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是哲學的一個核心議題(仔細數數哲學的核心議題還真不少呢。。。不要被百科全書列出的幾個給糊弄了:)),而且和其它的諸多核心議題一樣不是一件容易說得清楚的議題。本文只對真理的幾個基本特性進行一些簡短的討論。 所謂真理應該具備這樣幾個特點: 1)有效性。這裡的有效性是最一般的有效性,既包括了可通過形象的標準來驗證的有效性,也包括了抽象運作的有效性。前者為可通過物化的實踐效果驗證的有效性,後者為對於人類思維的最一般的指導。在所有有效性中有一類是可重複性的甚至可通過證偽的方法來驗證的有效性,那就是自然科學所感興趣的範疇。 2)相對性。對於人類來說,抽象的絕對真理可以是一個理想的比對目標或理想的情感依靠,卻無法從中獲得具體的指導,那是因為人們不可能認識到絕對的真理。很顯然真理的相對性源自於人類的認識能力的局限性。真理的相對性有很多表現,比如,科學的知識都是對於自然本性的近似,而會隨着科學的發展被不斷地更新。人們常喜歡舉的一個例子就是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對於牛頓力學的發展。其實,現代自然科學對於始自牛頓時代的近代科學的更新是人們進入所謂的後現代以來逐步拋棄過去傳統中的絕對性的思維而接受相對性的思維的很重要的依據。這裡我們看到科學的發展對於人們的哲學思維的促進作用。但是人類文明也常有例外,中國的老子在2500年前人們的自然知識極其落後,生產力極不發達的時候,就為兩千來年後世界上所發生的愛因斯坦相對論對牛頓力學進行更新替換這一類現象提供了哲學上的解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3)完整性/不可替代性。真理的完整性和不可替代性是一回事。我前面剛提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對於牛頓力學的更新替換,怎麼這裡又講真理的不可替代性呢?儘管相對論的表達形式與牛頓力學的表達形式相差很大,但在所描述的客觀特性上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對於牛頓力學來說是一種發展和完善,並不是簡單的廢除和取代。真理的不可替代性是我們不能因一個真理具有更大的社會影響力而去否認其它的真理的價值。真理是完整的,不可用一部分來取代其它的部分。 自古以來,人們對待真理常象對待人類自己一樣,是帶着優勝劣敗的競爭眼光來看待真理。當某一類真理及相關的文化取得巨大的社會影響力的時候,就去否認其它真理的價值,在這過程中人們常用權勢,金錢,地位來作為衡量真理的標準甚至是真理的等價物,這都是錯誤的,人們常常忘掉的一個事實是自古以來不知多少次被人們忽視或遺忘了的某些真理或文化通過某個契機發揮作用之後就能產生巨大的社會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