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經濟|富人見到商機與騙子看到傻逼 特有理 2024-01-07
如果把金融比作經濟的血液循環這本來沒錯。資本是經濟的血液,金融體系是資本的循環系統。與人體極為相似,當經濟需要快速發展時,資本的循環就必然需要加快;當經濟體系發達時,金融體系的發達就是前提。然而,盡然金融體系這麼重要,為什麼又說現代人類的金融體系是個局呢?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重要並不意味着狀態是良好或健康的。就像人體,如果血液本身含毒,或循環體系運作異常,那麼人體必然是病態甚至危險的。循環越好,危險反而越大。 如果熟悉系統理論就能知道,任何穩定運行的體系都要有自動糾錯功能。這是因為任何系統都會受到系統內部與外部的干擾。內部的干擾來自於體系功能的局限性以及基礎噪聲的存在,也就是現實的體系不可能百分之百完美,這是微觀量子態的不確定性所導致的。並且隨着系統的在時間軸上的運行,量子不確定性的積累在器件的物態層面就表現為老化和變質,在物理運行的規律層面就體現在模塊之間的數理髮散和逐漸失配。外部干擾更好理解,那就是宇宙所存在的各種形式的干擾形式,比如電磁擾動和宇宙射線的轟擊。作為社會體系,科技的發展、認知的改變、價值觀的傾斜、道德意識的漂移等等,都會對社會體系的運行產生影響,甚至質的改變。這就引出了標題所指的金融經濟的運行中,富人見到商機與騙子看到傻逼。 儘管金融系統建立的初衷也許是善意的,但任何社會體系都離不開對人心中的惡意進行屏蔽和清理的機制。而且最關鍵的一個概念,就是系統的維護機制必須是動態且可升級的。比如人穿衣就是對體溫維護的升級狀態,人的排泄就是對廢物和毒素的動態清除。 金融體系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對金錢具有加槓桿的能力。這種能力源自於資本獲利的需求,以及貨幣資源的使用的回報。當金錢可以撬動逐利的雪球,槓桿便隨之形成。 金融始於借貸,宏觀功效就是推動社會的貨幣流動。借貸雙方的初衷都是為了獲利也包括填坑,但獲利是為主導。這種為獲利而不斷流動的貨幣就是金融資本。金融資本一旦獲得充分的自由,賭博遊戲就會在借貸的基礎上以金融的名義應運而生。隨着金融資本成為金權的主導力量,原本資本遊戲的紅線就在不斷踩踏之後被公然抹去。這個紅線就是資本的盈虧擔責只應局限在契約涵蓋的範圍之內,而絕不能將虧損外溢給交易之外的無辜者。哪怕資本的玩法再不道德,畢竟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但如果把賭局的虧損強加給局外之人,就像欠債的賭徒可以盜刷別人賬號,這就徹底摧毀了社會最基本的道義基礎。但是,如今的金融資則是把資本的賭博虧損,以各種明目張胆的方式轉嫁到整個社會,特別是那些根本不參與資本遊戲,辛勤無辜的廣大勞動者們。 拋開眼花繚亂的金融遊戲,化簡歸宗之後,用錢掙錢的方式只有兩種基本形式: 一種是融資借貸。施貸方以利息的形式抽取借貸方的部分獲利,並本利雙收。廣義而言,就是以債權、債務的契約形式構成獲利槓桿,並以此獲利。再簡化後就是:賺你的錢。 另一種就是以機會為誘餌的賭博。金融資本為了盈利,必然把機會賭博設計成局,使得設局的莊家永立不敗之地。為了製造社會的賭博底蘊,除了滿世界羞答答半遮半掩的純賭場之外,打着為社會謀福利幌子的博彩產業就成為了社會化的賭博思維潛意識。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哪怕金融資本的賭局再瘋狂、再無恥,對貪婪無腦的大眾而言則毫無與發財夢的違和感。這種形式再簡化後就是:加你的債。 也就是說,金融的兩大基本目標也可以說是手段,就是:槓桿賺錢,賭局加債。 在上述兩種基本形式之外,有一個不能不說且很微妙金融模式,那就是保險。說其微妙,是因為保險的投保目標並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彌補風險可能帶來的損失。因此,貪婪不是投資保險的原始精神驅動力。而且,保險的形式既能給投保者一份安心和保障,還能確實惠及與自己無關的他人。在宏觀上,保險體係為社會的運行增加了穩定性。最典型的就是醫療保險和機動車保險。這就是系統理論中的容性模塊。那麼相對而言,很明顯,一切以個人盈利為動機的社會行為,必然就是系統中的感性分量。 但是,儘管保險的初衷是為了穩定社會並救人於水火;但在金融資本的貪婪驅動下,保險業同樣被植入了大量的賭博成分。也就是那些濃妝艷抹的保險理財騙局。受牽連最大的,莫過於養老保險和人壽險。 從上面的簡述歸結到本質,在數理角度,金融體系中的作用變量可分為兩種性質完全相反的成分。一種是以盈利為目標的感性成分,另一種就是以穩定生活為目標的容性成分。 任何事物都不是單純的,既同時具有感性和容性成分。金融體系也是如此。其實在數理層面討論金融資本不但有趣,也可以洋洋灑灑數萬言;但這畢竟又脫離了社會認知的基本面。可是,如果不從數理本質進行分析,就會像許多其它金融分析那樣,僅停留在分立的表象上,完全在隔靴搔癢。因此,把數理本質作為邏輯鋪墊就是必要的論證基礎。 概括而言,感性成分是推動系統動態運行的基礎元素,容性成分是保持系統穩定的基礎元素。生機勃勃離不開感性元素,穩如泰山離不開容性元素。單純講感性或容性並不帶有褒貶之意,因為數理體系不講政治和立場。但是從系統運行的狀態評估角度,接近最佳狀態的運行態勢就應該獲得褒獎;遠離最佳狀態甚至導致系統運行在崩潰邊緣的態勢就必然應該貶斥和批判。 人類的貪婪就是典型且對社會行為起決定性作用的感性原素。提高社會的運行動力就必然導致對人性貪婪的不斷釋放和刻意膨脹。壓抑人性的貪婪不是不可能,難就難在感性成分具有跳變反彈特性。也就是跳變式的的社會變革必將導致社會貪婪的極大反彈。這就是日光燈啟輝的原理所在。中國社會從封建跳變到共產,再跳變到官僚資本形態,人性的貪婪攜帶着各種醜惡極致而發。這是我們這代人親眼見證的事實。 世界範圍的資本體系儘管至今還沒有跳變,但為了不斷地逐利,美其名發展,貪婪就被深刻植入了經濟體系,甚至是文化基因中。於是,在貪婪的競爭中,在人類認知的自然分布狀態下,多數人既是貪婪的信仰者和推動者,也活該成為貪婪的買單者和受害者。 從數理角度,金融資本體系在運行中不斷製造出各種危機,且導致人類社會矛盾不斷增加,道德體系不斷崩塌,這就明顯是一種不良的系統狀態。可就是這麼明顯的道理,許多人卻有意或無意地搗糨糊。他們總愛說:金融推動了經濟發展,沒金融怎麼能行?就好像你說:那輛車運行狀態不佳,其中包括了設計的失誤和模塊的陳舊及老化;別人則嗆聲說:沒車怎麼能行?難道你要讓我們都回到原始時代嗎? 有時候,在傻與壞之間,還真難分辨。 待續: 當代金融資本體系具體哪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