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beiqian2016的博客
  暂略
网络日志正文
令人纠结的教会命题作文:“助人为快乐之本” 2016-02-11 13:39:02

    (兼思耶稣的“好撒马利亚人”之比喻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别人澄清:基督教会不同于其它的宗教组织,教会并非是一个单纯宣扬道德,或叫人向善的组织。但是,我们又常常不由自主地从人文/人本主义的立场出发,在教会中宣扬那些与所谓的“道德”或“行善”有关的话题;例如教会之“助人为快乐之本”的命题作文就是一个例子。(谨在此特别申明:助人并非不对。)

    在政治挂帅的中国大地,我从小到大,就被灌输要“助人为乐”。社会学家或心理学家不也都常常讲这一句话吗?信仰佛学的如此说:“助人为快乐之本,行善让你更乐观”。台湾的“儒教联谊会”曾在学校里张贴“四维八德”的宣传标语,其中的青年守则的第十条就说“助人为快乐之本”。国内每逢到了一个特定的日子,就会有党政工作者来教育人们说“助人为乐是雷锋精神的一种表现,是快乐的事。”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我们可以看到太多的诸如此类的例子了。

    再举一例,我们很多时候都会从“助人为乐”,或者“谁是我们邻人”和“爱邻人如同爱自己”等等的道德层面来讲解福音书里那个“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

    其实,耶稣的那段教导(以路加福音第十章为例。经文引自环球圣经公会2015年出版的《圣经新译本》)至少给了我们三个震撼,让我们又一次看清那种法利赛人式的“假冒伪善”的自我标榜。谨让我们作以下的反思。

一)我们能成为“帮助别人的好邻人”吗?

     在经文里,假冒伪善的律法师问了一个当时犹太拉比常问的问题,“谁是我们的邻人?”耶稣借着讲述“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纠正了律法师对“邻人”的定义。耶稣指出,需要他帮助的人就是他的“邻人”。故事中的祭司和利未人看见路上有人快死了,然而,他们的怜悯之心似乎被冻住了,他们无动于衷。相反,倒是那个“好撒玛利亚人”,示范了爱的行动,成为那个可怜的“快死之人”的“好邻人”。

    事实上,那个“邻人(受伤者)”很明显地就在祭司和利未人的眼前,但是“邻人”这个事实并没有让他们产生爱的行动;他们“视而不见”!这里,问题的症结不在于律法师要求耶稣对“谁是我的邻人?”下一个定义;而是律法师缺乏真正的“爱”。耶稣似乎在嘲讽律法师,他的问题应该反过来问才对:“我可以成为谁的好邻人呢?”

    进一步思考,第29节中的“邻人”的意思同第36节中的“邻人”的意思是一样的吗?其实,刚好相反。前者(29节)中,律法师问“谁是他需要帮助的邻人?”。后者(36节)中,耶稣却是在比喻中反问律法师,他能成为“帮助别人的好邻人”吗?那个假冒伪善的律法师显然作不到。

    谨让我们反思一下自己,我们是不是就能成为“帮助那‘快死之人’的好邻人”呢?

(二)耶稣指出“人的无能为力”

    我们很多时候在教会也会像那个律法师那样问“作什么(或者‘怎样作’)才能承受永生呢”?耶稣反问律法师,“律法上写的是什么?” 律法师立刻回答,“要全心、全意、全力、全智爱主你的神,并且要爱邻人如同自己。” 我们常常都会像那位律法师,很会背诵经文。律法师其实早就知道答案是“爱”。可惜他徒有知识,却行不出来。律法师甚至自以为有理地为自己没有“爱”的行为辩解:因为没有人配作他的邻人。【注1】

    耶稣“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是要我们明白,人之所以行不出善或者“行不出律法的要求”的原因,不在于是否明白律法(善,或者道德)的内容和意义,而是在于“知难,行亦难”;是要让我们认识到“人之行善的无能为力”。

    这个故事的重点,不在于关怀社会,扶助弱势,或者爱邻人如同自己;而是在于它是一篇福音信息。它指出旧约的律法并不具备使人行善的能力,因此律法的功能只能是定罪;人没有办法靠着遵行律法来得救。虽然律法的精意就是爱,然而人甚至都没有办法靠着“爱人”而得救。一切想要靠着自己做些什么来承受永生的努力,至终都是流于徒然。

    假如这个比喻的中心思想是要教导信众“爱邻人如同自己,或者帮助别人就能得永生”的话,那么基督教的福音岂不崩解?佛教徒不也教导人们要爱邻人吗?慈济功德会的社会关怀一点也不比基督教会的逊色。如果爱邻人就可以承受永生的话,耶稣基督甚至都不需要降生,人们只要实践旧约的律法就足够了。基督徒当然要关怀社会弱势群体,要有爱邻人的好行为;但是这些行动与“如何承受永生”的救恩没有直接关系。

(三)“好撒玛利亚人”究竟是谁?

    耶稣的这个比喻故事并不是要告诉我们“好撒玛利亚人”是谁。古今许多解经家都认为“好撒玛利亚人”是耶稣,这答案当然正确;因为全盘深入研究这段经文,按照律法师的问题“如何才能承受永生”这个重点来看,故事中的“好撒玛利亚人”的确应该就是耶稣,如此方才符合整本圣经的福音信息,耶稣正是神所预备的救恩。此论点有二个支持的论据。

    第一个论据在于经文“惟有一个撒玛利亚人,行路来到那里,看见他就动了慈心……(33节)”中的关键词:动了慈心(希腊文);这就是整个比喻的关键所在。这个动词在马太福音,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都出现过,都与耶稣(或等同于上帝)相关联,有时被翻译为“怜悯”;例如“耶稣看见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太九36)”;还有在浪子的故事里,父亲远远地看见孩子回来了,就动了“慈心”。“好撒玛利亚人”之“动了慈心”的表现,正是耶稣基督发散出来的爱之光芒。

     第二个论据是从神学教义的层面作出的考量。针对律法师所发的问题,“我该作什么,才能承受永生呢?”。耶稣在第37节中回答他“你去照样行吧!”按照福音的真理,凡是相信耶稣,爱耶稣,并照着耶稣所行为榜样而去作了的人,就能得着永生。能照着去作的前提是已经相信耶稣了。因此推论那个怜悯人的/有好榜样的“好撒玛利亚人”正是耶稣的化身的说法,应该是可以接受的。换言之,除非解决第一个戒命,才能达到第二个戒命;或者说,第一戒命与第二戒命是紧紧地扣在一起的。“因为人不爱他已经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他还没有看见的神。 爱神的人也要爱自己的弟兄,这就是的我们从神那裡领受的命令。(约翰一书第四章20~21节)”

    这个比喻的故事的第三个震撼的地方,实在于犹太教人士所作不到的,却竟然由他们所敌视的撒玛利亚人作了示范;此举实令律法师极为尴尬。律法师原来心中所想,既然祭司或利未人作不到,那么接下来能作一定是咱们律法师(法利赛人)了;可谁知,粉墨登场的最佳主角却竟然是撒玛利亚人。这好比基督徒自视甚高,可哪知,作得更好的却竟然却是别人(甚至是佛教徒),此震撼效果由此可见。【注2】

    耶稣颠覆了我们惯有的从道德层面所作的思考。我们应当反思,助人不是仅仅只为自己的快乐;我们“助人”是履行上主的命令,为的是讨上主耶稣基督的喜悦。更何况,如以上主耶稣基督作为终极的榜样,我们所能“助人”的,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马可福音第一章告诉我们,“耶穌来到加利利,宣讲神的福音,说:‘时候满了,神的王国已经临近了,你们要悔改,信福音!’”(14~15节)。使徒保罗说他自己“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哥林多前书第二章第二节)”。

    所以,“助人”虽然是道德之举,然后并非基督信仰的快乐之本。“耶稣並他被釘十架”的福音才应当是我们的“快乐之本”。

(以上读书笔记兼随想,謹供參考)

【注:

1)参见冯荫坤所著《掰开生命之饼---路加五个独有的比喻》,香港基道出版社,1991,p.18~29。

2)参见蔡丽贞所著《谁说字句叫人死---从释经史看典范的转移》,台湾校园书房出版,2014,p.122~126。 】


浏览(992) (1) 评论(0)
发表评论
我的名片
beiqian2016
注册日期: 2016-02-11
访问总量: 487,021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2024年“为中国家庭教会敬拜自由
· 方济各和三自也是异端,须被澄清
· Trump赢了
· 2024参议院选举:共和党已获51席
· 塔尔西·加巴德和RFK Jr告诉人们
· 华人教会不能在选举中虚伪,骗人
· 美国农民支持Trump(有图为证)
分类目录
【读《圣经·旧约·创世纪》】
· 再读《创世纪》第四十七章(惟独
【读《圣经·旧约·申命记》】
· 再读《申命记》四章/三十章/三十
【读《圣经·旧约·以斯帖记》】
· 8)上帝“出手”(2012-09-27 文摘
· 7)以斯帖和末底改与约瑟的对比
· 6)以斯帖记的神学目的(2012-09
· 5)末底改不归回圣地的后果(201
· 4)为何末底改不拜哈曼?末底改
· 3)以斯帖和末底改是否为正面的
· 2)犹太人有必要在平反后再行杀
· 1)从旧约看报复--当受害者成为
【读《圣经·旧约·约伯记》】
· 真实,独特,智慧的《约伯记》(
· 关于“以利户的苦难观”(2012-07-
· 人的智慧到了尽头,是上帝上场说
· 读《圣经·旧约·约伯记》(2012-0
【读《圣经·旧约·诗篇》】
· 再读《诗篇第十九篇》:颂赞上主
【读《圣经·旧约·以赛亚书》】
· 再读《以赛亚书》第四十章(神对
【读《圣经·旧约·何西阿书》】
· 再读《圣经·旧约·何西阿书》第九
【读《圣经·新约·马太福音》】
· 再读《马太福音》二十一章:凯撒
【读《圣经·新约·路加福音》】
· 再读《路加福音》第三章7~20节
· 以“我们在天上的父”开始每日的祈
· 文摘:撒该和仆人的故事(卢俊义
· 再读马利亚赞美上主耶稣基督的颂
· 接近神圣“悲剧”前的一幕:一个女
· 接近神圣“悲剧”前的一幕:一个女
【读《圣经·新约·约翰福音》】
· 以“我们在天上的父”开始每日的祈
· 再读《约翰福音》第八章39~47节
· 再读《约翰福音》第八章31~38节
· 再读《约翰福音》第八章31~38节
· 关于“灭亡之子---犹大”的若干思
· 关于“灭亡之子---犹大”的若干思
· 关于《约翰福音》第十七章12节中
· 上主是那么爱“这个世界的‘主人’”
· 在他里面有生命,这生命是人的光
【读《圣经·新约·使徒行传》】
· 让全世界都知道-初代教会:以弗
· 彼得在五旬节讲道(教会史上的第
· 以“我们在天上的父”开始每日的祈
【读《圣经·新约·帖撒罗尼迦前书》】
· 再读《圣经·新约·帖撒罗尼迦前书
· 再读《圣经·新约·帖撒罗尼迦前书
· 再读《圣经·新约·帖撒罗尼迦前书
【读《圣经·新约·帖撒罗尼迦后书》】
· 主日再读《帖撒罗尼迦后书》第一
【读《圣经·新约·启示录》】
· 让全世界都知道-初代教会:以弗
【赞美诗】
· 美国乡村音乐:《家传圣经 Famil
· 赞美诗:【三一颂 Doxology】(
【读书/笔记/分享】
· 帝国铁蹄下的复活(文摘,谨供参
· “耶稣受难苦路十四站”,读经默想
· 看报与晨读:德州高中校长家访每
· 《悼林昭》(今天是4月29日,说真
· 在新的一年再次开始学习研读(《
· 再读《马太福音》二十一章:凯撒
· 无法哭泣(文摘谨供参考)
· 《向着有光的方向,往前走》(原
· 知青故事:《在中国长大的“美帝”
· 以“我们在天上的父”开始每日的祈
【杂文/随笔/反思】
· 方济各和三自也是异端,须被澄清
· 华人教会不能在选举中虚伪,骗人
· 柴静访谈《河殇》总撰稿人苏晓康
· Trump被诡异的辩论三打一
· 川普何不主动向Harris列出问题?
· 台大合唱团曲目中的诡异
· 诡异巴黎奥运开幕式究竟是否值得
· 7/13日诡异的特情局
· 只说一句话:有没有“贺粉”?
· 恐怖分子还学习了“地道战”
【信息/文摘/分享】
· 2024年“为中国家庭教会敬拜自由
· Trump赢了
· 2024参议院选举:共和党已获51席
· 塔尔西·加巴德和RFK Jr告诉人们
· 美国农民支持Trump(有图为证)
· 民主党在2024年史密斯晚宴上被脱
· 柴静访谈《河殇》总撰稿人苏晓康
· 台大合唱团曲目中的诡异
· 诡异巴黎奥运开幕式究竟是否值得
· 7/13日诡异的特情局
【无题】
· 文摘:《改革宗立场声明》(2016
· 2018-12-25 无题
· 重观电影【佐罗】(西班牙语,19
· Labour Day 遐思二则
· “在世界上,他也可以做伟大的领
· 文摘谨供参考:《文革前后》
· 人造天国,全面爆发
· 2017-06-05 无题
· 删除
· 转帖共识网就“政教分离”的辩论之
【知青岁月】
· 《鹿心血》(知青回忆录,文摘)
· 文摘:两个女知青的艰难回京之旅
· 《54周年祭 - 曹滨海和他的母亲
· 《那一代北京文人的诗酒过从》(
· 知青回忆录:《曾骥》
· 北京版的“孽债”:《一颗遗落在荒
· 《最后一盏灯火》(转载,仅供参
· 《向着有光的方向,往前走》(原
· 知青故事:《在中国长大的“美帝”
· 知青该不该忏悔(文摘谨供参考)
【Covid-19病毒瘟疫期间的教会信息】
· 黑人牧师反思:我们关于“种族 Ra
· 【保守教会在基督的爱和荣耀里】
· 【耶稣为教会合一祷告】(信友堂
· 《从“李文亮事件”事件看专制的本
· 《危难中的平安》(2020-05-24主
· 《上帝允许新冠病毒瘟疫的发生吗
· 主日(5月10日母亲节)信息:《
· 看报与晨读:德州高中校长家访每
· 《悼林昭》(今天是4月29日,说真
· 《讲实话与讲讨人喜欢的话》(文
【2016年美国大选杂文】
· 就2016年美国总统竞选,在各博主
· 为2016年美国大选感谢上主耶稣基
· 删除
· James MacDonald牧师对美国总统
· 旧帖回顾(与彩虹论坛网友john19
· 教会中的虚伪现象(三):关于“
· 删除
· 删除
· 希拉里-奥巴马带领美国走向堕落
· 西三一大学法学院的法律诉讼事件
【随笔】
· 看看美国主要城市市长的党派
· 《十架:基督信仰之核心 The Cro
· 《这人是谁?是方方的祖父!》
存档目录
2024-12-12 - 2024-12-16
2024-11-02 - 2024-11-05
2024-10-14 - 2024-10-29
2024-09-02 - 2024-09-15
2024-08-04 - 2024-08-08
2024-07-05 - 2024-07-16
2024-06-11 - 2024-06-11
2024-04-25 - 2024-04-25
2024-03-21 - 2024-03-21
2023-11-17 - 2023-11-17
2023-10-10 - 2023-10-10
2023-09-04 - 2023-09-14
2023-08-24 - 2023-08-31
2023-03-06 - 2023-03-06
2023-01-02 - 2023-01-02
2022-12-26 - 2022-12-26
2022-11-18 - 2022-11-28
2022-09-07 - 2022-09-07
2022-08-17 - 2022-08-17
2022-07-20 - 2022-07-20
2022-06-11 - 2022-06-16
2022-05-12 - 2022-05-12
2022-04-06 - 2022-04-10
2022-03-02 - 2022-03-02
2022-02-02 - 2022-02-21
2022-01-28 - 2022-01-28
2021-12-07 - 2021-12-23
2021-11-03 - 2021-11-03
2021-09-17 - 2021-09-20
2021-08-13 - 2021-08-27
2021-07-07 - 2021-07-23
2021-06-13 - 2021-06-13
2021-05-03 - 2021-05-28
2021-04-01 - 2021-04-11
2021-03-06 - 2021-03-30
2021-02-02 - 2021-02-28
2021-01-06 - 2021-01-31
2020-12-07 - 2020-12-26
2020-11-02 - 2020-11-30
2020-10-11 - 2020-10-28
2020-09-09 - 2020-09-28
2020-08-21 - 2020-08-21
2020-07-01 - 2020-07-28
2020-06-03 - 2020-06-21
2020-05-01 - 2020-05-31
2020-04-04 - 2020-04-29
2020-03-07 - 2020-03-30
2020-02-06 - 2020-02-20
2020-01-01 - 2020-01-31
2019-11-18 - 2019-11-22
2019-10-01 - 2019-10-16
2019-09-25 - 2019-09-29
2019-08-05 - 2019-08-22
2019-07-01 - 2019-07-23
2019-06-20 - 2019-06-25
2019-05-16 - 2019-05-16
2019-04-04 - 2019-04-30
2019-03-09 - 2019-03-14
2019-01-11 - 2019-01-17
2018-12-02 - 2018-12-26
2018-11-06 - 2018-11-18
2018-10-05 - 2018-10-19
2018-07-12 - 2018-07-17
2018-06-08 - 2018-06-29
2018-05-09 - 2018-05-28
2018-04-04 - 2018-04-25
2018-03-06 - 2018-03-23
2018-02-01 - 2018-02-16
2017-11-07 - 2017-11-07
2017-10-30 - 2017-10-30
2017-09-04 - 2017-09-04
2017-08-08 - 2017-08-08
2017-07-06 - 2017-07-28
2017-06-05 - 2017-06-30
2017-04-17 - 2017-04-30
2017-03-22 - 2017-03-24
2017-02-11 - 2017-02-11
2017-01-02 - 2017-01-29
2016-12-06 - 2016-12-31
2016-11-09 - 2016-11-16
2016-10-07 - 2016-10-18
2016-09-06 - 2016-09-29
2016-08-15 - 2016-08-31
2016-07-01 - 2016-07-27
2016-06-02 - 2016-06-26
2016-05-06 - 2016-05-16
2016-04-04 - 2016-04-26
2016-03-02 - 2016-03-22
2016-02-11 - 2016-02-24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