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分辨率对逻辑思维的影响 特有理 2018-6-10 看慕容青草网友的博文《不同信仰之不同逻辑》,感觉写得很好。其开放性思维更是难能可贵。最关键的,是该文既有深入的逻辑思考,又有根本的逻辑基础。比起那些凭空而起的片段逻辑强了千万倍。不过,正是由于该文的逻辑基础“自然与超自然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存在”和“自然只是超自然的一个特出的子集”,使我又一次鲜明地意识到语言分辨率对逻辑思维的影响。 粗看起来,“自然与超自然是两个不同层次的存在”是一个现实而合理的表达。但问题出在“自然”与“超自然”在语言表达上的分辨率。在思维的分辨率上,“自然”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这也正是哲学的根本难点。有的人把自然看作超于人的意识的现实存在;有的人把自然看作人所感知和认识的存在;有的时候人们默认自然是科学范畴的表达;有的时候人们又把自然作为哲学范畴的思维框架。这其中就必然出现了逻辑基础的差异,比如主观客观,唯物唯心,及至思维方向和结论的大相径庭。 一般而言,“超自然”实际上指的是“超自然【现象】”,而“超自然现象”是以科学框架为逻辑基础的默认表达。通俗而言,“超自然现象”是指超出人类认知水平的“现象”。换句话说,就是无法用“自然规律”进行解释的“现象”。在这个语境中,“超自然现象”实际上是包含在“自然”范畴之内的。也就是说:“超自然现象”是人们尚无法用已掌握的自然规律进行解释的一种“人所意识到的一种自然存在”。提炼而言,就是:【现象是存在的表达】。 如果在这样的默认框架下,“自然只是超自然的一个特出的子集”的概念就是错误的。正确的表达是:“超自然”现象是自然存在中,超出人类认知水平的存在表达。实际上,在语言表述的框架中,“超自然现象”反倒是“自然现象”的一个子集。 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自然”在不同人之间,默认的定义域中是有巨大分别的。而人类在用语言表达的时候往往无法精确界定自己思维当中特定概念的明确边界。无论是唯物还是唯心、科学还是宗教,“自然”的概念往往会随思维领域的不同而变换集合的边界。比如一个信仰宗教的科学家。但由于语言分辨率的影响,一个人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概念域的变化。许多思想的矛盾也就因此而生。 一个概念域的错误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我认为关键的并不是逻辑的结论,具体到“超自然现象”,关键是逻辑矢量的方向。这关乎【质疑的力度和认同的强度】。当一个人质疑“超自然现象”的力度不足,其必倾向于“超自然现象”真正的“超出人所认知的自然规律”的逻辑恰合。 而我,倾向于质疑“超自然现象”;但仍相信超自然现象必定会存在。这并不是悖论,而是概念域进行了动态的转变。 周末的思考。很枯燥,但也很有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