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勤德:看《李总理答记者问》遇到的九个难题 看了《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遇到一些没有弄懂、想通的难点,现将其归纳成九个方面的问题,提出来请求得到解答。这些问题既关系国家命运,又涉及每个人的衣食住行,当然值得大家关注、讨论。 第一,中国最大、最根本的贫富差距在哪里? 《答问》有这样一个提法:“城乡、区域两个最大的差距”。然而,1988至2007年,人们在收入上最高的10%和最低的10%之间的差距,从7.3 倍上升到了23倍。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说,我国月收入2000元以下者占90%。可见,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当低。世界银行证明,“中国的基尼 系数2011年已经提高到0.57” [《国内生产总值与中国》,第23页],几乎超过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上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些,都已得到客观实际的反复证明并在绝大多数 人中形成共识。可见,暴富者和老百姓的差距,阶级之间的差距,才是最大、最根本的差距,而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只是它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缩小这种最 根本的差距,是不是应当把共富改革放在首位呢? 第二,怎样理解“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多年来在医疗、教育、住房等领域搞的市场化改革,致使老百姓看病难、住房难、子女上学难。对于他们,能不能说这是红利呢? 《答问》主张在对国有企业的改革中要继续“推动民营资本顺利有效地进入金融、能源、铁路等领域”。这是否会使人联想到,去年时任世界银行行长的美国政 客佐利克给中国制定的国企进一步私有化计划;国资委负责人针对当时进一步瓜分国企所说的这涉嫌颠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类事情? 《答问》强调,“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问题是怎样把握这个度; 能不能照搬西方模式,搞小政府大社会; 应不应当在现阶段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和人民政权对国民经济命脉的掌控? 谈改革,应不应当首先问一问“资改”还是“社改”[因为改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资改”决不会给人民带来长远的根本的利益]?应不应当问一问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等等,会不会带来红利,如果也会,为什么没人提? 社会主义是我国整个的思想体系、社会制度、历史阶段,即使是“社改”,也只是完善制度的一种手段;社会主义是一场全面、彻底、长期的社会大革命,改革 只是其中的一项工作。所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包括发展中国。要说最大红利,能用改革取代社会主义这个亊业整体吗? 第三,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城镇化道路? 前些年的城市化,造成的“城市病”如大批农民在城市间自由流动,加剧了社会不稳; 两亿多农民工既在城市受到歧视,又给市政造成不小的压力,等等。同 时,还造成了“农村病”如种地者基本上是妇女和老人,平均年龄57岁; 拆迁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土地流转成了新的圈地运动,使国有土地这一块最大的公有 资产进一步私有化、外资化。可见,城镇化的要害在于资本主导还是农民主导; 根本在于如何对待农民。搞西方国家那种资本主导的城镇化,自然会带来一系列严重 问题。对这些失误,应不应当以改革的精神追究责任呢? 片面、过分地强调以城镇化为经济增长点,看不到通过共富改革,恢复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使农民工及其他职工的实际收入在几年内大幅增加,使几 千万下岗职工这些建设共和国的功臣每人每月增加成千元的补贴,使物价保持基本稳定,最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最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最能提高购买力扩大内 需,这是不是重大失误? 中国现在有八千个村子如华西、南街都在坚持搞集体化,河北省的周村人民公社更是这样。它们本身就实现了城镇化。毛主席曾经说过,中国的光辉灿烂的前景 就在于农村社队企业的发展。因为它使城镇化有了经济支柱。所以,“三农”问题的核心是集体化,城镇化的前提和途径是以此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难道说这不是 真正的社会主义城镇化道路吗? 第四,怎样做才是忠诚于宪法? 《答问》说要“忠诚于宪法”,保持“对法律的敬畏”,这当然好。可是宪法明确规定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规定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要坚持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自由,可是现在为什么却出现了公有制丧失主体地位,工农成为弱势群体,几十家爱国网站被封这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现象?与此相 反,对在今年的新年献词里依然敢鼓吹宪政即西方民主的南北两家报刊却姑息包容,这又是为什么呢? 第五,“人人平等”和“公平竞争”的含义是什么? “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答问》这句话的含义,是需要弄清楚的。家庭背景,实质上指的是阶级成分。在阶级社会中, 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卖国者和爱国者,是存在着你死我活斗争的,怎么能给敌对阶级如买办资产阶级分子提供为非作歹的机会呢?给他们提供剥削、压迫工农和 其他劳动者的机会特别是卖国求荣的机会,还会有劳动人民和爱国者平等的机会吗? 《答问》还说,不论“是国企、民企还是个体经营者,只要靠诚信公平竞争,都可以获得应有的收获”。事实是,它们在许多前提条件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平等。 例如,私营企业在行贿手段及程度等方面,特别是外资在享受优惠政策等方面,甚至于超过古今中外的殖民地。在此基础上能实行公平竞争吗? 宣扬超阶级的“平 等”、“公平”,是否带有普世价值的烙印呢? 第六,这算不算做到了“腐败和政府的信誉水火不容”? 《答问》不仅指出“腐败和我们政府的信誉应该说水火不容”,而且保证“让腐败行为、腐败分子依法受到严惩,绝不手软”。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却是: 世界著名的大报揭发的大案应不应当以最快的速度查清?对老百姓公认的最大老虎敢不敢严惩? 如果不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信誉会怎么样呢? 第七,食品安全问题的治本之策是什么? 《答问》认为,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那么真正当作天大的事来抓,是否应当采取治本之策,实事求是地分析一下建国前30年食品安全问题为什么较少, 现在问题这么多和私有化、市场化、政府职能最小化是不是有根本性的关系?是否应当追究大量进口美国转基因大豆这一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的责任? 第八,这样“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行不行? 共产党人坚信的大道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马克思主义;要坚持的唯一正确大道,是社会主义道路。一个党和国家的领导人讲人生大道能离开这些吗? 硬要离开这些搞自己的人生大道,那会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 人民的根本利益,当前集中体现在是否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以保证他们能够共同富裕上; 体现在是否实行大众民主,以保证他们能够成为真正的主人公上。以民为本是不是应当从这里入手,反思过去,面对现实,开辟未来? 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即为人民谋幸福,而决不是为剥削阶级及其走狗服务。相反,打倒他们正是解放被压迫人民的表现。大讲“救美国就是救中国”,“包容异质思维”等等,这样去利天下,究竟对谁有利? 应当怎样对待这些宣传? 第九,根据什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中国人的信条”? 《答问》极力宣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中国人的信条”。拿战争来说,即使我们不喜欢,但是当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也要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才是真正的中国人的信条。这时如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抵抗反而帮助侵略者,便是汉奸卖国贼。把汉奸的信条当作中国人的信条,对中国人意味着什么呢? 从这九个问题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本身,便不难看出来搞清楚此类是非的重要性。所以,诸位都理应重视这场大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