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一次手表专家
特有理
2013-10-25
论坛里讨论手表的好坏和技术的应用,看来没有人声称是专业人士,这下我就可以放心地忽悠一下了。先声明我从未在手表行业干过,否者有网上别有用心的使个坏,说我冒充专家并把我的文章转上五百次,我就甭想回祖国了。
我这知识全凭自学。你要是看过我那篇《北京的厕所文化》就会知道,北京的公共厕所让我了解到了大千世界的许多知识。但光了解还不够,那些只不过是皮毛,只是出租司机的档次。因此,要想成为大师,还必须有自己的消化吸收,还得加上自己的补充和创造。但这些又是怎么得来的呢?这就要感谢后来的私人卫生间。很多人都知道有一个著名的雕像叫《思想者》,那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坐在马桶上沉思。我理解到这个精髓后,每每在卫生间效仿《思想者》的姿势对天下大事进行思考,久而久之,其效果果然显著。这不,我感觉自己现在就快成手表专家了。
言归正传!手表的结构可以分解成三个主要模块:动力模块、传动模块、指示/显示模块。传统机械式手表的价值在于两个部分:一是机芯的设计和制造工艺;一是外观的艺术形象和材料的奢华程度。机芯基本上就是动力模块和传动模块的结合,也是技术的关键所在。而在这两个模块中,最关键的技术则集中在传动模块。手表的精确度也是主要由传动模块决定的。做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用溪流作为动力的水车,如果是溪流直接推动,则水车的快慢就会受到溪水流量的直接影响。水量大、动力足,水车转得就快;水量小自然转得就慢。要稳定推动水车的动力,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造一个蓄水池,用蓄水池的水去推动水车,这样水车的转速就会稳定得多。那么在手表里,传统的游丝起到的就是这个作用。这是一个简单的模型,更先进的手表就会用更加具有稳定性的机械模块来稳定传输动力,并克服自身偏差和外界环境带来的干扰。像神秘兮兮的“陀飞轮”,其实也就是个矢动量的存贮器。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本人一直思考的理论:也就是电路分析和自动控制相结合的理论。其实电路分析技术已经把自然界的变量元素用电子器件的方式精密地描述了出来。比如说蓄水池,它在电路中完全等效于电容,而电容的数学模型就是一个积分器。我发现,任何复杂的数学模型都可以用电路等效出来,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智能电子产品能广泛应用的原因。
回到手表的技术上。机械手表完全可以用控制模型来描述,比如齿轮是什么样的数学模型、飞轮是什么样的数学模型、弹簧是什么样的数学模型?这对那些机械专家来说应该就是个基础。就像电子技术里的电阻、电容、电感,以及更复杂的放大器、振荡器……等等。对应到数学上就是加、减、乘、除、微分、积分……等等。那么,如果把复杂的机械结构等效成电路模型,在现有的自控科技的水平上,手表机芯的那点技术成份就显得太简单了。反过来,不同的结构设计不就是把自控模型的那些数学模块变着花样地做下等效变换吗?当然,采用什么样的生产工艺、使用什么样的原材料、加工精度的指标要求,则更多的在于商业的考量甚至是信念的比拼。
不容否认的是:手表的生产工艺在手表的技术含量中占了很大、甚至极大的比例。那些尖端的加工设备和精密的加工手段则是由更加广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我觉得,不论是瑞士还是日本,他们都把手表的生产技术当作了民族工业的象征。瑞士更是将之与国家的形象联系在了一起,由于技术和能力上的自信,他们把手表真正当作艺术品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