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歐洲各國精神文化史感興趣的,多會發現歐洲不同國家文化演化各有自己的特徵。 希臘文化和羅馬文化雖常連在一起,但本質就大不一樣。 羅馬人在吃的藝術,法學,工程上多有建樹,但在希臘人擅長的形而上學,科學,視覺藝術等領域,可以說沒有表現多少創造性。 拉法格曾說,希臘人的精神是一種視覺文化,羅馬人的文化和食慾緊密相連。 我只記得他的結論,但忘了他如何論證的。
歐洲文化演化到今天,可以說是多國多民族各自努力,綜合各家之長的結果。 意大利人與視覺有關的藝術設計,至今在世界上有特別地位,為意大利賺取大筆外行。法國人相當高傲,但路易十四時代設立羅馬大獎,數百年來一直送最傑出的法國雕塑繪畫天才到羅馬進行,在意大利天空下體會希臘羅馬藝術的精粹。
進入音樂領域,情況又不一樣,意大利音樂對世界歌劇藝術貢獻極大,但說到交響樂等,最大的天才來自北方的奧國和德國。法國雖有古諾等天才,但夾雜南方意大利和北方德奧之間,成就平平。 為什麼德奧音樂以無標題音樂為主流(瓦格納是德國音樂界的異數)而意大利歌劇把戲劇和音樂融為一體? 為什麼法國人創造的芭蕾舞在俄國人那裡才開出最燦爛的花朵呢? 我們尚無答案。
說到歐洲的哲學,歐洲英美自成一家,不論。 大陸上法國和德國雙峰對立。法國人的哲學帶有很強法國人的色彩,機智,頹廢,帶有很強個人色彩,而德國人則死板陰沉深刻,更願意討論最形而上的問題。
拿破崙時代著名才女斯達爾夫人大概是歐洲最早提到南歐文化和北歐文化的,認為南歐北歐自然環境對人精神影響極大。 南歐的天空充滿陽光,南歐人重物慾而輕來世,北方的天空經常陰暗多雲,冬天寒風刺骨,被迫蝸居在室內的人性情壓抑,也許因此對於死亡的哲學探討遠過南方。
我一直對所謂歐洲文化着迷。歷史上,歐洲文化有多個源頭,近東的文明,幾千年前的歐洲原始居民,公元前後來自亞洲進入歐洲的蠻族,各自攜帶自己的精神基因,混在一起,我們才見到今天的歐洲文化。 當然,如果說得難聽一點,歐洲文化是典型的雜交文化, 猶太文明的宗教,希臘羅馬文化的理性,以日耳曼蠻族為主體的個人精神。都對歐洲有極大貢獻。
從民族和國與國的演化講,對歐洲文化有所貢獻的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局限, 沒有一個國家,沒有一個民族,能在人類精神所有領域都能做出貢獻。 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譜,自己的精神基因,在某一方面做出他人所不能的貢獻。 這些在歐洲歷史來來去去的國家在歐洲歷史上都留下了自己的腳印,綜合起來,我們才有我們見到的歐洲文化。
歷史學家湯因比曾試圖把世界歷史分成若干文明, 像人一樣,每個都有兒童,少年,成年和老年階段。 很多文明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至今尚能存在的寥寥無幾。 在我眼裡,人類能發展進入工業化社會或演化出現代民主社會其實多少帶有偶然性。 孕育現代工業化文明的歐洲是文明發展的例外而不是通例。
歐洲文明一直面臨種種危機,而且這種危機並非重覆性的,而歐洲內部各國此起彼伏,一個亞文化衰落,另一亞文化興起,繁榮不斷從一個地區轉移到另外一個地區。因此,作為整體的歐洲文化才能持續演進,衰落的亞文化才能在別家刺激下獲得重生。
當然,現代歐洲已經不是過去的歐洲,雜交產生了許多新物種,也讓很多古老物種滅亡, 而歐洲的未來也許還有賴於保存下來的舊物種,舊基因。
我們知道,西羅馬帝國衰亡後,歐洲曾進入一個收縮衰落的時期。 現在呢? 至少從人口而言,歐洲人“醉生夢死”,對繁殖後代和為後代付出所作不多,歐洲頗有羅馬帝國衰亡的某些跡象。 但在另一方面,衰落不一定是死亡,黑夜之後也許是清晨。 從歐洲保留文化基因之多,我多少還是對歐洲的未來抱有相當大的希望。
一點胡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