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我们的“认知体系” 我在与网友的交流中,发觉这么一个情形,谈大家有共识的问题容易,谈无共识的 问题难。如何能知道大家是否有共识呢?可以从其他谈论的倾向中看出来。比如谈 国内的政治,道德,学术风气,很容易有共识。但如果谈一个对方完全没有想到过 的问题,就比较难于说服对方接受。不是这个新的话题可以探讨到一定程度,双方 发生不同看法。而是这个新问题的门槛,双方都不能一同迈过。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是一个“认知体系”各自不同造成的。 哲学历史上的经验主义一派(我通常都是提及理性主义派),在二十世纪发展成“科 学哲学”的分支。大的领军人物,如波普尔,奎因,库恩等。尤其是库恩的“Paradigm Shift”的思想,对当下西方哲学影响很大。结合库恩的“科学革命”的思想,加上 自己的发挥,我试图谈谈这个“认知体系”大概,供参考。 我认为人的“认知体系”,是一个精密的系统。它由以下三个方面和一种方法祖成。 1 价值观(内核) 2 护城河(保护带) 3 外围扩展(延伸区) 4 个人-能力-语言-投射-真理(方法) 每一个人从小到大,经过各种学习,思想成熟,都有一个逐渐建立自己“认知体系” 的过程。这个认知体系,就像一个婴儿,逐渐成熟,并在人的认知过程中发挥作用。 认知体系最重要的,是一个认知的“价值内核”的确立。也就是说,这是“大是大 非”的问题,是一系列自己价值判断的定义的集合。当听到外来的声音,与自己的 “价值内核”所确立的价值标准矛盾时,自己绝对不接收,被抛到自己的认知手段 之外。而且根本没有利用自己认知的工具,不论是感性或理性,来试图探讨这种新 的意见是否可以被自己继续考虑的必要。 如果外来的新意见是自己发现的,它就会被自己认知的“保护带”,既,“护城河”, 来处理。护城河的作用,可以用来忽略与自己价值不符和的观念或事实,也可以在 认知过程中“内斗”,提醒自己不要被新的“反常”所干扰,甚至用“不可比”等 借口开脱自己。 在认知的保护带以外,是自己价值内核的外围扩展和延伸的区域。比如,如果认知 核心的价值观的确立中有一个信仰:“中国古人有无穷无尽的神奇智慧”。那自己 在看中医书,武术,文字,古代文学,诸子百家,都会抱有敬畏的心情,都会努力 去发现和寻找古人的智慧,而根本不会考虑古人是否也有缺点,也有思考不周到的 地方等怀疑。而只会怀疑自己是否没有发现某些古人的意味,漏掉古人的愿意等。 认知的根本目的是取得知识(真理)。但真理的发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个人 到真理”,这一整个序列,有“五个真值”必须同时确定,必须同是“真”,缺一 不可。这就是以上第四所说的方法。 1个人 个人,是否有清晰的欲望去获得知识的概念?而不是容忍“随便,糊涂,懒惰,傲 慢”等,不利于获得知识的态度,至关重要。 2 能力 个人是否有认知能力,会辨别事物,会总结知识。如果发现了金子,自己是否认得 金子?还是认为凡发光的都是金子?是第二步重要的因素。 3 语言 个人所处的文化,是否已经发展出了自己成熟的语言。用这种语言可以表达所需要 知识的概念?是认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第三步。 4 投射 语言的成熟,不等于自己会用正确的表达来“投射”到知识这个目标上。所以如何 采用正确的表达法,是至关重要的第四步。 5 真理 真理,或知识,是在事物中。而事物不是个“裸体”,而是有本质与现象之分。现 象而且经常与本质相反。对知识的获取的努力“投射”,必须是瞄准事物的“本质” 部分,而不是现象部分,才有可能获取真正的知识或真理。 以上的五步方法,都要求回答必须是“真”。错了一步,一个“假”混入其中,都 不可能使人获得真正的知识和真理。 这大概就是“真知灼见”难以达到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