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也是个“贪官” 索额图 和朋友们坐在一起,经常聊电影电视,期间少不了提到张艺谋,而紧跟着的是对张艺谋电影一连串的批评,间杂对张艺谋个人的评价。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张艺谋已经“张郞才尽”了。 我觉得,作为电影艺术家的张艺谋的人生经历,特别像贪官们上升、成熟、堕落的过程。我们不妨以他的重要电影作为他各个人生阶段的转折点,检查我的这种说法有无道理。 从《黄土地》到《活着》:上升阶段 贪官们的故事我们听多了。贪官们并不都是无能之辈。贪官们和非贪官们一样,也有一个凭某些专长技能往上爬的过程。做出一定的成绩或贡献,是起码的进入“官”这个行列的必要条件, 俗话说叫“敲门砖”。张艺谋也不例外。 1984年,张艺谋担任《黄土地》的摄影,被授予最佳摄影奖,由此开始跨入一流摄影师的行列。1987年,张艺谋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出演影片《老井》,凭借该片奇迹般地连续获得第二届东京国际电影节、第八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奖、第十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1988年影片《红高粱》带着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桂冠和西方媒体的连篇美誉登陆美国,它是第一部在美国市场进行商业发行的中国影片。1988年影片《代号美洲豹》是张艺谋第一次尝试拍摄的商业娱乐电影,以失败告终,此时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实力和专长所在,没有接着做无畏的尝试,但这次失败埋下了他日后在商业娱乐片上东山再起的决心。之后的影片《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都取得了艺术上的成功, 而1992年的影片《秋菊打官司》的出现“标志着张艺谋电影美学观的一次新的飞跃,它较好地解决了张艺谋同时代导演们未能妥善处理好的,关于“纪实美学”和“写实主义”之间的矛盾,从电影美学角度考察,这应该属于一种质的变化”。这一时期张艺谋对艺术的追求就像秋菊打官司一样执著。终于,张艺谋在1994年创作出了标志他艺术生涯的巅峰之作--《活着》。相信海外的朋友们都看过这部影片,它的深沉凝重已经和1986年谢晋的《芙蓉镇》不分上下了。 从《摇啊摇》到《幸福时光》:成熟阶段 贪官们在进入“官”行列之后,并不是马上就变坏了。他们还要继续收敛,勤勤恳恳工作一段时间,以巩固他们的地位,赢得同僚们的认可,还不是翘尾巴的时候。这个期间,如果稍有不慎,得罪同僚,这些新进们就有可能被孤立排挤甚至中道失落。 《活着》成功之后,张艺谋感觉自己在中国乃至世界艺术界的地位已经奠定,有点儿飘飘然。一部《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把他摇得找不着北了,好好一个片名、好好的实力派演员都被他给糟蹋了。但他马上意识到自己拍商业片的功夫还远没有成熟,继续走艺术片、拍自己熟悉题材的路子比较稳妥。于是,这才有了《有话好好说》、《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幸福时光》一系列不错的影片,但在艺术价值和观众中的影响力方面,这些影片没有一部能够超过他上升阶段的主要影片。我们只能说,这一时期的张导成熟了。 从《英雄》到《满城尽戴黄金甲》:堕落阶段 贪官们在感觉自己的“官”坐稳了之后,就开始膨胀了。他们以为当了“官”,他们的本事也长了,胆子也大了,反对意见听不得了,对他们不熟悉的事情也敢评头品足,以往不敢干的事也敢干了,不敢拿的钱也敢拿了;他们已经不思进趣,对以勤勤恳恳、钻研业务的生活方式和人感到厌倦了。他们广交朋友,培植亲党,企图以交际或利益关系等更快捷、更容易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有谁曾经得罪过他,他要在这个时期完成报复工作。这一阶段,他们更羡慕虚荣,贪大求洋;更在乎名利,自私贪婪;更不可一世,心胸狭窄,蛮横霸道。贪官们翻船一般都发生在这一阶段,比如陈良宇等。 美国商业大片的成功和暴利一直在刺激着中国的电影界。电影人们的浮躁、媚俗、作贱、诡秘都为这背后的暴利而起。张艺谋拍商业娱乐片的冲动直到《英雄》才得以释放,并从此开始了他向“全能艺术家”的目标不顾一切的冲刺 2002年,《英雄》出炉了。“《英雄》的超强阵容别说是张艺谋的电影,就是这20年来中国影坛也是罕见的,甚至是绝无仅有的,像李连杰、梁朝伟、张曼玉、章子怡等一批在欧美已具有相当商业影响力的影星为该片的国际票房上好了保险”。显然,张艺谋改弦更张了,为了票子--业界称“票房”--豁出去了,其它什么都不顾了。讲述历史,没有真实的历史背景资料作依据,是对历史和懂历史的观众的侮辱;编故事,逻辑不通,情节切换无时空限制,人物个性脱离时代背景,这是对观众智商的侮辱;讲道理,穿凿附会,不知所云,到头来,张艺谋他自己也没有说清楚到底谁是英雄,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如果说他是武侠或科幻片,可他非得拉真实的历史人物作铺衬。可惜那些大明星们,被张艺谋编排得全部成了弱智,剑刺来都不躲,以证明古人的爱情观丝毫不逊今人。至此,我们已经完全清楚了,“张郞”不单才尽了,还变坏了。花那么多钱,除了几个宏大场面值得一提之外,造出来一个“四不像”,这是不是一个“腐败”工程?!兴致勃勃冲着大奖去了,却一声不响败下阵来,难道不值得腰缠别人巨财、肩负亿万企盼的张导深思吗? 是张艺谋的“一失足”吗?2003年的《十面埋伏》是同样的荒诞不经,脱帮情节简直可以达到喜剧效果,让你当场失笑。连张艺谋自己都说,“《十面埋伏》是个没有理智的片子,不但爱得没有理智,到最后连打都成了玩儿命”。整个一个“逗你玩”! 至于《满城尽戴黄金甲》,大概张导在和冯导的《夜宴》较劲,冯导能让一个女人“露”,张导却能让一排女人“露”。除此之外,我看不出两部电影有什么本质的不同。而且“黄金甲”几乎是不曾有过的东西。历史上的“金甲”的意思是金属甲,而非黄金做得盔甲,它是相对于士兵用得的皮盔皮甲而言的。不料张导当真了。谢晋导演的评价大概比较权威了吧!他说:“大多女演员都是半裸到这里,看的人当然多了。”索额图说,大片就是大骗,以艺术的形式和名义,骗人们去送钱。 张导堕落了,他更像那些行将被双规的贪官们,屡败屡战,屡战屡败,抓狂得离奇。他已经不再是我们熟悉的朴实无华、追求艺术的导演兼演员的“老谋子”了,而更像一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他甚至更像一件工具,给投资合伙的商人们赚钱的工具。也许他迎合了这个时代,而我们观众落伍了。但是做为观众的我们虽然不富有,但我们希望欣赏到纯洁的艺术,而不愿为富人的赚钱游戏喝彩,更不愿为无知媚俗而浪费时间。 他背叛了《红高粱》,背叛了《活着》,背叛了曾经的张艺谋,背叛了热爱他的观众。艺术家的张艺谋已经死了。 索额图于北美 二零零七年一月一日 (注:引用内容均取自天视网网页 http://tjtv.enorth.com.cn/system/2006/02/27/001243154.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