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一个人可以同时是科学家或哲学家吗?
最近以来,由于一些网友表示了严肃讨论哲学问题的需要,如安博和中军(每个人的
文章都是上万字的长文),我喜欢这种讨论方式的变化,因为我早已厌倦了那种“耍
贫嘴式的嘲讽争斗”的幼稚讨论方法。出于希望加深学习和涉及新的领域,我稍微
涉及了印度哲学和伊斯兰哲学的领域。
我初步的感受是,这两种哲学显然对西方哲学的发展有过自己的贡献,不像中国的
思想家,同时也发现他们的思想广度和深刻也远在中国思想家之上。当然,比之西
方哲学 - 用现在中国人的话,我们可以称西方哲学为“正宗的哲学” - 但他们的
宗教/哲学也有自己的问题。如果中国国学的问题是,不能区分“思想和哲学”的分
野,因此中国的思想家都成了“哲学家”,那么印度和伊斯兰的哲学家的问题是,
我认为,不能区分“信仰和哲学”的关系。因为宗教信仰影响的强大,他们每个人
首先是宗教信徒,然后才是科学家或哲学家。
这使我提出了这个问题:一个人是否可以同时是科学家和哲学家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则必须首先对科学家和哲学家作一个大概的定义。如果我们将一
个人的全部活动分为二个部分,那么可以总结地说,是解决“为什么?”,和“怎
么样?”的两个方面。对“为什么”问题的回答,是解决“信念”的问题;而对
“怎么样”的回答,是解决与日常的工作有关的联系。
有了这个基本的定义,我们就可以检查一下科学家和哲学家在这两个方面的区别了。对
科学家来说,为什么的问题,是遵照“已经有的答案”。如牛顿认为 - 按照基督教
定义-“上帝是第一推动的原因”,爱笛生也认为“上帝是完美的”等。他们所作的
日常工作,是如何解决“怎么样”的问题,既,自己的工作不过是发现自然的规来
证明自己的信仰。对自己的信仰,他们有了给定的答案之后,就不再怀疑,而由此
答案而终身受用。即使在日常的科学实验中出现与自己的信仰矛盾,那么他们也是
用自己的信仰来解释新的发现,如爱因思坦认为“上帝不会在投骰子”。在此,他
混淆了“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既“原则和实例”的关系,所以后来的量
子科学发展证明爱因思坦错了。但从根本的个意义上说,牛顿,爱笛生和爱因思坦
等,都是科学家,而不是哲学家。
一个宗教的信徒,可以也是一个科学家,也可以不是一个科学家。二者的区别在于,
作为科学家的信徒,他或她会使用一切努力,用自己的发现来证明自己的信仰,即
使在自己的发现与自己的信仰发生矛盾时。对他们来说,信仰总是第一位的,而
“出现矛盾的发现”,总是第二位的。自己会用自己已经建立起来的信仰来重新解
释这些矛盾,使这些矛盾能够被接受。这些新的解释,类似在科学革命中的科学理
论体系“保护带和内核”的关系(库恩),而他们决不会怀疑自己信仰的根本原则。
对信仰的坚定,是信徒的原则立场的标志,是已经解决了“为什么”的问题。日常
的科学工作,只是完成“怎么样”的问题。“怎么样”的问题服从“为什么”的问
题,个人的经验的发现服从理论的原则或规范 - 这是宗教信徒的特点。
哲学家的本质则完全相反的。哲学的本质是,仅仅是,质疑,是问“为什么?”。
质疑,是哲学的根本原则,即使针对质疑本身,也是一样,必须有一个解释或理由。
也就是说,哲学信仰的原则是“质疑”,是“钻牛角尖”,而不是任何其他的现成
的信念。所以,哲学家的“为什么”的答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怎么样”的问
题与自己已经有的信仰,既,过去存在的“为什么”的答案,发生矛盾时,最高的
原则就不再是已经信奉的答案了,而是继续问“为什么”,既,质疑。
从对于原则的根本区分和分别,我可以得出结论,一个科学家和一个哲学家的原则
是不同的,尽管他或她自己也可能没有认识到。信奉质疑,既,“为什么”,为最
高原则的才是哲学家;而将“怎么样”置于“为什么”的已有的现成答案之下的人,
只是科学家,不是哲学家。
最后,一个被认共认的科学家很可能本质上是一个哲学家;而同样的一个的哲学家,确
可能在内心的深处只是一个科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是完全相反的两类人,如男女之
分一样,只能择一,不可兼得。
|
|
|
|
|
|
|
|
|
文章评论 |
|
|
|
作者:慕容青草 |
|
留言时间:2015-04-29 18:32:51 |
|
|
兔子:
与很多不具备理工训练的哲学专业人士一样,你在论述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逻辑上的错误表明了你缺少这样一种训练:
连续几个月重复这样的经历:连续几个小时甚至通宵不睡觉推导了厚厚的几页纸的公式,得出了结果,兴奋得不得了,但是很快就发现或由别人指出其中有一个致命的漏洞。。。。
准备了几天的实验,结果由于一个小问题又得重来。。。。
尽管你说你是微软系统专家,但是从你的思维的特点来看,你似乎也缺少那种写了几千行的程序,结果调了几天调不通还一时找不出毛病的经历。。。。
。。。。。。
只有经过大量的这样在挫折中磨练的训练才能培养出一种自我批判的习惯:每干一件事,在可能出现的兴奋之余条件反射性地监视自己的逻辑中是否有漏洞。。。。。
你的文章中的很多漏洞其实很明显地是出于对自己的某些突发的奇想的一时的兴奋而成的,缺乏对于自己的想法的最基本的审视把关和批判以致于常常出现简单的自相矛盾之处。。。。。。搞理工的人,包括搞微软系统的人在实际工作中要这样的话,不知要做多少重复性的无效工作了。。。。
哲学=逻辑+形而上许+论述+阅读理解。。。。
商榷 |
|
|
|
作者:嘎拉哈 |
|
留言时间:2015-04-29 12:29:13 |
|
|
何必拐弯抹角,干脆一步到位算了。姓董是懂哲学的必要条件。“懂哲学”= “董哲学” |
|
|
|
作者:慕容青草 |
|
留言时间:2015-04-29 12:16:41 |
|
|
兔子, 慎言為好。。言多必失。。一不小心就會自暴弱點。。。哲學的核心是邏輯與形而上學。。。而作為一位立志要搞哲學的人來说,你最大的軟肋就是在邏輯和形而上這兩點上比較欠缺。。。所以你只好用曆史故事和哲評和加以彌補(當然你不是唯一這幺做的人)。。但是這样做的一個代價就是不要太高調了。。。。因為故事和哲評終究代替不了邏輯與形而上在哲學中的地位。。。所以如果你太高调了就很容易把你自已的軟肋暴露出來。。。不但會暴露.出你在邏辑與形而上的欠缺(比如你说牛頓和愛因斯坦不是哲學家),而且連你在講故事的本錢,即曆史知識方面的欠缺也一同暴露了。。。。比如,別人很容易指出两個你常掛在嘴上推崇的大哲學家也是鼎々大名的科學家:亞里士多德與迪卡爾。。。。 |
|
|
|
作者:澳拉 |
|
留言时间:2015-04-29 07:41:54 |
|
|
很多西方科学家,很重视专业分工,不越雷池一步。为什么?中国人缺乏领先科技研究文化灾难经验。所以才问这种问题。 |
|
|
|
作者:嘎拉哈 |
|
留言时间:2015-04-29 07:41:04 |
|
|
科学哲学只不过是两种职业而已。没有任何理由认为他们俩是相互排斥的。兔子这篇,相当于一个冰球运动员为了太高自己的身价,排斥其他队友,竟然说出“打篮球的人打不了冰球”。我可以肯定,如果兔子是理工出身,那么他的结论肯定相反:“没打过篮球的人肯定打不好冰球。” |
|
|
|
作者:澳拉 |
|
留言时间:2015-04-29 07:39:40 |
|
|
你研究人的基因科学哲学如何?导致人类物种变异,,,灾难。西方社会对这些问题是很冷漠的。不负责的。。。数字技术。。。 |
|
|
|
作者:澳拉 |
|
留言时间:2015-04-29 07:37:39 |
|
|
人类不需要那么多的科学,很多东西知道越多对人类越有害。。。哲学家要看(文化保守)道德观。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家,而不是导致人类灭亡的,法西斯这样的社会哲学。。或者非人类文化哲学。产生哲学家也是很困难的,和历史文化积累有关。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