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票政治的弊端(1) 特有理 2020-4-8
要想给文明的升级找到方案,深入刨析现有体系的弊端并发现问题所在,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接之前开篇的《选票政治》,下面,就对选票政治的弊端做出深入刨析: 弊端1|规则正确代替道义正确 规则正确只是道义正确概念中的一个很小的子集。当选举制度取代极权专制的初期,其积极的成份很快发生了作用。社会诉求有了广泛表达的环境,民众的意志通过选票实现了对权力的影响。同时,不同阶层的社会成员在民选赋权的框架下,接受了政策的协商和利益的妥协。而社会的最高权力也终于有了一个可用的制约机制,从而实现了社会相对的政治稳定。 但是,选票机制对社会道义的提升是有限的。选票所表达的利益诉求,完全是以个人利益为核心,而且也并没有约束侵害他人动机的任何机制。选举的结果只按选票的比数而不讲诉求的合理性。因此,这种政治模式就存在着一个必然的逻辑发展:当人人以自己利益为核心来影响政权实施的话,那么胜利者的利益扩张就必然意味着失利者的利益受损。当社会成员逐渐意识到损人利己的恶可以被选票合理化后,大众意识中抱团作恶的意念就会不断向大多数人扩散,而自然分布上多数人的愚蠢和贪婪,就逐渐成为了选举环境中被华丽包装的政治正确而不容质疑和否定。而毫无道义基础的贪婪理念和大把的空头支票就成为了政客们最有效的拉拢手段。时至如今,早就被颠倒的是非黑白已经被社会大众视为理所当然。例如,政客们普遍的承诺欺骗被视为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代价;政客明里对某些项目减税,暗里通过对经济政策的调整来增加其它税收的杠杆,则被认为是一种规则允许的政治智慧。当权钱勾结闷声发财时,发展经济就成为政客最好的借口;权贵阶层的盆满钵满,也被偷换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向指标。 为了赢得选票数量所决定的政治话语权,政治派别的势力聚合及山头合并也在做着时间的积分。在左、中、右这种自然分布的社会结构中,有机会问鼎政权的政党也就逐渐形成了三大阵营的分布态势。在人数较少,社会动态范围较小的国家,就会形成左、中、右三大政党角力的三峰模式。典型的就是那些生活安逸的老牌西方国家。因为社会政策改变的常态,是处于一种微调的状态,因此从左右两个方向回调时,多数选票很有可能就会落到中间政党的头上。而对于人数众多,社会活动范围较大国家,典型的就是美国,国家政策在左、右之间调整的幅度很大,因此就会形成左、右两大政治集团角力的双峰态势。 由于决定社会利益的资源是有限的,任何一个派别的政治胜利都意味着其它派别的政治失利。而政治失利的结果就意味着利益的损失。当选票政治长期运行后,那些不够贪婪、那些心存较多善念、那些心怀精神追求的少数派社会成员的利益,就会被贪婪的多数派全面侵蚀。这实际上也是一种逆向淘汰的机制,只不过其堕落曲线的倾斜度小于极权体制下的社会堕落而已。当逐利成为选票唯一的动力,社会成员的利益冲突就会越来越激烈,社会矛盾也会越来越深刻。经过几百年的全面侵蚀,选票政治体系演变成了社会权利欺诈的有效平台,并在世界范围内与极权暴政越走越近,并同流合污。 其实,在认赌服输的“规则正确”与社会利益得失的道德正义之间,本质上是不能划等号的。可是,选票政治却在现实中,将二者强行划上了等号。这就必然在选票政治系统中存在有天然的道义缺失。 从道义角度去看选票政治在不同国家的作用,有一个最常见的问题就会水落石出。这个问题就是:选票政治为什么在不同国家的效果不同?答案就在前面的论述当中。虽然选票政治限制了权力的强度,但对道义并无提升的作用。因此,选票政治体系的平稳运行,必然依赖社会已存道义体系的支撑。西方国家的政治进步是根植在思想进步的土壤之中,因此选票政治才能有几百年的稳定发展。而许多落后国家所复制的选举政治模式,由于社会道义的贫瘠,致使选举仅仅成为野蛮意识的画皮包装,因而时常需要暴力来收场。 但是回顾西方选票政治的发展,许多现象已表明,西方思想进步的养分已快消耗殆尽。而选票政治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那些利益链顶层的资本贵族和固化在政治体系上层的政治官僚,利用掌控的经济影响力和政治影响力,打造了能够穿透法律缝隙的微杠杆体系,成为了政治游戏中的【开挂一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