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乡建设日新月异,令世人刮目相看。谁也不能否认,今天中国的综合国力日益强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总体上得到普遍的提高。
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不少令人担忧的东西。
担忧之一是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城乡发展中缺乏总体和长远的规划,重复施工,造成极大的浪费,以及环境的污染。回国的时候,我见过好好的道路,在不同领导任上把街心岛改了又改,到最后竟然变成街心墻,使一边行驶的车辆看不到另一方向的车辆,别提多别扭。在美国,街心岛多种上绿树,间隔着温馨的鲜花或朴素的草地,一建好了就少有改动。在一边行驶的车子对另一方向的交通流一目了然,使行车者对交通状况心中有数。我们很多地方领导也常常出国考察,为什么不能借鉴一下外面好的城乡建设经验?工程的重复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从很多地方公寓的建设也可以看出来。二三十年前建的公寓,很多早己成为问题楼房,拆也不是,不拆也不是;十几年前建的房子,也早己过时。当然你可以说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人们欣赏水平的变化,眼光变高了,要求也高了,当初建的楼房今天看来当然不够档次了,可以理解。但我们在快速发展的时候,的确需要有全局的考量和长远的眼光,才能拿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建筑来,以避免重复施工的严重浪费。我个人认为,城乡建设宁要质量不要数量,要尽量少建或不建拉圾工程。要建设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工程,让它们经历世纪苍桑仍巍然屹立。
担忧之二是很多地方或民办企业只顾经济效益,不尊循国家领导人早就提倡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号召,企业生产不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排放大量废物废水,严重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母亲。这些企业对环境保护部门应付有术,接受检查时做个样子,检查一过就依样画葫芦。而不少地方政府为了追求产值,对这样的企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环境监督和立法也不尽完善,给只顾盈利不顾社会公德的企业以可乘之机。长此以往,我们将把自己的居住环境变得对我们人类自己越来越不友好,充满高危的污染源,要付出子孙后代也难以尝还的代价,到头来是害了我们自己。
担忧之三,是人们多更多地关心自己家居的美化,对公共场合的环境卫生视若无睹。曾经饱受几代人同挤一狭室之苦的中国人,一富起来,公寓买了一套又一套,一发而不可收,加上最适时的装修,摆上最美观的家倶,还配上最高档的电器。家居环境改善了,公共环境却不同步。明明是环境优美的江滨大道,却杂草丛生,上面到处可见行人丢弃的纸肖,塑料袋,汽水瓶以及其它废物。更有甚者,常常有人把成袋的拉圾丢在街心。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在于硬实力的增长,还在于软实力的积蓄。总体公民素质的提升,是一个国家走向强盛的重要因素之一。
担忧之四,也是心中很大的遗憾,就是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的同时,昔日的家园变得面目全非,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建筑和文化遗产严重流失。记得我的家乡,在文革的浩劫中,己把那绝无仅有的两座古老建筑八角楼和水关亭以极为荒唐的理由加以拆除,那时我只有几岁,但儿时对那两座建筑的记忆极深,至今仍牢牢印在脑海中。改革开放之初,看到到处掀起的建设高潮,的确无不深受鼓舞,但一年又一年过去,每次回国,真的有一种家园何在的惆怅。儿时的韩江两岸,成片的野芦苇青翠芬芳,清沏的江水流过金色的沙滩,我与小伙伴常常在江中戏水玩耍,而今天,这一切均被江边远远称不上高雅的楼房代替。今天的孩子们有了良好的居室,有游泳池,却体会不了我儿时融合与大江里,憘戏于自然中的那种快乐。还有记忆中的潮汕民居,狭窄的小巷深处,一座座厅堂室埕齐全的幽静民居,如今已所剩无几。历史的产物一经失传,无法复制,失之无可复得,这是整个民族的遗憾。中国有些地方,做得比较好,如江南的水乡,如山西的平遥古城,这些地方的领导在保护民族文化方面可谓立了大功。我看过欧洲的很多古城,几百年的老房子坚如盘石,错落在整洁的石径上,房子周围开放着鲜花,真是美不胜收。那时我就心里幻想着,中国城乡建设中,如有什么地方的行政当局能够把旧城或旧城的某个范围全部保留起来,作为文化遗址好好加以保护,而在旧城之外另择佳址建设现代化的新城,那么他们就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大功臣。如今我们已经快速发展了,还会继续发展,但我期望看到,我们在经济建设中,具有更加全局的眼光和远见,具有对民族未来更加负责任的历史感和文化感,更好地保护古老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部比较完整的民族发展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