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常态,一向唱颂歌的《人民日报》最近发了一篇唱衰的文章,《一些贫者从暂时贫困走向跨代贫穷》。文章承认,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3年为 0.479,2008年达到最高点0.491,这之后逐年下降,2014年的基尼系数是0.469。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是 0.3左右。世界上超过0.5的国家只有10%左右;主要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一般都在 0.24到0.36之间。
为此,这篇文章发出了警告,指出,贫富悬殊严重破坏了社会稳定。富人穷奢极欲,挥金如土,有些甚至绑架政权。多数富人的为富不仁产生了极为恶劣的负面影响。由于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一些人便采用非法手段获取财富,偷扒抢劫,勒索诈骗,杀人越货,制毒贩毒,社会治安状况因此每况愈下。更有因拖欠工资、强征强拆等引发的每年数以万计的群体事件,已经导致社会极不稳定,于是维稳费用连年攀升,甚至超过军费。同时产生的间接后果,就是严重破坏了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的形象,使得很多人不再相信党和政府。信任危机加剧,党的执政基础动摇,已经严重威胁到党的政权安全。苏联亡党亡国,殷鉴不远。
我认为这是人民日报多少年来难得的说真话。但是这些真话并没有产生多少回响,波澜不惊。不知道是由于人们麻木了,或是它假话太多,因此连真话也不相信。
贫富差距的现象在中国早已不新鲜,在国外的人通过互联网,都明显地察觉到。国内的人普遍的不注意和不关心,一是因为信息阻隔,媒体从来不把真相如实传达给大众,以至于人民日报把话说到这个份上,读者都半信半疑。二也由于中央政府亡羊补牢,因知道其中的利害,多少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比如免除农业税,实行低保。基尼指数从2008年的0.491降低到2014年的0.469,就是说明。
0.469还是比发达国家的0.36高出一大截,令人担心。尤其是已经承认了的跨代贫困。不过,在我的观察中,发现还有比这个更可怕的,也就是标题所说的资源逆流向。
先解释一下什么是资源的正流向。这里的资源是泛指,指一个国家所有的财富、福利和机会。也就是富有的来源。有人用切蛋糕来比喻社会财富也就是社会资源的分配,不过实际上这把刀子是不存在的。因为资源分配是一个不断地流动的过程,挥刀断水水更流,国家没有一种在某个静止状态下切割财富的功能。有的只是引导。因此有人所谓蛋糕做得越大,每份也就越多的论点是瞎掰。事实已经证明,蛋糕已经做得够大,但小的那份相对更小。国家只要不实行供给制,对分蛋糕将无能为力。不过不保证某一天迫不得已走这一步,冻结银行,发供应券。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不可能分蛋糕,只能调节阀门。在资源的流动中设一些阀门,更需要的地方开大些,多输去一些资源。不需要的地方相反。什么是需要更多资源的地方?有人一定会说,穷的地方。这是一般中国式的思维,均贫富。
可惜这是错的。只要再深入想一下,假如你要不断增加资源的总量而不是满足于现有的资源,最好的办法不是均贫富,而是鼓励有能力创造更多更新财富的那些人和行业卯足劲发展。均贫富是从来不鼓励创造财富的。回到前面的问题,正流向,即国家在调节阀门的时候,向真正创造财富的人和行业,有意地加大资源流量,形成正面的流向。反过来是逆流向。意思就是,向那些不真正创造财富的人与行业,无节制地加大流量,反过来困死了努力奉献的人。
把这个关系搞明白,接下来就不用多解释了。但要指出一点,创造总体社会财富的概念必须清楚。仅仅多创税收不一定是创造财富。多创造商机和就业机会,也不完全等于创造财富。假如着眼于再生的而不是循环的财富,那么教育,科技,卫生,环境,才是真正养育具有健康身心和创新潜力的一代劳动者和专业人员,也就是发掘人对未来财富创造潜力的行业。
任何国家的政府,没有把资源的正流向和逆流向搞清楚,却在不断输血给一些不真正产生财富,只是聚敛财富的人和行业,比如政府机构,金融业,房地产,就等于在慢性自杀。总有一天,会把所有具有创造力和积极性的人,逼进极端贫困跨代贫困的深渊,把他们过去创造积累的财富消耗贻尽。这时国家即便不崩溃,也死了。死比崩溃还可怕。崩溃以后还有重新组合的可能,死去是无法复活的。什么是死?即大面积荒芜,穷人挣扎在生死线上,富人带着全部财富流失。国家不一定等人都死光了才叫死,失去创造财富的能力就是死。比较一下上世纪3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人,一个英才辈出,一个退化萎缩,就知道什么是创造能力的消亡。仅仅会仿制人家几十年前的旧武器不算创造。有人会说,要死也不会马上死,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那当然。但看到一百年内的远忧还心安理得,自己的心就已经先死了。
顺便提一下,人民日报的这篇文章虽指出了问题,可是解决方法完全逆潮流而动。如反对私有化,终止对外贸易,搞福利社会,等等。北京高层对这样的分裂性意见,完全失去了判断,不知道该支持还是反驳这篇文章,进退失据啊。
2015-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