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化博新貼一篇“世紀審判,判決了誰”, 我覺得寫得不錯。 文內提到中國的民粹主義, 又提到中國傳統骨子裡面的犬儒主義。 我覺得很深刻。
有些人,左右派都有,喜歡用“人民”這種大字眼,好像中國真有一個集團可以稱之為“人民”,這個集團有共同利益,共同意識,可以在歷史某一瞬間,扮演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
我眼裡中國老百姓,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劃為許許多多的亞集團。 不要說涉及多數中國老百姓的共同行動,就是涉及亞集團內部多數成員的共同行動,都不容易。
簡單說吧,秦後郡縣制度在消滅小共同體做得如此徹底, 以致中國人基本分解為國家政權下的個人,基本脫離了任何互助互利的社會團體。 我們可以看到有許多有共同特徵的個人,就如馬克思眼裡的法國小農民,但這些具有共同特徵的農民缺少的是相互聯繫和共同意識。
明清兩代,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造反”,有些靠地下宗教凝聚在一起,有些涉及少數民族,靠原有社會關係凝聚在一起,也有的是某地區天災人禍,老百姓實在無法生存揭竿而起,而造反大軍又創造更多無法生存的百姓,我們沒有看到的是一夥為了捍衛自己某種權利(生存權在外)的反抗。
從這點而言,中國歷史上從來缺少的是“維權”的草根運動。 我們連日本式的“一揆”運動都沒有。
為什麼如此, 可能和中國歷史上“民權意識有關”。 歷史上中國百姓缺少自我權利意識, 也缺少能把百姓凝聚在一起的傳統, 所以很難形成抵抗官府剝奪自己“權利的草根運動。 也因為缺少具體可行可捍衛的權利,更容易民粹主義精神所吸引。 民粹主義精神是一種超現實的普世理想,但很難據此建立一個現實世界。 中國造反大軍的領袖,多數可算梟雄,有時用民粹思想蠱惑跟隨者,但骨子裡面追求的絕非平等。造反者內部常常等級森嚴,物慾和賭博精神也許是造反者更實際的驅動力。
乾隆十大武功中大小金川之戰,準噶爾之戰, 都說明具有強烈內在凝聚力的“小共同體”的戰鬥力。如果漢族真有具有某種抵抗力的小共同體,那麼朝廷大概不會如此肆無忌憚吧。
秦朝之後中國內部缺少有內在凝聚力的“小共同體”,一方面是國家(大朝廷)之福,易於統治,另一方面也是大亂世之源泉。中國大朝代的安危全繫於國家軍隊,精兵常聚集於邊境,一旦國家軍隊“崩潰”,對於外族或對於內地燎原之亂,就很難有有組織的抵抗。 這也許是陳勝吳廣700餘人能揭竿而起的原因吧!
那麼為什麼中國傳統中又有強烈的犬儒精神呢? 因為在大一統的國家,常常“出頭的椽子先爛”, 中國老百姓憤恨不公,但又很難聯手反對不公,更不願意自己犧牲而為他人做嫁衣裳。 所以常常“幻想”其他人能為之“火中取栗”。 對“清官”,“明君”,或“鐵腕”的渴望反映國人對解決不公道路的真正期望。
這也許是新左派或薄粉內心深處意識“毛澤東或薄熙來意識”的實質吧!薄熙來倒台後薄粉頗多,但薄熙來本人實際對薄粉有多少犧牲精神不報太高期望, 否則,他應該選擇曼德拉等殉道之路。
也許,在左派眼中,我過於貶低“人民”的覺悟和犧牲精神。 如果事實能證明我錯,我很高興承認錯誤。
一點胡侃
中國傳統中有民粹主義的土壤,但骨子裡還是犬儒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