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美国的国内政策是成功的,然而在外交上常常是短视的,急功近利的,所以才培育了苏联,也培育了中国,回过头来极大地伤害了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利益“这段话,有点感想。
想来想去,这段话大概这代表不少人的观点吧!
但从骨子里面,说这话的似乎对“民主社会”的特点缺少深刻的理解。
“民主社会”常常会做错误决策,因为少数“有远见“的人(精英)不一定能说服主流民众,特别当需要民众做出巨大牺牲的时候。
拿美国讲,二战后大裁军,朝鲜战争爆发后才又扩展陆军。 为什么,“民意”不可挡。 杜鲁门不是独裁或共产党国家的总统,一言九鼎,能要求在二战已经付出极大代价的美国人民为了未来潜在威胁做出巨大牺牲。
从这点讲,在影响全国战争问题上,民主国家多半是被动的。罗斯福等待珍珠港事变德国对美宣战才能正式参战,杜鲁门等待朝鲜战争爆发后才能扩军。
在某种意义,民主国家很少会像毛泽东时代中国那样大方,无条件为了某种政治缘故大笔援助其他国家。民主国家很可能是自私的,因为民主国家的老百姓未见得会为了别的国家的人们付出大的代价。美国领导只能做老百姓愿意做或能接受的事情。当老百姓不愿做出牺牲,再有”远见“的领导也没有用。
丘吉尔称二战为”非必然的战争“,认为二战原本在开始时就可以轻易制止,但因为英国人民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让坏人重新武装“。但这只是一半故事,如果德国不武装,苏联又会怎么样呢? 不武装还是武装?
即使对最有经验最有远见的政治家,政治也是充满迷雾的世界。
此外,二战前丘吉尔尽一切努力说服英国人民,但英国人就是不能接受他的论点。这就是“民主”的代价。
不仅如此,战后英国选举丘吉尔的保守党惨败,所以丘吉尔引用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的话说:”对他们的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
请不要误解我上面这些讨论。民主国家的毛病并不意味独裁国家的优势。独裁国家的元首一言九鼎,独行独断,犯错误甚至重大错误的可能其实远过做出英明决策的可能,为什么,也许以后会分析,这里不多谈。
民主国家的百姓常常不愿意主动为精英眼里某种未来”危险“而做出重大牺牲,但当危险降临,却也能做出巨大的牺牲。民主国家的长处是,因为“藏富于民”,他们牺牲的潜力远大过非民主国家的对手。在长期战争中,民主耗垮敌人的可能远大于对手。
说到底,现代民主国家的本质是”反精英”政治压过“精英政治”。所谓“远见”指导下的外交,也许可行,也许不可行。 要接受“民主”原则就只能同时接受利弊。也许很多人对未来社会的期望实际是“民主”社会和独裁社会的混合体,但这种期望多半会落空吧!
民主社会对过去“罪行”的清算就可能是一条漫长的长到很多人无法忍受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