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人的贫穷基因 吾 丁 去年秋天我看到这么一则消息。说郑州近郊区,有个农民承包了一块农业科学种植园区,说白了就是种地。他种的白薯因为错过了收获季节,怕20万斤白薯烂在地里影响秋后种麦子,下决心放弃。于是登了一则广告:开放自己承包的农业园区,大家可以把地里的白薯免费挖走。 开放时间是早上9点,结果周围的人民早晨7点就把园区围了个水泄不通。慢慢地不耐烦起来,开始大喊大叫。园主没办法只好提前开了门。眼前的景色把他吓坏了——成千的男女老少,手拿铁镐铁锹各种工具,大小口袋箩筐一应俱全,呼啸而至,一拥而上,不大的功夫,20万斤白薯一扫而光。 迟到的人自然心生不满,不依不饶,进而对园主叫骂起来,说他欺骗。园主早已被眼前的群众们吓得六神无主,只好说,那我把自己旁边的菜地也开放,委屈你们随便拔点菜吧。众人欢呼一声,呼啸而至,一拥而上,不大的功夫,几亩菜地里的菜也一扫而光。 原文配有一组清晰而精彩的图片,河南人民奔走相告,喜获免费白薯。看上去,男女老少们一个个喜笑颜开,衣装整齐,面色红润,绝非饱受冻馁折磨面色青紫骨瘦如柴之可怜难民,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腾飞物质丰富的成果,分明写在他们脸上。转念想一想,北方人都知道,白薯这种大宗农作物,是一种低级作物,高产,但决不是可以作为主食的东西。也不值钱。就算你挖了1吨,其实并不能换来几个钱。可是大家仍然奔走相告,趋之若鹜,好像捡到了一个天大的便宜。这么点白薯,果真能给你带来财富么?令人困惑不已。 有人说,河南相对来说历来是个穷地方,或许那里的人民的行为可以理解为穷怕了。且慢,我昨天在网上又看到一则新闻,惊得我眼珠子掉了一地。 题目是,杭州灵隐寺向众人发放免费的腊八粥。下边我就不详细解释了,相信大家已经猜到我要说的内容。 大家猜的不错,我被那一组照片震撼了。灵隐寺山门内外,挤满了前来喝粥的人民群众,用万头攒动来形容,一点儿都不过分。幸亏有人维持秩序,才避免了互相踩踏的悲惨结局。台阶上挤满了人,摩肩接踵,水泄不通,黑压压一眼望不到头。 河南历来不富裕,有些穷根儿,还勉强算得上一个理由。可是杭州呢?那可是全中国屈指可数的鱼米之乡,自古以来的富庶之地啊。谁敢说杭州也是穷地方,当心出门被车撞成两截。然而怎么样呢?你看那黑压压的人群,真有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架势,很多人把家里煮饭用的锅都拿来,准备大干一番了。 各位,我的话还没说完,我再给大家说一个今天看来的新闻。说上海来的女富豪,在加州看海景豪宅,赞赏不已,大手一挥,一口气买了12栋,1000多万美金一次付清!令当地房地产公司的人目瞪口呆。 抢白薯或者抢腊八粥,直到大手一挥买12栋豪宅,在我看来,其共同点都是因为有一种可以称之为穷鬼基因的东西在作祟。前者是草民阶层,对于一点点微不足道的物质,也要争个头破血流;后者显然是脱离了日常物质需求压力的富裕阶层,仍要用这种强大的物质保证,来加强自己心理对于贫穷的惧怕。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我不怕,我有的是钱。 诸位,上述两个例子给了我很大的胆量,让我有充分的信心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从黑龙江到海南岛,从河西走廊到连云港,在辽阔的祖国大地上,只要有类似的免费供应,就一定有相似的争抢场面:这是一个民族的基因问题。 如果我记得不错的话,根据马嘎尔尼的记载,当年英国使团的船停在大沽口海面,清帝国政府每天派人运送大量的猪羊鱼虾各种食物上船供他们食用,因为供应量太大,朝廷又不肯减少因有关帝国荣誉,那年头又没有冰箱,英国人只有把无法保存的多余的食物投入大海。结果他们看到,大清帝国的子民们冒着淹死的危险,争相前来打捞那些食物。英国使者感叹道:表面繁荣不可一世的大清帝国,他的子民们却如此贫困,毫无尊严,令人震撼。 请允许我武断地假设一次,今天,英国使者如果把食品投入大海,天朝的子民们一定仍然冒着淹死的危险,争相前去抢夺,与他们的先祖在200年前的作为毫无二致——我绝不相信连白薯和腊八粥都要争抢的民族,会对猪肉羊肉海鲜河鲜无动于衷。 偶尔看到网络上有人夸夸其谈,说胡适之博士当年鼓吹全盘西化是如何荒谬,说中国人民的绝大多数到现在仍然不接受全盘西化,已经雄辩地证明了全盘西化是何等的梦呓,云云。联想到上述的例子,我猛然想到,这位聪明的中国人提出的问题,或许恰恰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全盘西化地引入欧美的政治制度,对于这样一个有着深入人心的穷鬼基因的民族来说,的确是一个无法想象的事情。跟这样一个民族谈论政治制度改革的话题,纯属鸡同鸭讲,不如给他几块免费的白薯,或许对他更有现实意义。 2013/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