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谈“存在与范例”
我有两个誓死绝食的师兄,近来说什么也喂不进“饭粒(范例)”。绝食的精神可佳,
但眼看有生命垂危之虞时,还必须以人道为主救治。由此促发了我三谈“存在着饭
粒(范例)”,确确实实,吃不吃是另外一回事。
老几网友说哲学是“故弄玄虚”,嘎子网友说是“疯话”。这些都是偏激之词。哲
学的目的就是思考和疑问。通过思考和疑问发现真理。哲学是不是会故弄玄虚?是
的。因为哲学家也是人,也有人的弱点。哲学会不会讲疯话?如果你读过尼采,你
多半会相信如此。但这些都不重要,犹如我们不能因为怕摔跤就不让孩子走路了一
样。健康的孩子,就像健康的哲学一样,最终还是要长大的,还是会经受住时间的
考验的。我们不可以将洗澡水连同婴儿一同泼出。哲学能震撼人的心灵,引起人的
思考,我认为就达到目的了。错对倒还是其次的,因为既使错了,也还是正确的先
导。最可怕的是“无声”,明明白白是浪费生命。下面题归正传。
我将存在分为三个档次,在,存在,定在。根据什么呢?简单地说,根据事物的逻
辑关系。举例来说,我们感官所见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看成,“定在”,的集合。
在这个集合内,一切因素,都是能通过某种程度的感官得到证实。如一块石头,一
条鱼,一个人等。语言也在其内。因为语言的功能,我们又建立了一些抽象的子集
合,如公民,货币,宪法,公司,等等。它们也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否认它们的存
在,人类的文明就没有了。所以抽象事物的集合是我们社会的基础。
因为人的抽象能力,我们开始发现了数学的功能。人类陆续发现了自然数,小数,
分数等等。在古老的埃及人建立金字塔时,需要将塔的边长进行开方求得。但当用
以开方的数字是负数时,就无法进行下去了。这种求负数方根结果的定义,人类又
过了二千多年才正式确定下来,由笛卡尔称其为虚数,数学家欧拉开始使用,以后
才慢慢为大众接收。从实数到虚数的认识过程,如同有人相信鬼神的存在一样,都
是自然世界的逻辑规律“强迫”人类接受的结果。这种认同,导致了三个存在的另
一存在,称为“存在”,的存在。因为没有其他的词来形容,所以只好一词多意,
多用了。
存在,为什么是空虚的呢?因为存在的集合是由所有被定在中,否定的因子组成的。
因为存在的“无形性质”,所以存在的集合也更加广泛。它使“定在”成为自己的
子集合。人们总是通过“形”的存在,发现“无形”的对应物。如上面提到的虚数
与鬼神。但有多少事物我们还没发现呢?没有发现的事物,或者没有由语言抽象出
来的事物,是人类的文明还没有达到其高度时的状态,但在“存在”的集中,不总
是存在着吗?不过我们不知罢了。
同样的情形在生活中也有。我们有时感到空虚,无望,甚至绝望等许多消极的感觉,
都是从哪里来的?我的回答,它们都是从“存在”中来的。因为我们的思维功能的
无限与绝对性质,它超越了一切有限的事物,就超越了所有“定在”的集合中的因
子,而追求新的因子,在没发现其前,必然感到的是失望或空虚无助,犹如癌症的
晚期病人一样。但我们根据人类历史,知道这种空虚感觉会过去的。也就是,我们
将由“存在走向定在”。用存在主义的观点来说,我们会“在存在中建立本质”,
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孩子先于成人,幼稚先于成熟,感觉先于理性等。
知道了虚数和实数的集合关系,犹如知道了定在于存在的集合关系,我们会不会逻
辑地想象,哪我们关于虚数和实数的概念不都来自数吗?同理,知道了定在与存在
的关系,我们就会想到其实对存在的这两个词和概念的修饰,恰恰是因为有一个更
加抽象的“在”的存在。这样我们就进入了最后和最高的哲学关于存在的领域。
在“在”这个“集合” - 严格地说,已经不是集合了,因为“在”没有边界 - 中,
只有“存在”存在,这唯一的一个子集。在,用老几网友爱用的词,叫作“至大无
外”,就是这样一个无限与绝对的范围。在是这样一个广泛的集合,它的唯一性质,
是“没有性质”。它的唯一功能,既是“无中生有”,产生“个别否定”的集合:
存在。在,所以可以说是,除了存在,什么都不存在的存在,既最后一个存在。
存在的三种状态,具体化后,就变为“范例”。在,是范例存在的基础。存在和定
在,是范例的具体内容,既空虚的存在集合,与可数的实在存在的定在集合。时空
的范畴,是客观真理,不依人的认识为转移,是定在的根本“规定性”。逃出了时
空范畴的规定性,就逃出了定在的集合,来到了被个别否定的虚无境界,存在了。
研究存在与范例的这些关系,就是范例哲学的任务。
在哲学史上,没有人曾明确地,系统和扼要地简述过存在的这三种状态,也没有人
提出过范例的概念。作为文明先导的哲学新概念,如果是真理,必将经受住世人的
质疑,必将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任何既使是错误的理论,也都是真理的先导,这就
是“三个存在与范例哲学”的“bottom-line”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