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大半年的准备,包括申办资料的准备,和各国国家代表的联系,以及去欧洲和美洲的穿梭外交,剩下的事情就是在2004年8月的世界会议上去争取了。为了表示重视,我们部门派出了一位重要的领导领队,再加上另外部委的一位领导,和我们底下N个罗罗兵,组成了一个浩大的代表团,去参加学术会议,同时也是为了争取申办的成功。 主要的会议是在2008年8月初于加拿大的温哥华召开,之前,因为中美合作的年度交流,我们代表团的一部分提前去了美国的夏威夷,参加了3天的中美合作交流会议,然后从夏威夷直飞温哥华。温哥华的会议从8月2日开始,6日结束,其中决定我们申办的国家代表会议是在5日,也是一个星期四召开。 在迎接答辩的最后几天时间内,我们一方面准备讲稿,另一个方面利用剩下不多的时间,发挥我们代表团成员和华人留学生的作用,并分利用以往的国际关系,尽量多做工作。这些工作,虽然有点临时抱佛脚的感觉,但是在结果没有出来之前,谁也不敢放松,还是需要不停地努力的。 答辩的当天,经过抽签,我抽到了第二位,时间是演说30分钟,回答问题15分钟。经过充分准备的我,按照当初的计划,提前不到30秒完成了我的答辩演说,然后是回答各位国家代表的一系列问题,其中主要的就是费用、签证、饮食、旅游和交通。我们按照事先准备的内容做了详细的回答。 漫长的一个上午终于过去,法国、我们、印度和台北的答辩在午饭的时候才结束,而投票要到午饭之后才进行。怀着唐突不定的心情,吃着看似有味、嚼着无味的盒饭,心中盘算的是对下午投票结果的希望。在最后投票之前,我们参加申请的4家从会场退出,剩下的各位代表经过详细的讨论,然后投出了最后的结果。 终于,我们被喊了进去,我第一眼就看到了白板上写着的数字,台北3票,法国10票,我们27票,而印度只有5票。我们第一轮就以超过半数的得票顺利地取得了下一届国际会议的举办权。看到这样的结果,我们在会场内的几个人真的是非常激动,终于,我们努力了近1年的工作有了结果,这也是我们专业多少年来期盼的结果,经过3次的尝试,终于在我的手上成功了,我浑身上下都洋溢着激动的情绪,感染了身边的很多人。 知道结果之后,我们马不停蹄地赶回等待消息的房间内,在第一时间告诉了我们申办团队这个好消息。虽然之前心中还是知道我们最后会成功的,但是,当其成为事实的时候,大家仍然是忍不住的激动,却不知这件事情给我们未来4年带来了多少额外的工作量。 第二天,是这个2000多人会议的闭幕式,按照惯例,下一届的申办国有5分钟的时间,给自己的国家做广告。在高度的兴奋之中,我操纵着还算可以的英语,即兴很好地发挥了一次。在这个短短的广告之中,我那年轻气盛的气势被表露得一览无遗,以至于等到会议结束之后,我在日本的一位老师很好心的提醒我:你是否说得有点过? 4年后的结果证明,我当初的预想还是有点保守,谁知道中国那几年的经济和国家收入是那么的强劲,而在会议开始不到半年的时间,中国居然遭受了一次几十年不遇的地震大灾难,使得2008年那次会议的各项指标都成了这个学术会议历史上的记录。 最后给大家贴一段我在闭幕式上被同事用照相机摄下来的即兴发言。今天来看,我自己都觉得奇怪,当初怎么那么有激情呢?几年不到的时间,我是否已经早已走出青壮年,进入日落西山的领域?无论如何,那是一段自己经历的真实,还是留下来作为纪念吧,毕竟,我给中国的这个领域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康庄大道。 因为不想重复上传,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用这个URL观看我的一段录像(http://www.youtube.com/watch?v=UFnWJ87F4fU) 海归记事(12):美洲穿行散记 海归记事(11):欧洲的穿梭外交 海归记事(10):申办数千人的学术大会(一) 海归记事(9):为了项目对阵领导 海归记事(8);中国的科研资助介绍 海归记事(7):空中画馅饼 海归记事(6):不了了之的国籍问题 海归记事(5):北京餐馆导读 海归记事(4):行业规划中和数院士对阵 海归记事(3):通过老大的考核 海归记事(2):第一次参加国家科技规划的编制 海归记事(1):高调归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