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军队的战斗力取决几个因素: 组织和指挥,装备,单兵战斗力,人数。古代中国军队比较重视的是人数,其次是装备。
如果看世界军事史,至少相当长一段,西方和东方代表两大潮流。 西方受“精兵主义”影响比较深,东方,如波斯等古国,更重视人数。当然,一支军队总要在质量和数量之间到达某种平衡。
希腊和波斯长期是宿敌。 希腊国家,如斯巴达和雅典,军队主力是公民,而波斯军队成分比较复杂,不少是奴隶。希腊历史学家强调民主国家和专制国家的区别,强调自由公民军队和专制奴仆军队的区别,也是有感而发。当然,从本质讲,希腊城邦制度也不可能发展起波斯帝国那样庞大的军队。
我对古代军队的后勤和口粮颇感兴趣,我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斯巴达军队口粮标准比波斯大流士军队高得多。古籍上斯巴达军队士兵一天口粮高达六又四分之三磅而波斯军队只有一磅半。 从这点推测,斯巴达军队士兵更类似运动员而波斯军对士兵更接近健壮的普通人。
马其顿军队士兵口粮大概是每天三磅,中世纪欧洲士兵每天食物两磅以上,相当比例的肉(咸肉咸鱼),相当三磅粮食。美国内战(18英两硬麦粉,20英两新鲜牛肉,2.4英两干豆,1.6英两咖啡等)到欧洲一战二战士兵口粮也远高于亚洲标准。 中国呢? 古代士兵每日理论定量大体在一斤半,朝鲜战争中38军的口粮也大体如此。
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族,我相信在多数情况下,以肉食为主而且有大量体力活动的游牧族士兵体力比中原以农民为主体的步兵好得多,因此,抛开骑兵机动性外,体力差别也是战争重要因素。
英国百年战争中英军骑士据说出自拥有450英亩(2700亩)土地的阶层,士兵出自拥有60英亩的富裕农民阶层。当时拥有30英亩土地就可以算完整的约克农(富裕农民,自食有余,有牛有马)。当然,薪水也不低,一个骑士日薪二个先令,够买100多斤小麦了。
水浒小说的“英雄”们动不动就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酒肉都能提供大量能量。中国古语穷文富武,说明要练武必须营养跟得上,而营养要跟得上,必须有足够好的经济基础。
为什么我强调这点,因为当时战争对体力依赖极大。后来火器取代长弓的一个理由就是几次战役后,长弓手就疲惫不看,无法维持原有的效率。战争上的长弓手要求在极短时间内极大爆发,这种爆发不是没有代价的。所以,准备战争,多少就像现在运动员准备一场重要比赛,持续比赛后士兵的精神和体力都需要大休整。引入火器后,大大减少对人体力的要求。
大概因为士兵来源,体力和种种其他因素(比如训练程度和宿营),汉书中汉代军队每天标准行程是三十里(汉里,相当现代22里),而罗马士兵标准行程是每天五小时二十英里。 为了完成罗马军队的要求,罗马军队进行大量极其艰苦的训练,以致士兵有时恐惧训练胜过恐惧战争。
最后,婚姻状态对战斗力可能也有极大影响。 历史上不少最好的军队主要成员都是未婚者,甚至提倡一种禁欲文化(如圣殿骑士团和奥斯曼近卫军)。未婚使得军人较少后顾之忧,军营里的宗教感情或同性恋加强了袍泽感情。
中国王朝初期人口较少但军队战斗力颇强, 我的解释是当时社会环境优于王朝中期和后期。王朝初期社会人均资源比较多,也有“比较尚武”的社会阶层,农民中自耕农比例也比较高,社会风气比较朴素,种种因素,军队兵源比王朝中后期好得多。是否如此,还有待更近一步研究。
上面算是一点粗浅讨论,我们将就弓箭,骑兵等做更细致的讨论。待续。
参考书籍:
Alexander the Great and the Logistics of the Macedonian Army 作者 Donald W. Engels (学术著作)
The Book of Deeds of Arms and of Chivalry 作者 Christine de Pizan (15世纪兵书,列举守城需要物资)
A Brief History of Medieval Warfare 作者 Peter Reid (前英军中将,装甲兵指挥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