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为中国现存文化发源地,西南和东南的古文明在“华夏”文明的冲击下基本荡然无存, 至少我们现在看不到其连续演变的脉络。 北方文化烙印如此明显,以致在现代考古发现方面长江古文明遗址前,中国主流认为华夏文明发源于黄河。
但是西北和北方地区的衰落江浙地区的崛起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容否定的事实。 周朝起源西北,然后春秋战国关东成为文化经济最繁荣的地区。随后又有秦国的崛起,最后一统中原,
江浙本为吴越古地。春秋之处还是蛮夷之地。吴国王室为周王室分支, 越国王室号称姒氏,但百姓大概以越人为主。 据史,几百年后东吴军队大部分由山居的越人组成,以山越为兵,仅见于记载的已不下十余万。
春秋南方另一国家楚国立国丹阳(河南淅川境内),后向南扩展,征服南方诸多(苗族为主)“国家”, 最后灭吴越,成为战国唯一幸存南方大国。
总之, 春秋战国时北方文化技术逐渐向南扩展为一事实, 北方经济文化高于南方也是事实。
研究中国历史,其中一大令人惊讶莫己的事实是南北方形势的反转。 原本,北方经济实力不仅遥遥领先,而且在文化和政治上有统治地位,其表现之一就是宋代前北方出任将相者占绝对优势。 但是宋以后不仅强弱反转,而且北方呈现明显衰落趋势,南方江浙一带蒸蒸日上,人才层出不穷,至今仍旧如此。
这里面又包含两种可能。一种强者弱者都在进步,但弱者速度更高而后来居上。一种是强者在退步,弱者在进步,导致弱者后来居上。 从南北方历史看,后者的成分更重。
秦以后中国的大朝代末期引发的崩溃毁灭了关中地区,毁灭了洛阳地区。 明代定都北京后,京畿地区虽有南方大力支持,但从来没有从根子上繁荣起来。 大王朝京畿地区的繁荣,与其说是自己发展的结果,不如说是全国输血的结果。
在京畿地区之外,江浙地区成为真正经济繁荣地区,即使政治弱势,但凭借经济文化实力,仍旧成为中国的又一中心。
江浙地区文化之风相当强势。明清中央政府不得不用定额制度来平衡各地科举中举人数,限制江浙。 即便如此,如果统计翰林院以及高级文官出生地,还是可以看到东南几个地区有相当优势。在某种意义,近千年,江南是中国的发展的一大引擎,不仅通过大运河远远不断支持北方,特别是首都的经济,而且提供了大量人才。
近年国内有一趋势,即颂扬铁腕君主,颂扬中央政府,把历史上王朝覆灭原因放在官僚身上。
那么,一个基本问题是,为什么官僚最盛的江南地区经济能长期保持繁荣,而其他地区却缺少经济乃至文化的活力? 西北,西南民众更多次造反反抗中央,酿成燎原大火呢?
或者,官僚因为何种原因才变成让人无法忍受的“穷凶极恶”的恶人?
上述的是个非常大的题目。 涉及军事,经济,环境,动乱,政治多方面领域。 江南的崛起,从好了说,也许和中国最有文化底蕴士族移居南方有关,从坏了说,和江南人动辄投降以避免血战有关,和江南出身科举大官僚对各地的盘剥有关, 从中性角度,也许和所谓“汉族与外族”融合“过程有关。 不管怎样,江南,特别江浙,至今仍是中国经济文化最活跃的中心, 就种种特质,和其他地区有显然不同。
在另一方面,曾为中国最先进,最发达的关中,关东地区数千年变迁极大,不仅战乱频频,而且还涉及多民族的融合,南方居民的回迁等。 现在的北方,至少从环境语言风俗上远非两千年前北方。 到底为什么呢? 环境变迁是最主要的原因? 文化是最主要的原因? ...很明显,如果不从历史上找到北方变迁的原因, 北方复兴就是一句空话。
幸运的是,江浙人在发展经济文化创造上表现极其出色,但论打仗,江浙至今表现不佳。 也许有得必有失,这样全国各地区才能取长补短,互相平衡。 如果某一地区事事优先, 那中国的演化就又是另外一种样子了, 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