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薄粉把薄熙来看成毛后最适合领导中国前进的人物, 我不知道。
薄熙来是我这代人,据说双百考进北京最好的中学男四中,很不容易。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男四现在排名已经不如北京人大附中,但几十年前,无疑是北京最好的中学。 薄家三兄弟都进了男四,足见薄家智力基因不错。
那个时代走后门远不像今天这末容易。 据说习近平姐姐差一分没有考上101中,只能上河北北京中学。 刘少奇的儿子没有考上高中,101只答应复读一年再考,刘少奇本人不同意,最后去了良乡农业学校。
如果比较毛和薄,不能不说还是有许多类似之处。 比如,两个人都无法控制太太,婚姻处于半破裂状态,但从“政治"上太太又因老公而呼风行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应该说薄熙来政治生命最后一段,王立军是薄熙来的重臣,但关系演化到如此尴尬地方,王立军被迫出逃,薄熙来在法庭上公然承认老婆和王立军有点”暧昧“,也颇为别致。 毛呢? 江青借了不少林彪之力,但最后两人又矛盾重重。 毛把自己最”忠实的接班人“逼到投奔“俄国”,除了和王立军事件比,我还真想不出其他类似的例子。
重庆经验据说不错。 重庆打黑稳定了社会秩序。 从重庆打黑规模之大,我想到的是镇反肃反。 1950年,毛提出要杀总人口千分之零点五到千分之一的反革命,最后以官方杀70-87万代价“稳定”了中国社会,建立毛的绝对权威。 薄熙来80天内打黑,破获刑事案件三万多,拘捕近万人,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 有报道说薄熙来在重庆前后拘捕数万人,逮捕上万人,从打击面占总人口比例而言,大体也是千分之一这个量级,杀人当然还颇有不足。
如果有人搞定量政治学,也许千分之一是“稳定”中国的一个阈值。顺便说一句,智利皮诺彻克的军政权前后杀害三千多人,国民党到台湾后实行“白色恐怖”先后杀害数千人,受害者在总人口比例也是万分之几这个量级。
“严打”后社会秩序一般都会好转,大概因为潜在犯罪分子不敢以身试法。 文革中碰到“严打”的倒霉鬼不少,有为抢顶军帽被枪毙的。 重庆“打黑”也如此。 任何“法治社会”大概都不能创造如此寒蝉效应吧!
重庆“打黑”创造了奇迹。 至于重庆“打黑”是否超出重庆司法系统能承受的负荷,以致冤案重重,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对于“大跃进式的奇迹”,我是抱怀疑态度的。 如果被告把自己罪行都整理在案,以供司法机关“严打”,那是另外一回事情,但常理犯罪分子总是百般抵赖,希望能找到法网漏洞。 重庆一万警察,80天破获三万多起刑事案,对我总有点匪夷所思。
要知道1950-1952全国破获的刑事案件不过20万起。 中国镇反有不少冤案,大批国民党起义投诚者都被枪杀,重庆“打黑”也应该有冤假错案。 是否比例高到能全盘否定“打黑”,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现在知道的只是被“平反”的警察就有一两千起。
重庆经验的另一“奇迹”表现在经济方面。 坦率的说, 中国五十年代经济也不错。 中国五十年代前半的经济活力来自土改,不管土改如何残酷,至少相当贫苦农民是受益者, 整个地富地租大概有八百亿斤。 当然这八百亿斤后来又以公粮形式返回国家, 翻身农民的“好日子”持续了很短时间。 历史上,中国粮食税收比例不高,明朝3000万石不过相当30亿斤。 1949年后中国公粮比例是高是低,还有待专家研究。
五十年代经济另一刺激力量来自苏联的经济援助。 不管苏联动机如何,156项经济援助打下中国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基础。
第三个刺激动力当然来自没收的国民党资产。
从经济学角度,某一阶级之所得常常一另一阶级之所失为条件。 但是没收国民党官僚资产,重新分配土地,苏联援助都是一时性的刺激,借债要还,不可重覆, 真正的经济动力还来自经济内在的持续增长。 所以,五十年代中国经济飞跃的条件并不能保证六十年代的发展。 即使没有大跃进,60年代中国经济也会遇到不少问题, 包括城市就业问题。 是否中国和苏联晚决裂十年会有影响,这里不予讨论。
我想毛等中共领导多少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才有一系列运动和“右倾”帽子。 “右倾”者,多少主张不要拔苗助长,要给经济发展创造内在动力,另外一派急功近利,要把一切可控制的财源都抓在党手里,要从全国百姓“榨出”最大的价值。 中国工业发展过于偏重重工业,所以断了靠轻工业赚钱积累这条路。 公私合营,等于有偿没收资本家和小手工业者的资产,其实对长期经济发展也没有好处。 和东欧国家比,中国的工农业政策相当激进。这里就不多讨论了。
重庆经验是否可行? 关键要进行真正会计核算。重庆高速发展资金来自何处,国家拨了多少,银行借贷多少,债券如何,外资多少?这些资金如何使用,受益多少? 只有细算才有真正结论。 现在在经济学家之间对重庆经验争议颇多,多还没有深入到真正数据上。 要判断重庆高债务和对外资许诺优惠政策的全盘后果,并不比估计1950年代苏联援助,土改,官僚资本改造等政策后果容易。
至少,薄熙来整肃重庆民企绝对是无法持续的政策。
我缺少专门知识,我猜,如果抛开过于明显政治外表,当年中国和薄熙来重庆时代发展应该都是先高后低的曲线,何时能做到资金流的平衡,何时能建立经济内在的发展动力,转入下一个高速发展阶段,我不知道。当然,薄熙来也许并不在意, 按照他原来计划,18大他应该进入政治局常委会。
从经济而言,重庆经验也许和毛的五十年代有类似的地方吧!
五十年代,毛在经济上就已经和同僚们分道扬镳, 毛急于求成,适得其反,最后把原来坚定支持者刘邓逼成他心目中的“走资派”。 薄熙来在重庆如此强势, 是否有许多对他路线有怀疑而在高压下不得不跟随的同僚部下呢?
我们知道很少。 但从薄熙来使用警方的办法看, 从薄熙来对民企的整肃看,很有这种可能。王立军能和薄熙来决裂,证明薄熙来部下,和薄貌合神离的人不止一个。薄熙来在成功的同时也把很多同僚部下逼到反面。
讨论到这里,我们应该止笔,等待专家进一步的分析。 我们对毛和薄的对比也只能到此,唯一事实,两个人都倒在老婆身上,手下大将“叛国”成为政治生涯的转折点。 如果有左派愿意捧薄熙来为新一代左派运动的领袖,我也觉得顺理成章,毕竟薄熙来还有不少和老毛一致的地方。 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