒,从1989年起,所有日本汽车公司都已在美国本土设厂或已与美国公司合资生产汽车,甚至汽车设计也在北美完成,生产的汽车全部在北美销售,HONDA USA TOYOTA USA NISSAN USA等北美公司其实已经是本土化的美国公司了。在日本车的进攻下,美国汽车公司的战略重点,并不是集中公司资源开发新车,提高品质和服务,努力制造出与日本车相搞衡的新厂,而是热心于兼并和购买别的汽车公司,以图以更快捷的方式获得技术和市场,从而保住本公司的市场地位。上面提高的GM并购欧洲车厂,FORD并购MAZDACHRYSLER更是放弃努力直接向欧洲汽车商投降了,都是这一战略的体现。而奉行这一战略的原因,也许很复杂。中国人拿来样品照猫画虎做出来的产品可以行销全世界,美国汽车公司几乎囊括世界顶尖车商的设计和制造技术以及他国不可比拟的人才优势,据说二十多年来一直在追赶日本车,难道是他们的工程技术和设计人员黔驴技穷,真得做不出和CAMERY或者ACCORD的性能一样完美的车吗?答案是否定的。如前分析,美国公司已经造出了相当不错的新车如FORD FUSIONSATURN AURA等。CEO们在拿了那么高的OFFER之后,必须要在很短的任期内作出成绩尽快扭转困局以向董事会交代,而走自我研究创新的路子太慢,在他们的任期内看不到成效,所以这些CEO们力主通过购买和兼并外国汽车公司以达到调整产品结构、增加市场份额的战略目标。其结果就是上面分析提出的那样,买来的名牌车占用了公司的资源,冲击了本土车的研发和生产,普遍地增加了汽车成本,造成鸡肋局面。CEO们的高薪和巨额的管理费用更是给这种困局雪上加霜。虽然凭借美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好车造出来了,可是他们的价格仍然太贵而没有多少竞争优势。可见,战略方向的错误才是导致美国汽车工业下滑乃至衰落的真正原因,而这个错误正是高智慧的CEO们犯下的。

 

作废的项目一定是因为糟糕的领导所致,垮掉的公司背后一定有一个混蛋的CEO,半死不活的公司肯定是因为频繁更换CEOCEO索取太多造成的。FORD GM今年年初曾经提供80005500美元的破纪录回扣来清仓回收CASH。今年以来,FORD已经关掉DETROIT CLEVELEND NEWZEALAND AUSTRALIA等多处装配厂和发动机厂,GM也已关掉ATLANTA PORTUGAL的装配厂,可是这些消息却从他们的网站上检索不到。从这些现象中,我们看不到昂贵的CEO们的高智慧,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像作贼一样躲躲藏藏、鬼鬼祟祟的身影,感觉到的是他们黔驴技穷后的无奈和日暮途穷下的疲惫。他们其实是鲸吞美国人民财富的狼,败坏勤劳工作的人们创建起来的美国产业的败家子!这就是光鲜耀眼的CEO们的德性。有什么办法!美国就是大公司和CEO们的美国,CEO们犯错误照拿钱是天经地义的事, CEO们控制着新闻电台,揭露总统绯闻可以,指责CEO拿钱太多或者揭露CEO干勾当那是不可能的事 。在723CNN Money.com 标题为“Ford, GM Hope To Reduce Labor Costs Via Talks With UAW”的新闻报道中,我没有看到UAWCEO 的巨额COMPENSATION 作反击,我觉得不是他们没有提,恐怕是CNN没有报道罢了。在中国或俄罗斯,犯了重怒的高官或巨富,中央可以办了他。在美国,钱是权力和实力的标志,总统挣60万与CEO2000万的不同,就是两者地位和权力大小的不同。如果以为美国总统最有权,那就大错特错了。只有那些聪明过头自己找死的CEO才会被做掉的。

 

当鲸鱼冲上海滩自杀的时候,澳大利亚海边的居民们总要努力把他们拖回海中。他们并不是什么动物爱好者,可是鲸鱼至少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朋友,更何况巨大的鲸鱼尸体也影响他们的环境和工作,帮助鲸鱼,其实就是帮助他们自己。美国汽车工业真的垮了,受害的还是普通老百姓,也包括自以为稳定的中产阶级们。经济动荡和失败的成本最终会通过经济纽带甚至政府转移支付转嫁给所有的纳税人身上,甚至包括远在彼岸的中国人。本着这样的想法,索额图正在考虑买美国车,我还要给美国汽车工业指条出路,给那些所谓的高智慧的CEO们出些主意,希望他们不要像鲸鱼一样,愚昧地死在绝望中。

 

不知道高智慧的CEO们注意到没有,当越来越多的人和家庭变得更穷的时候,汽车的价格以所谓HYBRIADCROSSOVERHATCHBACK的名义或者通过加装本来就必需的OPTION正在悄悄上涨,越来越多的人无力买新车,越来越多的人把老车开得更久。

 

不知道开车上班的人们注意到没有,我们拥用车的实际用途其实很单一,但买车时却赋予它太多的期望和任务,甚至是为了我们的虚荣心,就像买个高级照相机但80%的功能从来都不会用一样。

 

汽车(CARS)的主要用途是送人们上班。开四门车上班是很大的浪费。HONDA ACCORD 一级的车自重3100多磅,三门小车如MAZDA 3, DODGE AVEO 等重量不足2000磅,仍嫌太重。如果能有这样一种超轻型车,双门双座纵列或横列、速度70 MILES、自重1000磅、油耗比现在最节约的TOYOTA PIRUS再节约一倍、达到100 MILES/ PER GALON ,开着上班足已!您会提出两个问题,一是安全,二是价格。在时速不足45 MILE的城市内开这样的轻型车,即使两车对撞,损害未必比装甲保护的两吨车大。美国车当年为了对付日本车,攻击日本车的安全性不好,制订越来越严格的安全标准,迫使日本车加设安全措施从而增加重量削弱其低油耗的优势。结果是日本车的重量上来了,油耗却降低了,而美国车同样的重量,油耗怎么也拚不过日本车,原因是日本人增加了重量的同时以更多的努力去开发节约能耗、提高效率的发动机和材料。如果美国人真的那么在乎车的安全性,他们就不会买跑车了。那些豪华敞蓬跑车出了事故人被切一半的概率比华晨的尊驰肯定要大吧!。所以安全性很大程度是美国车商给人们设置的心理障碍,更何况,车轻了并不一定降低安全性。而价格才是轻型车能不能为人们广泛接受的关键。

 

索额图设计了这样一种模式,如上述设计的超轻型车,每台价格在30004000美元之间,每台车的设计寿命定在五年,结构简单终生(5年)保修,五年后旧车换新车,旧车材料重复或再加工利用;一个家庭拥有一台MINI VAN供周末全家出游使用,夫妇甚至上高中的孩子每人开一辆轻型车;社会鼓励以开超轻车为荣,以开两吨车为耻;保险费每月只需10 元,上班族平均每月只需加一次汽油;人们拥有汽车的经济门槛大大降低,低收入的家庭也能很容易地买到一辆厂,中等收入家庭的人们获得更多拥有车的自由;汽车制造商由于汽车更新加快而得以维持经济规模的产量和不错的利润;环境污染大大减少,汽车占用道路和停车的面积亦减少,色彩鲜艳的汽车变成环境的装点,通体透明的车壳让男生女仕赏心悦目。

 

这样的车,在美国是做不出来的,因为他们的CEO费太高,因为他们的心思没有放在创新上,但是如果他们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路子,像中国当年改革开放一样,美国的汽车工业也许还有起死回生的希望。中国是美国车商合作的最佳对像。

 

迄今为止,中美在经济领域的合作,除贸易外,仍然停留在个别项目的合作上,行业规模的合作还未出现过。汽车工业是中美之间最有可能进行全行业合作的产业。

 

美国作为汽车大国,并不仅仅因为他16亿的世界第一的汽车拥有量,而是他的车辆种类齐全,功能完善,能够满足各种用途需要。中国汽车行业仍然弱小,增长最快的是公务和家庭乘用车,工程、技术、建筑、道路、监测等等各个领域的专用车辆的制造还很落后或尚未开发。如果能够与美国汽车行业合作,可以省却中国汽车或专业人员在未知领域的无用摸索。

 

据我查证,汽车相关技术并不在美国总统技术委员会控制之列,出口无须审批。从汽车领域打开突破口,迫使美国不断开放对中国的技术出口限制并最终放弃管制,应该是中国对美开展外交关系和经济合作的主要目标。

 

在美国方面,把部分车辆或部件生产转移到中国以大幅度降低现有汽车成本,并与中国合作, 利用中国人的智慧开发超轻型车。拥有中国这一巨大无比的廉价超轻车的市场,美国的投资是有保障的,比购买VOLVOMAZDA要划算的多。如果中美联合开发制造超轻车成功,那将是对日韩中型轿车的巨大打击,不单能够夺回大部分中低档车的市场份额,还会让日本车商背上维护高端品牌车的沉重负担,走上今天美国汽车工业的衰亡之路。

 

中国的汽车工业看似增长迅猛,但前途并不明朗,甚至还没有一个整体的战略目标,本土与进口车厂争战正酣。继续重复西方汽车业的老路,从汽油发动机和车体做起,等到在油耗、安全等方面赶上了日本车,传统汽车业已夕阳西下,再做结构调整,恐怕已来不及了。别忘了当年计算机行业引进五寸盘的教训,别忘了当前鼎盛的中国电视机行业下面是成堆的电视机装配厂的累累白骨。有前面的惨痛教训,中国的汽车工业应该学会智慧地做事!

 

德国日本当年为了扶持本国汽车工业发展,均曾制定并实施过国民车的计划,历史证明这是非常成功的战略。中国曾经是自行车大国,为什么不可以成为汽车大国?摆脱西方汽油机汽车的概念约束,以中国人的变通与创新,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制造全新的环保车,让人们就像买自行车一样容易地买到中国造的环保汽车,这应是中国汽车行业的长远目标。

 

日本人用电汽车向美国大车发起最后攻击,印度已经造出气推动的车,中国的未来概念车是什么?只要便宜和节能,中国车就能推广开!大势所趋,利益所动,以安全自诩的美国车商会有办法扭转人们的观念,说服他们的国民爱上“中美制造”这一新商标的!中国汽车人,如果能够抓住美国汽车工业没落的机遇,利用他们雄厚的资本和末路途穷的心态, “构建和谐社会,推广环保汽车” ,把中美汽车业聚合在“环保”和“未来”的大旗下,通过专业化分工和资本、市场、技术方面的深度合作,合力反击行将独霸世界的日本汽车,那将是造福中美两国人民之壮举,也会极大地改善和稳定中美关系。

 

也许你会说,和德国车商合作一起搞死美国汽车业不是更好、对世界和平意义更大?老索以为,和美国合作的最主要目的,并不单单为了生产汽车,还为了美国社会充裕的资本。任何一个国家汽车工业要发展,都需要巨额长期的资本扶持。当年日本汽车工业发展所需的资本主要来自美国,而韩候国汽车工业的资本主要来自英国。中国家大业大,让国家长期以巨额资本扶持汽车工业是不可能的,中国国内资本并不充裕,或者说是十分短缺。搞大一点的项目,单靠国内举债融资,是根本搞不成的,必须走外资这条路。别看德国汽车工业庞大,流转和研发资本一样离不开美国资本市场,要不然,德国的银行和汽车拚命挤进美国来干吗?!所以,中国汽车工业要发达,必须寻求强大的资本后盾。美国汽车工业走末路,正是中国汽车工业接棒的好机会。如果错过了这个“拉兄弟一把”的机会,等再过十年那些邪恶的CEO们吃光喝尽,美国的汽车工业必是日本汽车巨人脚下的无头鬼。

 

至于老索最终决定买什么车,确实是个头疼的问题。奇瑞车千呼万唤就是过不来,否则,我会毫不犹豫买一台。中国人开中国车,那多自豪。听说奇瑞要为CHRYSLER代工生产小型车出口美国。这是令人振奋的消息,是个良好的开端,但是不知道这回中国汽车人是想好了走这步棋的呢,还是又一个摸着石头过河。希望他们把合作推向深入,研发出我设想的超轻型车,为环保和中美关系发展做贡献,也为我们大家省些车钱和保险费。

 

索额图于北美

二零零七年七月廿四日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