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沐岚博“中华为何无男儿”后有点感想,也正想谈点军事,所以有这篇博文,先对沐岚博表示感谢。
很多人对中国人,主要是汉族缺乏尚武精神感慨,有人认为外族入侵把中国血性汉子都杀光了,所以剩下的都是孬种。 固然,中国人的确缺少尚武精神,但我并不觉得尚武精神真能通过男性基因遗传,所以我们需要另寻原因。
我眼里,中国汉族缺少“尚武”精神原因很多,但主要要从中国社会演化中去寻找
从历史而言,很多“尚武”的民族从根子都允许或鼓励男人从小接触或使用武器。 如果一个社会从骨子里面禁止民间持有武器,那么又如何培养“尚武”精神?
军事史揭示一个真理,在近代火器发明之前,好士兵常常是多年训练出来的。英国长弓手的武器并不特别,但其他国家从来没有能培养出一支成建制的长弓手部队,为什么,缺少英国长弓手的环境。 什么环境? 富裕环境能提供足够营养,无需每天从早到晚为衣食奔波所以有时间练习,统治者不畏惧长弓手造反威胁自己的统治,长弓手技艺有”高价“卖出的可能。如果没有这些环境,凭什么一个人自己折磨自己,从小练习长弓技艺,花钱费力,搞得脊椎骨变形?英国用以对抗法国骑士的部队实际以小地主和富裕自耕农为主力,长弓手是一批出卖自己技艺的匠人。英国部队不是由逼迫入伍衣衫褴褛者组成的部队。
欧洲历史上另外一支无法为外人模仿的军队是瑞士的长矛手,长矛本来就是从瑞士山民武器演化而来,而瑞士山民多是自由公民,从小就开始练习使用长矛的技巧。当然,另一点很重要,瑞士长矛手连队来自同一社区,指挥官代表社区,而瑞士最早几个森林州采用的是原始的民主制度(直接选举),所以能不断合练,能忍受极端严苛的军纪。瑞士的雇佣军也是环境的产物。
奥斯曼近卫军威震欧洲数百年,也许创意来自圣殿骑士团等军事僧侣组织。 服役期间不得结婚,信奉苏菲派,以军营为家。 土耳其近卫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地方是,其成员选自儿童,从小训练,二十几岁才加入近卫军,如果表现出色,甚至可以出将入相.
先秦之后,中国社会越来越文人化,国家对国内任何可能危害自己政权的势力都防范甚严,打击甚力,以致社会越来越缺少能“尚武”的社会阶层。
罗马兵书很强调兵源和战斗力的关系。戚继光对抗倭寇,不得不舍弃现成军队,另从矿工等特别社会集团募兵重新训练,这都说明,要”尚武“,首先要有”尚武“的社会阶层或集团。
“尚武”需要三个因素,一个是有一个社会阶层,第二是这个阶层中的儿童或青少年能从小开始训练, 还需要一个不那么怕死的社会环境。 田横五百壮士能舍身取义,因为当时离先秦不远。如果缺少头两个因素,再热血沸腾,在战争上也多只有送死的命运。也许有不少人愿意为皇朝卖命,但至少要死得其所。 如果战争得失不当,很多人只是白白送命,久而久之,自然就有一种“天生”的恐惧, 再“尚武”的民族也会“变得”不那么“尚武”。说到底,“尚武”精神需要“胜利”,就像篝火需要燃料。”尚武“,至少古代”尚武“精神,是历史的产物。
至于精兵勇将可以发挥如何作用,我们可以看蒙吉萨战役。 蒙吉塞战役中16岁的鲍德温四世率领80名圣殿骑士,375名骑士和几千步兵对萨拉丁三万大军发起进攻,自己伤亡二千,对方伤亡两万。中国皇权能允许社会存在这样的军事集团? 如果允许,又如何控制?
如果说外国例子不当,我们可以看看昆阳之战刘秀如何以万人大胜王莽四十余万的战例。 刘秀本人还不能算从小训练的职业军人,昆阳之战中他的部属也非久经磨合的职业军队,他能取得这样战绩,足见“尚武”精神和职业军人能对文人管理的郡县国家造成多大威胁和危害?
除非中国的统治者(或集团)真能文能武,愿意以统帅身份深入军营,中国不太可能保持“尚武”精神。男人女性化其实是郡县制度演化的一个后果。
我将在下面几篇讨论职业军人和长期训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