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节及人物引发有趣联想 但年轻的小说原作者和剧作者,的确身手不凡,把这杜撰出来的故事写得如此曲折离奇,跌岩起伏,环环紧扣,步步惊心,也把剧中人物刻划得栩栩如生,憎爱分明,个性鲜活,令读者、观众令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更有趣的是,剧中人物和情节让我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中国近现代的一些政坛纷纭,精彩之处,不禁令人会心一笑。 比如那个挂着高大上的招牌却行卑鄙龌龊之事的“悬镜司”,有如前些年被某大老虎把持的政法委,独立于国家施法机构“大理寺”之外,可以暗箱办案。而那个表面看来道貌岸然,口口声声仁义忠诚,实际上却老奸巨猾、作恶多端的夏江,令人想起某师傅。大概在第三十几集,有这样的回放镜头,忠直的祁王萧竟禹向梁帝直陈,有“大理寺”,并不需要“悬镜司”,却遭到梁帝的严词斥训。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周某下台后有人提出施法必须由国家权力机构执行,以维持统一性。 这个作恶多端的夏江,抛弃原配和儿子,与滑族的玄机公主成为情人,令其原配难以接受,带着儿子出走,直到夏江罪行败露被擒拿入狱之后才回来探狱。这夏夫人严词告诫夏江,儿子决不会认他,但会尽人子之责为行将被处以极刑的夏江收尸、扫墓上香。这又使人联想到权势一度如日中天的周老虎,不是也把原配给休了,娶了年青的央视美眉吗?周夫人后来竟然在一宗离奇车祸中丧生,事出跷蹊,而周氏长子,据说也是一样不认其父。 而那位高高在上的皇上,也令人联想到什么。晚年的他,自私多疑,太子立了一个由一个。而每立一个太子,他都要培养一个“七珠王子”与其抗衡,说到底是不放心自家的儿子,不放心自己选定的接班人,不放弃手中的权柄。这其实与历史上真实的梁帝看破红尘出家当和尚的行为大庭相抗。剧中的梁帝对私设炮房发闷财的太子和多年克扣赈灾款项的誉王在知情后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又与这些年来多少高官“带病”提升何其相似! 剧中的林帅和其子林少帅是被冤枉的忠臣,功高盖世,令梁帝难以容忍。因为奸臣的陷害,父子双双和他们统领的七万赤焰军,在为国征战大功告成却兵力疲惫时,被剿灭于梅玲,无数英雄壮士伴随着一场大火,葬身于刀光剑影中。剧作者让这位统帅姓林。而现代我们不也有过另一位姓林的元帅,功劳显赫,位高权重,也是因“策划政变”、“阴谋败露”而携子出走,结果飞机坠楼于蒙古荒原,葬身火海吗? 随着剧情进展,靖王已站稳脚跟,着手逼老皇帝为梅岭冤案平反。通过梅长苏在皇帝老子面前大义凛然的慷慨陈词,说出某年某月林帅帮助梁帝平定“五王之乱”,又如何“勤王”打击外扰,解梁帝于困境中,不想就罢,细想也似有借古讽今之意。众所周知,在中共的党史上,当毛泽东的权威受到某种挑战时,那位林彪元帅也曾经多次挺身而出,解燃眉之急。 剧中的主线,是平反赤焰冤案,需要靠一代英主,而且是在正统的体制之内进行,这个中奥妙,细细体味,颇为有趣。可以想像,年青的作家,对近代和现代中国历史多多少少有所了解,借着剧本的情节有意或无意地影谢着什么。要是在文字狱横行的时代,没准剧作者就会被扣上什么大帽子。幸而,今日社会毕竟不同了,文学创作环境相对已经宽松多了。何况对剧情的剖析完全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