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人生
六:随笔拾贝 28 闲聊国内沧桑巨变 ( 上 ) 作者 若云
笔者是在很“热闹”区域买的房子,进小区像林间小村庄,出来就是繁华街道与商场;房子周围有三个大公园,十几个健身房和高尔夫球场。一天,在密林深处的高尔夫球场散步,见一位东方男,正在跑步练身。这是住在这里十几年来的第一次见到亚裔,有点好奇,又不便多问。有趣的是,他跑到我们面前停下来,自我介绍说:
“我来自上海,在这里的XXX大学读研究生三年,现在XX企业工作。”由于他的大学和企业都在笔者工作的医院附近,又因本人毕业于上海第X医学院,太太也是上海人,自然就比较亲切。在他的邀请下,我们到了他家,成了朋友。这二人结婚多年,有个儿子,现在外地工作。
这对夫妻对人很热情,男的叫陈伟,女的叫刘芳,都是上海人。男的在广州某大学毕业后,于九十年代初到美国,研究生毕业,就在他大学旁边的一个不大的工厂里工作,他自己告诉笔者,相当于国内的街道企业。他太太闲不住,到处打杂做零工,后来在一家养老院工作,总算全家安定下来。他想邀请笔者一起到国内做生意,笔者告诉他对此没有兴趣,就没有继续谈下去。
邓小平在中国搞改革开放,随之而来的美国企业转移到中国各地,陈伟的小工厂也到了上海。由于他会说中国话,又出生在那里,所以第一批就回到上海,他的主要任务是招收廉价工人。她们走了,加上瘟疫,我们断了联系好几年。一个月前,在一超市购物付钱结账时,突然后面一位男人走过来问: “你是X医生吗?”虽然久别,但很快意识到是小陈,久别重逢,我们在门外谈了很久,主要是说了三件新事:
一是他跟我一样,已退休; 二是刘芳母亲病重,已卧床七年。虽然雇了一位全职家政,但她经常到外面去打工赚钱,夫妻二还得轮流回上海照顾妈。 三是由于没有入美国籍,只有绿卡,所以二人都按规定,必须每年在美国住够六个月才能保住绿卡,以便将来入籍。这样就造成夫妻二人,一个在美国为绿卡住够六个月,另一位在国内照顾老母亲六个月,然后互换位置。
笔者觉得来美快三十年,夫妻长久分居,生活依然如此艰辛。我们心里十分同情,很难过也不太理解,但又不便多问多说什么,于是相互告别回家。
一周后的一天,突然接到刘芳的电话说,她已从上海回来,希望安排一时间,大家聚聚聊聊。我们立即回电话,由我们邀请她们下周二到Panera咖啡馆去喝咖啡、吃点心。没有想到,我们坐在一起,竟然谈了三个多小时,好像还有很多话没说完似的。这三个多小时,几乎全是听他们二人谈国内“新闻”,现归纳概述如下:
1、过去称年轻女性为“小姐”,后因有坐台小姐之嫌而改为“美女”,现在又变了,要叫“小姐姐”,年纪大的没有变,还是叫阿姨。 2、在国内封闭隔离期间,回中国入境后,就地隔离十五天、他安排你住宿吃饭,你付钱。回家后,还要自我隔离一周。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