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寡言的博客  
我思故我在  
https://blog.creaders.net/u/6479/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随笔: 人口和兴衰: 八亩地模型和四亩地模型 2012-12-23 08:51:04

pia博在我”历史上的周期率和人口问题“后有个跟帖, 说”大治与大乱也反映在人口增减上面,这个角度,治与乱是因,人口是果“。

首先让我感谢pia博对我贴的评论。我希望能得到更多的评论,借此能学习和改进。

其次,我并不完全同意pia博的观点。 pia博认为治乱是因,人口是果。但我原帖的主要观点是治乱互为因果。因为治,人口增加,人口增加,本身就孕育乱,乱造成人口大减,这才又创造治的条件。

也许我上贴说得不够清楚,这里我试图做的更好。下面我将讨论两个模型,一个叫八亩模型好了,用来描述朝代初期的状态,一个叫四亩模型,用来描述朝代末期的状态,一个朝代的演化,基本是从八亩地模型向四亩地模型演化的过程。

八亩地模型

假定总人口为一百,总耕种土地为八百亩。 一个农民要温饱需要四亩地的初产,一头牛需要五亩地的初产,一头大牲畜,如马或牛需要十到十五亩的出产。 没有牲畜的农民至少可以耕种四亩地,有牲畜的农民可以耕种九亩地。

先谈对牲畜需要粮食的假定。 文革期间,国家对北方农民救济线是人均口粮280斤。农民人均口粮在280斤(原粮)之上国家不管,280斤之下,农民可以购买返销量,补到280斤。在某种意义上,280斤是国家眼里农民的生存底线。当然,”大跃进“期间,很多农户日均口粮远在这个标准之下,不谈。 农民救济底线是280斤,牲畜底线是多少呢? 牛是300斤,大牲畜如马骡是一千斤。就是说一匹马的标准定量是农民最低救济线的四倍弱一点。也请注意,这些数字都是最低限。300斤养出来的牛(不排除饲养员偷窃牛粮的因素)在地里经常倒卧休息。 军马中蒙古马的定量每天五斤多,折合每年两千斤。至于西方文献中古代军马的定量,每天九斤十斤很普遍。

在前工业化社会里面一个农民到底能耕作多少土地呢? 英国中世纪自耕农约克农每户拥有土地30英亩,即180亩。 18世纪英国家庭农户(无需帮工)的规模可以到五十英亩(300市亩)。请注意,即使考虑休耕的因素,在有大牲畜助力的情况下,一个农户能耕种的土地也远多于中国水平。 要再讨论,我们需要区别马力农业,牛力农业和人力农业。让我们先停止到这里好了。 暂且还是从我们的假定出发。

八亩模型又可以有多种变种,让我们考虑两种情况,一种地主占有20%土地,地租率50%,地主提供牲畜。一种情况地主占有百分之百土地。 两种情况下国家税率10%,谁有土地谁交税(不考虑人头税),税收又回到地主(广义地主,包括皇权)那里

从粮食消费角度讨论,地主个人消费 + 非农业人员个人消费 + 牲畜消费 + 农业生产者消费 + 种子 应该等于总出产。 下面的讨论对问题略加简化,略去种子不谈, 所以

地主个人消费 + 非农业人员个人消费 + 牲畜消费 + 农业生产者消费 = 粮食总产出

而 地主个人消费 + 非农业人员个人消费 + 牲畜消费 = 地主地租

如果地租率为50%, 90%人口为农民,那么90个农民消费400亩粮食,每个人消费为4.4亩, 温饱有余。在另一方面,让我们假定地主在整个人口中比例为2%, 非农业人员人口占8%, 我们就可以讨论地主如何消费地租了。 因为地主需要提供牲畜,所以我们可以假定18头牛消耗90亩粮食,地主剩余地租减少到310亩。 地主吃当然要高于农民,但人的饭量总有上限。 我们假定一个地主消费的粮食是农民的三倍, 每个非农业人员(包括工匠,仆人,打手等)每个人消费为农民的150%,即每个人6-7亩,则地主和非农业人员总消费为90亩出产。扣除后还有220亩出产可以用来养马等大牲畜。 220亩可以饲养军马11匹或普通大牲畜16-22匹。

文景之治,牛马遍天下可以说是八亩模型顺理成章的结果。

现在讨论地主只拥有2成土地的情况。 在这个情况下,农户自有牲畜比例大为增加,地主自有牲畜比例在总牲畜拥有中比例大为下降。从财富的角度而言,农户财富增加而地主财富减少。在这个模型中,地主,非农业人员和地主雇工占人口3成,自由农民为7成,72个自由农民享用576亩的产出。18个地主雇工享用80个单位的产出, 地主享用244个单位的产出,即使境况最不好的地主雇工仍可温饱。

每个朝代初期都有一个开荒的过程,上述八亩模型描述的是经过初期开荒后达到的情况。

四亩地模型

现在假定人口增加了一倍。由于技术改进和人力投入,总出产增加了近一成.如果以八亩地模型每亩地出产为一个单元,那末总出产为880单位,要有200人分配这880单位粮食。 请注意基本事实是,平均而言, 每个人占有的粮食从八亩地模型的8个单位减少到4.4个单位。虽然全社会人均占有仍旧在温饱线上,但已经面临严重的分配问题。

在八亩地模型中地主和为其服务的非农业人员一共消费90单位粮食产品, 人均9个单位。现在假定人口翻番,消费量不变,则总消费增加到180个单位。剩下180个人和牲畜要分享700单位产品。为了获得180个单位的产品,除了88个单位来自税收,地主需要得到110单位的地租(92个单位用于消费,18个单位用于牛力),即地主至少要占有22%的土地。 因为地主拥有牲畜,22%土地之需要20个雇工。 问题转化为剩余160人如何分享576单位产品的问题。

请注意,这时即使农民之间分配绝对平均, 不使用任何畜力,人均粮食享有量也不过3.6单位,在温饱线之下。

如果有一半农民人均消费为4个单位,那么剩下80人只能分享256 个单位产品,人均3.2 单位,即挣扎在死亡线上。

比较八亩地模型和四亩地模型, 一个结论是,即使地主不增加他们个人消费水平,贫富差距仍旧不断扩大,四亩地模型中有一部分人生活在温饱下下,甚至可能在饥饿线下。

当一部分人变成流民,挣扎在死亡线上下,就产生了社会大动乱的基本条件。

在前一篇帖文中,我讨论了消费欲望增加的问题。推论就是,

即使地主总消费量不变, 当一部分人要求得到更多,另一部分人势必的到更少, 因此资源问题可以转化成政治问题。 当所谓“地主”阶层中相当一部分无法维持原有生活水平,开始跌入下层,他们自然会怨声载道。这就是社会大动乱的第二个基本条件。

现在来讨论如何“均贫富”的问题。 在我的模型中,在朝代晚期,没有任何“道德”或“行政”手段能解决“贫富不均”的问题。 社会崩溃,人口大量减少,人均资源上升,最后才又为大治创造条件。

是否能通过社会选择降低人口增长率, 使得人均生产率不因资源紧缺而大幅度下降,这是另外一个复杂问题, 这里就不讨论了。

我个人认为,中国人谈了“均贫富”谈了两千年,多少根本找错了原因,打错了靶子,因此也不可能有任何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点浅见,只是抛砖引玉,还请各位高明指教。

 

 

浏览(1974) (0) 评论(6)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pia 留言时间:2012-12-24 06:45:56
角度不同,讨论起来才有意思。研究经济而言,factor model (土地,资本,资源,知识等)好看不中用。历史比经济复杂很多。
回复 | 0
作者:信天翁 留言时间:2012-12-23 23:12:28
很有意思。中国历代的兴衰的确和土地紧密相关。地理封闭和亚细亚生产方式陷中国于死循环。所幸中国终于摆脱了亚细亚生产方式,实现了工业化。
回复 | 0
作者:寡言 留言时间:2012-12-23 13:35:00
马尔萨斯写“人口论“, 大概参照的是英国历史,但是他预言的悲剧并没有出现,英国自18世纪开始工业化,传统农业社会对粮食依赖的模型至少过于简单化。

有意思的是,大陆国家其实有更严重的粮食和人口问题,王政法国因为粮食引发的骚乱比比皆是,法国大革命也始于粮食价格危机。但马尔塞斯比大陆思想家更早更鲜明的意识到这个问题。 在我心里,这也是一个小小的谜。

在传统社会,土地是最重要的无可替代的资源。在现代社会,资源的定义宽阔得多,石油是比粮食更重要的资源,人力智商何尝不是比石油更重要的资源? 我上面文章很显然还无法涉及现代社会的资源问题。
回复 | 0
作者:寡言 留言时间:2012-12-23 13:20:11
pia先生, 我想我用词足够谨慎,口口声声谈得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周期率。

至于现在资源够不够,那是一个大问题。 至少资源没有多到我们可以忽略资源问题,至少不少国家一直在担心资源问题。

国内民族主义的理论基础多少也建立在资源有限上。 如果中国生活在一个比现在资源多十倍的地区,那么担心自然可以少多了。

十倍看起来是个很大的数字,但如果对资源的需求每年递增5%, 那么只需求47年资源需求就增加到现在的十倍。
回复 | 0
作者:pia 留言时间:2012-12-23 13:12:10
随着胡侃两句。

70年代的时候,罗马俱乐部的"先知先觉"们曾经仔细讨论过人口与资源的问题,核心假设是给定的资源不足以承担人口增长,故而引出许多悲观预言。40年过去,罗马俱乐部的预言全部落空,杞人忧天而己。前瞻而言,"4亩或8亩"看上去像罗马俱乐部的流派。现代经验的角度,日本的人口密度比中国要大很多,可以"4亩或8亩"的模式去看日本感觉一下。

人口是很多因素的产物(技术条件,自然条件,蛋糕分配,贸易合作等等)。模型而言,人口后面的因素信息质量会好一些。以人口为key variable, 估计sensitivity, significance都不会高。如同用波动性(volatility)解释股市不会有满意结果一样,波动性并不是因,它只是股市的镜子。当然无形之手或许会在人口上做文章,但也不好把握,前瞻而言,系统并不依赖任何平衡点(mean reversion)。

对中国而言,资源当然是很大的隐患。这方面的依赖性决定了中国必须走出去自己把握命运。好在这年头大家都有结构性的依赖性。互相依赖也是和平的保障。
回复 | 0
作者:寡言 留言时间:2012-12-23 11:28:09
顺便说一句,欧洲传统社会很多专家认为需要人均一公顷土地以维持社会生存。中国呢? 这个数字是四亩地,即比欧洲标准1/4多一点。

关于对传统法国社会讨论,请参见名历史学家布罗代尔的著作。
回复 | 0
我的名片
寡言
注册日期: 2012-07-10
访问总量: 1,431,943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杂感: 二十世纪初的俄中日
· 随笔:大历史眼里的俄中美
· 随笔: 亨廷顿,托克维尔和马尔
· 杂感: 新疆问题的要害
· 随笔: 亨廷顿,托克维尔和历史
· 随笔: 古代”胡患“初探
· 杂感: 俄国人是不是又会帮Musk
友好链接
· 慕容青草:慕容青草的博客
· 高伐林:老高的博客
· 虎猫:张石的博客
· 施化:施化的博客
· 俺是凡平:俺是凡平的博客
· 再见驴十八:再见驴十八的博客
· 吴言:吴言的博客
分类目录
【隐藏: 转贴】
【隐藏: 杂感】
【隐藏: 随笔】
【隐藏:历史】
【草稿】
【转贴】
· ZT: 雇用印度人--“我们”一起
· ZT: 法国外交家塔列朗:令拿破仑
· ZT: 周树山:富歇是一面镜子
· ZT: 高端轴承为何成为木桶原理中
· ZT: 秦晖 从南非看中国(上)
· ZT: 不和日本孩子一起吃饭,不知
· ZT: 日本战国时代的分国法
· ZT: 杜君立:不死的波兰——谨以此
· ZT:日本教授:向幕末学习的今天
· ZT: 美国国防部认为F-35项目已取
【杂感】
· 杂感: 二十世纪初的俄中日
· 杂感: 新疆问题的要害
· 杂感: 俄国人是不是又会帮Musk
· 杂感: 几百年的变迁,国家如何
· 杂感:普京的帝国梦和俄国的限度
· 杂感: 乌克兰杂感
· 杂感: 华裔美国人是否能成为类
· 杂感: 反对加州SCA-5运动胜利了
· 杂感: 电影“章西女皇”
· 杂感: 儒家官僚杂感
【随笔】
· 随笔:大历史眼里的俄中美
· 随笔: 亨廷顿,托克维尔和马尔
· 随笔: 亨廷顿,托克维尔和历史
· 随笔: 古代”胡患“初探
· 随笔: 中原王朝如何统治百姓?
· 随笔: 我们如何判断?
· 随笔:框架内的批判和跳出框架的
· 随笔: 性,生育,孩子教育和社
· 随笔: 暴力造成的精神创伤
· 随笔: 语言和对话
【历史】
· 历史: 两种人口筛选模式: 社会
· 历史: 从亨挺顿文明冲突论到历
· 历史:土地兼并的模拟
· 历史: 传统社会演化和计算机模
· 历史: 秦制的“大趋势”, 历史模
· 历史: 历史演变中呈现的一些规
· 历史: 计算机如何模拟千变万化
· 历史: 人类在历史模拟或历史动
· 历史: 计算机模型,个性,规则
· 历史: 资源,规则,个性,社会
存档目录
2014-03-01 - 2014-03-27
2014-02-01 - 2014-02-27
2014-01-01 - 2014-01-31
2013-12-01 - 2013-12-31
2013-11-01 - 2013-11-30
2013-10-01 - 2013-10-31
2013-09-19 - 2013-09-30
2013-08-03 - 2013-08-26
2013-07-01 - 2013-07-28
2013-06-01 - 2013-06-30
2013-05-03 - 2013-05-31
2013-04-01 - 2013-04-28
2013-03-01 - 2013-03-31
2013-02-03 - 2013-02-28
2013-01-01 - 2013-01-29
2012-12-02 - 2012-12-28
2012-11-01 - 2012-11-30
2012-10-02 - 2012-10-30
2012-09-01 - 2012-09-30
2012-08-01 - 2012-08-31
2012-07-10 - 2012-07-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