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例哲学:“思维悖论”的发现
悖论,称为“paradox”或“antinomy”,从来是哲学认识发展史上的历程碑。在人类认识史上,每次重大悖论的发现,都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走上了新的台阶。
悖论是很好理解的,一般人都可以鉴别其真伪。但发现悖论的存在,如同科学的重大发现一样,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作到的。理解悖论的思想,普通人只自要己运用一下自己的思维,既,自己想一下就可以证明了。证明悖论的存在远非像理解其背后的哲学那样深奥,因为悖论的存在显而易见。
哲学史上悖论的发现很多,比较著名的,比如在古希腊时代,有“芝诺悖论”。近代有康德关于时空的悖论。到了现代上个世纪初,有罗素的“剃头匠悖论”。前者是说,“运动不可能存在”。因为任何运动,都意味着运动者必须完成向前行目标距离的一半。而要每走完一个一半的距离,运动者都必须首先完成在这个一半前的另外一个一半的距离。如此类推,运动者必然会只停留在原地不动,所以“运动是不可能”的。
芝诺悖论的错误是明显的,因为根据常识,谁都知道运动存在。但从理论上证明芝诺错了,却耗费了人类二千多年的历史。从古希腊公元前五世纪到近代18世纪,也就是数学上关于“无限集合证明”的完成,才真正从理论上解决了芝诺悖论的本质。康德的悖论复杂些,让我跳过,来看现代。罗素悖论也是一样,它的发现将数学的集论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罗素悖论的本质是“剃头匠悖论”。其意思是说,有一个城里剃头师傅称,他只给城中不给自己剃须的人理发。那么他是否应该给自己剃须呢?
“思维悖论”的发现,导致了“范例哲学”的产生。如果说范例哲学的思想深奥难懂,那么思维悖论的发现,却是具有一般思维能力的普通人都可以证明的。思维悖论是说,“人不可以在思考某事和意识到自己的思考同时存在”。比如,我如果正在读这段文字,那么我就没有意识到这时自己的阅读情形。因为我不可能“一心二用”。当我思考时,我的意识必然在别处;同理,在我意识到某事时,此刻,我一定没有在思考它。这就是“思维悖论”:“如果我在思考,那么我就没有思考;如果我没有思考,我就在思考”(哲学本体与哲学认知的矛盾)。
凡是悖论,都是思考的产物,思维悖论尤其如此。发现悖论前的辛劳,不是其他人能够体会得到。作者在这个“发现”的过程中,距离变成疯子,只差一小步-尽管其发现,也许意味着哲学认识前进的一大步:陷入这个思维的泥坑中的挣扎,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没有人愿意承担。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刘永)。我是个普通人,也一样贪生怕死,没有那么伟大。被悖论缠身实属不得己而为之。如果有下次,我发誓:打死也不干了。
FYI:
http://www.amazon.de/Explanation-Instancology-Outline-ontology-absolute/dp/151162101X
http://www.amazon.com/Explanation-Instancology-Outline-ontology-absolute/dp/151162101X
http://www.amazon.co.jp/Explanation-Instancology-Outline-Ontology-Absolute/dp/151162101X
http://www.amazon.fr/Metaphysics-Chinois-Philosophy/s?ie=UTF8&page=1&rh=n%3A84618011%2Cp_n_feature_browse-bin%3A5272951031
http://www.cozygraphics.com/cozy_book_store.htm
https://www.createspace.com/5420157
<iframe width="42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sPGZSC8odIU"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