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Stinger 的博客  
“我唯一懂得的一件事是,我其实什么也不懂” - [苏格拉底]  
https://blog.creaders.net/u/5697/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2+1”- 范例哲学的灵魂 2012-08-28 08:28:34
“2+1”- 范例哲学的灵魂

俗话说,英雄所见略同。其实智者所见,也是略同。

比如就世界观来说。中国古老的朴素辨证思想,认为世界是“一分为二”的。如<<易
经>>中有,“一阴一阳谓之道”,等思想。无独有偶,西方哲学总体来讲,也是将
世界看成二个部分,两种思想交互相应,从古希腊发展至今。一条是亚里士多德的
“经验主义”道路。另一条,是他的老师,柏拉图的“理念”道路。西方哲学二千
五百年来,都是沿着两人的思想延伸的结果。甚至从叔本华开始的心理研究的倾向,
也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的“直感的满足(direct satisfaction / pleasure)”。


按照当代科学哲学的主要人物,库恩,的见解,一种新的“科学革命”的思想,或
任何一种新的理论,如果能引起思想的革命,它必然不能完全抛弃过去的理论中合
理的成分。新的理论只能将旧的理论,作为自己的小的部分,而自己承担起指导和
解释世界的主要力量。被亚里士多德称为“第一哲学”的形而上学,既对世界根本
看法的态度,我们通常所说的世界观,如以上东西哲学对世界的“一分为二”的看
法,现在到了这样一个转折时期:这就是范例哲学的开始。范例哲学的灵魂,是将
世界的本质看成“范例”。这个世界或范例,不仅仅是“一分为二”,如迄今为止
东西方哲学都认为的那样。范例哲学认为,我们的世界的本质是“2+1”。

“2+1”,一方面,继承了“一分为二”的古老哲学思想。另一方面,“2+1”看到
了世界“动态”的一面:所以世界的本质,应该用一个算术的表达式,而不是一个
简单的“二分法”。当我们运用古老的辨证法,将世界看成二个部分时,其实我们
是将二个部分看成了彼此分开,静止的各部分:这就是“2”。其实,这个“2”中
的各部分,不是仅仅分开就完了,而是要“发生关系”,既,存在一种“功能”,
将这两者连系起来,来完成事物分开后的“功能”。不考虑“一分为二”的后果,
仅仅强调一方面的作用,用之于指导一切,是以往哲学家的错误。无论是仅仅强调
来自柏拉图的“理念”或“形式”一方面;还是强调来自亚里士多德的“经验”,
“感觉数据”的方面,都是片面的,都不能正确地解释真正自然界的“动态性质”。


当黑格尔在他的“科学逻辑学”中,将“变化”作为“合题”,用来完成“正题”
与“反题”的逻辑推导,他就在“下意识”中,将前边二者的“关系”体现出来了。
“关系”或“功能”,毕竟与“分开的事物”不一样。正题与反题,都是“静止”
的。所以当他将“变化”放到逻辑推论的结尾,使人感到不伦不类,但有使人感到
“变化”毕竟是事实。因为黑格尔认识不到“变化”的哲学本体论上的意义,所以
不可能从“2+1”的高度来认识世界本质的问题。这个“关系或功能”,是不可见而
生动的,又是隐秘在“一分为二”的背后。所以这个“1”,是抽象思维的结果,又
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例如,太阳与月亮,男人与女人,不是“分开”就完事了。
看到他们之间的关系,看到他们的“共同的功能”,才是完全地把握了这个世界的本质,
才能更好地解释为什么他们本身的分开。

动态的“2+1”,不是“静态”的“一分为三”。这就是为什么必须将世界看成一个
“表达式”,而不是眼前可见分成的“三大快儿”的原因。

浏览(553) (0) 评论(4)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stinger 留言时间:2012-08-29 03:39:28
你的"为学日益”,不“为道日损”,看了要忽悠国人到下个世纪才会有结果啊!
回复 | 0
作者:老几 留言时间:2012-08-28 15:10:53
"当我们运用古老的辨证法,将世界看成二个部分时,其实我们是将二个部分看成了彼此分开,静止的各部分:这就是“2”。其实,这个“2”中的各部分,不是仅仅分开就完了,而是要“发生关系”,既,存在一种“功能”,将这两者连系起来,来完成事物分开后的“功能”。"
兔子只“为学日益”,不“为道日损”,才会导致兔鸭不分的结果。
回复 | 0
作者:stinger 留言时间:2012-08-28 15:02:58
谢谢来访!那天也许试试。
回复 | 0
作者:紫荆棘鸟 留言时间:2012-08-28 10:36:02
兔子涉猎真广啊,这里的 2+1 是啥?我还以为你在继承陈景润的遗志,整哥德巴赫猜想了呢
回复 | 0
我的名片
Rabbit
注册日期: 2011-12-06
访问总量: 477,959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再谈“普遍语法”错在哪里
· 范例哲学对50个经典哲学问题的回
· InstanceTV博客故障请万维帮助
· 《论范例》第二版出版预订公告
· 对英语国家“分析哲学”派的简要批
· 范例对个人有什厶意义?
· 本山与中国和中国与世界
友好链接
· hare:hare的博客
· bunny2:bunny2的博客
· microsoftbug:microsoftbug的博
· InstanceTV:InstanceTV的博客
分类目录
【公告】
· 《论范例》第二版出版预订公告
· 旧的帖文请参考 baguwen.biz 【
【思想理论】
· “为什么要学哲学”提纲 (建议版 -
· 讲后感
· 康德超验主义简介提纲
· 现象学
· 真理与常识vs.少数与多数
· 人类研究“一与多”的历史的两面观
· 证明"精神产生物质"而非相反(e
· 从范例哲学的政治意义看褒贬不平
· 从年龄看“真人”到真理
· 从部分民众信教看国民精神追求的
【政治】
· 介绍“中国的托克维尔” - 林达的
· 大饥荒人吃人事件记录
· 谁愿意为这样的制度辩护?
· 习承邓制:调动坦克-解决南周唯
· 习继承了毛文革:挑动群众斗群众
· 又到了和共产党摊牌的时候了!
· 习进平 - 一个典型的伪君子
· 中国人民民主意识觉醒的标志
· 中共十八大贺词:再见了,共产党
· 为什么国民为钓鱼岛抗议而不对自
【吐出狼奶】
· 走向公民社会-请从改变我们的语
· “此人思想复杂”
【关于绝学】
· 寻人启示
· 哲学知识是怎么形成的?
· 人类对"绝对"的认知过程
· 第十一节:论“一”与“多”(edited)
· 证明下列陈述句-“思维具有绝对性
· 再谈“绝对”
· "饭粒"为什么难吃?
· 范例哲学(绝学)的意义
· 范例的时空
· 关于“存在(Being)”
【知识分子】
· 中国人如何了解世界(为答老几修
· 如何看待共产党内斗的恩怨与许诺
· 莫言:一个街头卖艺者带给中国知
· 莫言-共产党-脊梁骨
· 缺钙的人民和恶霸统治者的对话
· 莫言:"你让我恶心!"
· 谁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榜样:岳飞还
· 我们的思维方式什么时候才能改变
· 中国的知识分子为什么爱打“擦边
· 党国,军国,民国与中共的政治改
【应用绝学】
· 再谈“普遍语法”错在哪里
· 范例哲学对50个经典哲学问题的回
· 对英语国家“分析哲学”派的简要批
· 你从未见过的录像:范例哲学的证
· 绝对还是存在-谁更根本?
· “我说谎”悖论的范例哲学回答
· 哲普:思维-认知-语言
· 哲普:“语言是思维的范例”的意义
· 我们的因果观念是从那里来的?
· 再谈范例哲学的“重生定律”
【绝学原文】
· 范例对个人有什厶意义?
· 悟性探微(B)
· 范例哲学与思维文明的返老还童
· 思在的结构-"对不起,这的
· 第三篇范例认识论–悟性认识(2nd
· 绝对与现象和思维与思想关系的异
· 第一部 范例基础
· 范例哲学的第二原理:“思不定”
· 范例哲学本体论的意义
· 也谈宗教,哲学和科学的关系兼答
【美的享受】
· 女儿何止貌,大爷枉为男!
· 艾尔顿爵士在北京当众宣布:演唱
· 哲学的“味道”
· 美(12)
· 中国3岁神童
· 她令我感动
· 最优美的男女二重唱
· 枯燥得快死了?介绍给你一个超越
【随想】
· InstanceTV博客故障请万维帮助
· 本山与中国和中国与世界
· 慈禧太后的中国和习近平当代的中
· 感谢万维使我Rabbit起死回生(测
· 如何最佳接受网上直播
· 中日的"钓鱼岛之战悖论"
· "饭粒四人帮"之歌
· 万维没有“五毛”
· 网中叹
· 人生“三个阶段”
存档目录
2014-12-05 - 2014-12-08
2014-11-08 - 2014-11-24
2014-10-24 - 2014-10-27
2013-03-03 - 2013-03-27
2013-02-06 - 2013-02-26
2013-01-03 - 2013-01-30
2012-12-02 - 2012-12-31
2012-11-01 - 2012-11-29
2012-10-01 - 2012-10-31
2012-09-01 - 2012-09-29
2012-08-01 - 2012-08-31
2012-07-02 - 2012-07-29
2012-06-02 - 2012-06-30
2012-05-02 - 2012-05-23
2012-04-01 - 2012-04-27
2012-03-10 - 2012-03-31
2012-01-01 - 2012-01-12
2011-12-05 - 2011-12-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