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比西方宗教牛得多! --兼答昭君《试谈中国人的文化,信仰和制度性腐败》 索额图 网友昭君出了个题目“试谈中国人的文化,信仰和制度性腐败”,挑开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现把我揣了好久的观点也拿出来晒晒。 信仰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与文化融为一体,不能把信仰理解的太窄了。西方有西方的信法,东方有东方的特点,中国也有中国的上帝,只是西方观察家知识太贫乏看不到而已,我们不能跟着他们的思路跑。 西方历史以欧洲历史为主线,而欧洲历史以分裂为特点,经济没发展,民生没解决,有钱有势的修个城堡呆在里边,连路都不修,人们出门不得不给鞋再穿双鞋,什么国王君主根本不关心他的国家和人民,当然也就不可能产生什么像样的高雅系统的文化了。没文化怎么让人们心甘情愿地服侍贵族、服从他们的统治呢?于是把宗教借来,立为国教。当人们无法忍受宗教和国王的愚昧残酷统治的时候,他们也是循着穷则变,变则通的路子发起自救的。自己没文化,离中国路太远,没法派留学生来中国取经,只好翻历史,找出希腊文化来温习,发起文艺复兴运动。因为人被欺侮的没法活了,所以文艺复兴的核心是解放人性,因为宗教的愚昧本质让社会没法进步,所以他们兴起科学之风。但是宗教在人们生活中的客观存在已经无法剔除,更何况宗教治国御民有它的好处,于是宗教被换上了新的外衣,担负起教化思想、约束人民行为的职责,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宗教,但是宗教在国家和社会上的地位已经从不如从前科学与人权人性已经不可阻挡地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宗教充当了非常次要的角色,既不会约束国家社会的行为,人民也不能据宗教而食,信仰宗教变成了提升个人修养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如果说有再多的功效那就是迁强附会了。不要忘?地中海文明未能完整继承,就是愚昧的宗教做的孽. 还有那黑暗的宗教裁判所啊!不知道宗教的原由,不知道宗教的愚昧本质,乱信一通,甚至让自己有孩子不由分说信了教,是不科学的,也是不人道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核心的指导人们行为模式的是道德观,道德观是以人以圣人为本的,并不断调整的完整的活的信仰。道德观并不仅是老子道德,而是传统文化中各种圣人和社会实践者优秀言行事迹的集合体,其中以儒家思想最为全面系统并得到整个社会的承认和遵行。中国传统道德观就是指导中国人言行,纠正社会行为的基本标准,并被东方人消化吸收也为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这就是中国的文化宗教,文化与信仰的有机统一体。中国文化是阶级文化,这个阶级不是毛泽东的阶级斗争的阶级,而是等级,是定位,每一个人的社会角色和作用被清楚地定义了,如何行为已经相当清楚,操作性很强,这个等级又不是僵化的,通过制度体制,人们通过考试等途径可以升迁而改变自己的社会等级,因而是一种灵活的等级,换言之,等级制一方面起约束作用,别一方面是一种激励机制。相比起来,西方宗教形式主义色彩太浓,浪费纸张和你的时间去教堂活动,成本很高,不如中国的宗教有效实用。中国历史上也曾信仰过外来的宗教,“南朝四百八十寺”,信佛的人不干活白吃白喝,几乎把国家经济搞垮,所以被贬了,以后再也没有让统治者对它打起兴趣,老百姓也没把它当回事。从这个意义上讲,宗教早已经被中国文化淘汰了。 明以来的理学,重理论不重实践,它窒息了中国人灵魂,使中国的社会中坚知识分子们坐而论道,脱离社会,是一种十分害人害社会的东西。即使这样,中国社会还是出了王阳明这样的异见和实践者,说明中国文化的自由度柔韧性宽容一直是存在的。他并没有被烧死,相反传授了不少学生,他的书在他活着的时候已经刊行。一百年前的中国也像文艺复兴前的欧洲一样,到了穷则变、变则通的时候。中国社会最缺乏的是科学和民主。这也难怪,因为我们历史文化形成的过程中并没有这些东西, 从先入为主变成落后,符合历史规律。五四时期的才子们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并把他们引入中国社会。他们并没有主张引进西方的宗教,用西方的宗教来改造中国的国民性,这说明五四先行者们对中国文化历史了解的深刻,也显示出他们作为思想者先行者的伟大。 中国人把自己的宗教叫成了文化,把西方来的叫成了宗教,是当初的翻译者,包括三藏同志的有意所为,他们不想也不可能动摇本土文化宗教的核心价值,而把外来当成次要的补充,给他一个“宗教”的外号(在人家那里,人家也是叫文化的,文明伟大的),把高雅的称呼留给自己,叫“文化”,这种微妙差别显示中国文化人的中央之国的心态和清高不凡的尊严。这些东西不能写在书里,但文化人需要自己体会和观察。看不到这种深奥,只能说明我们功力不够。中国的老式的文化人是很牛的,现代文化名人们其实浅薄的很,东西都懂一点但都不深刻,只能扮演文化信使的角色。 概括起来,中国的文化,溶于国人的日常行为和国家政治的意志中,就是中国的宗教,或者起着宗教相同的作用。它比西方的宗教高级得多,用百姓的话讲,牛得多。中国人信西方教是削足适履。我一位好友在受洗前认真研习了圣经,发现其中许多残暴的规则,比如把通奸的女人用石头砸死,他毅然改变了主意。如果它确实文明甚至都是真理,一本书能够承装多少文化价值是个疑问,而且让丰富活跃的思想行为去适应像学生守则一样的东西,而且还不让人反对,反对了就是对主的不敬,实在有点儿自不量力甚至强奸人味道。我老索徜徉在中国文化的浩典巨著中,与古人交流,受智慧熏陶,非常惬意,感觉很充实,你那本书中没有讲的我这里也有,人只会越来越聪明理性,而不是越来越教条。我看到的中国是一个完整的历史的有血有肉的中国,人民有难有出血,国家兴旺我高兴,而不会只盯着民主不民主这一条而横挑鼻子竖挑眼,圣经里的宽容味道闻都闻不到。 文化与社会有一种自净的机制,糟粕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流失,社会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丰富,而被人们抛弃。就像一部电影,太老太旧,观众少了,没有门票,他的存在价值也就低了,不用你去清除,他就会退出历史舞台,进入博物馆。国家或社会为了加速起步,向某些理想目标前进,有时会用外力去改变人们的习惯和价值观,限制人们的行为思想,但结果往往是失败的。一切回归正常的时候,老的被强迫禁锢的东西,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存在的东西,还会泛出来,比如包二奶等等。 为什么会这样?文化宗教是较高级的东西,积极向上的人和社会才会关心在意。国民性是最本质的东西,包括人的自然属性,还有因地域、生活方式 、习惯等形成的更为根深蒂固的东西。文化宗教建立在国民性之上,并与国民性相互作用,制度凌驾于二者之上,可同时对二者发生作用,怀柔宽容的大国往通过文化宗教的手段来影响改造国民性。有些坏的东西是存在于国民性中,并不在文化中,因为文化中可能并没有提倡那种东西。许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评,其实搞错了对像,是混淆了文化与国民性这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 中国人和社会现存的问题,信仰缺失只是表像, 本质上是国民本性的暴露,该信甚么,中国人自己心里很清楚。中国人习惯于在完好组织的制度下生活(哪个国家的人民其实都希望是这样),而制度的不健全落后,使中国人性中的不良素质和特点暴露了出来,散漫无纪律,当官则贪,缺乏现代工业社会必需的敬业精神,本质上仍然是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国民性是土壤,文化是苗,制度是水,贪官是恶果。改造国民性,包括修复所谓信仰缺失,最终恐怕还得通过制度来实现, 因为国民性原本是制度造成的,解铃还须系铃人吗!科学与民主这两门课还得继续补,优良的传统道德还得恢复,细琢磨国内的“八荣八耻”,那不整个一个中华传统美德的翻版吗?!如果寄希望于西方的宗教,或者让人们开始信仰什么,实在是无的放矢,隔靴骚痒。民主这东西到中国会长成什么样子,是廿一世纪中国人最大的研究课题,我在《谈民主不能不谈历史和国民性》和《民主政治与明君政治》中已经有过阐述。出国的许多人喜欢上宗教无可厚非,但你如果像老索一样,一旦尝到有机含量那么高的传统文化达人智者的智慧与德才,你才不会看上什么教呢! 因为我的许多朋友信教或查经,要不是昭君挑开话头,更在这举国悲痛、孩子遭难的当口我牵出一个国民性的问题,我一般不愿谈宗教这个话题。如果有得罪,请原谅,我只是在研究问题而已。 索额图于北美 二零零八年五月廿五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