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能源信息管理部门透露,从2013年9月开始,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国际商业时报(IBT,作者 Meagan Clark)指出,中国对液体燃料的需求将达到每天一千一百万桶。
中国的石油生产从2011年到2014年每年递增5%,而美国石油同期的生产增长率为31%,将达到每天一千三百三十万桶。中国的石油日产量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即四百多万桶。也就是说,中国未来为了维持其经济发展引擎的运作,有约百分之六十的液态能源将必须依靠进口。
由于技术的进步,节能和绿色经济措施的效果,以及对环境保护的要求,美国对石油的需求从2005年高峰期的每天两千又八十万桶减少到目前的一千八百九十万桶。产量增加,消费却减少,可谓成绩斐然。但美国人要真正达到自己说的“能源独立”,也还有一定距离,因为目前还有大约30%的能源需依靠进口。尽管如此,要肯定,美国近年石油储量的激增仍然为这个国家的经济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使美国依靠外来石油的程度大大减低。这主要得益于页岩油和致密油田的开发。在对能源竞争的博弈中,上帝又一次青眯了美国。
而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她很难象美国那样能减少石油使用量。一方面,能源的使用效率还有待改进,另一方面,人民总体消费水平还较低。旅居国外的朋友们夏天回中国,有多少地方能让你觉得空调开得让你感觉很爽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会越来越讲享受、讲生活品位。因此中国的能源需求在未来若干年里只会增不会减。
IBT报告指出,中国最大的能源进口来自沙特阿拉伯,2013年石油进口中有19%来自沙特。其他为中国提供石油进口的国家包括伊拉克,阿拉伯联合莤长国,安哥拉,委内瑞拉,和俄国。
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历史和现状告诉我们,任何比较发达的大国,如果真正能做到“能源独立”,不依赖外来资源,就能够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高地。对外来能源依赖的程度越低,说话和做事的灵活度就越大。页岩油时代的到来使美国有潜力向这个方向迈进。
国际油价的高低,与很多国家的利益紧密相关。油价高了,肥了俄罗斯,损了中国。油价低了,有利中国,亏了北极熊。所以中俄之间,虽有某些关联,却也不能忽视基本的利益冲突。
由于能源的短缺,中国必须一方面加强国内石油的勘探和开采,一方面极力鼓励国营石油公司和民营企业走出去,到国外投资,在这个过程中,还要防止腐败,防止一些人利用空间把国家资本转化为个人财富,这盘棋真的也是不太好下。此外,还要在与美国维持“良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同时,安抚好中东、非洲、拉丁美洲和俄国的朋友们,以持续获得原油的供给。
增产、节能、请进来,走出去,理顺与石油出口国的关系,是中国能源战略要综合考虑的一盘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