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 - 哲学的“副作用” 科学,自从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数学家引起,中世纪的教会人员论证发展,到文艺复兴以来,成为被大众广泛接受的事业。特别是科学传到东方以后,带动了以日本为首等东南亚国家的强盛,包括后来的“四小龙”和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 科学被热烈的欢迎,主要体现在技术的应用上,到了几乎神圣的程度,没有人似乎敢于反对科学。其实,大众对科学的这种狂热,本来不是哲学的家的原意。现代哲学家(例如海德格尔)和人文学者,更有批评科学是“过度的应用”,偏离了科学的本意。其甚至变成了专制政权推行奴役大众的工具,例如昨日的希特勒法西斯,今日的中国共产党等。 按照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本意,形而上学是研究哲学的根本,科学只是研究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如亚氏的物理学和分类学等。直到牛顿的时代,他还认为发现万有引力是对上帝推动世界的理解,所以,他的书叫作“自然科学的哲学原理“。到了近代,海德格尔对“机器轰鸣“,更认为是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 科学在中国的待遇,比哲学好不到哪里去。中国文化将科学混淆和等同于技术,因为中国人最崇尚的是“有用“的东西,既“眼见为实”的东西。在中国文化的笼罩之下,中国人不会发现万有引力,电磁波动方程组,相对论,量子力学等,这些极端抽象的领域,是丝毫不奇怪的。 哲学的抽象更胜于科学的抽象。比如马克思的哲学论文,就是关于古希腊的“原子论”的讨论。而对古希腊最辉煌的哲学核心,形而上学,逻辑学等,马克思根本就没有理解和涉及。至于其人将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头脚颠倒”,更是他完全不懂黑格尔体系的证据。而这样的人居然要“创造哲学理论”,提出什么“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哲学理解不仅是错的离谱,而且还延祸至今,到还很少有人懂西方文化的中国人身上。 今天,哲学“智者化”,变成了收钱,训练人如何辩论,争取社会职务的工具,包括西方的大学里。科学“技术化”,变成了如何利用创造福利和物质享受的方法。求知“市场化”,变成了竞相比较“市值”的标准 – 社会多么可悲的现实。 哲学本质上是对人性的揭示,完全是个人行为,是自我的心灵认知。真正的哲学家与大众,与市场,甚至于时代,都没有丝毫关系。哲学家更不会去争辩,计较他人的评价或是否关注。哲学的唯一目标是真理,而“真理的寿命很长”(叔本华)。也就是说,哲学家相信哲学所发现的真理必定会闪烁。至于是否有人注意到,不是哲学家关心的问题。哲学产生了科学的副作用,不是哲学本身的初衷和目的。哲学的真理性是客观的,是对自然规律包括人的本质的掌握。这就是哲学区别于其他思想,比如中国和印度的佛教,道教,儒教等的东方思想。这也就说明了哲学的具有客观市场效果的原因。这就是哲学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