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出了个毛泽东
秋石客
关于毛主席的评论、文章、著作不少,世界各国的学者也有很多评论、著述。从表面上看对毛主席的研究好像是差不多了,但实际上照我的看法还差的很远。差在什么地方呢?用什么视点去看待?在我看来,文革的时候有一个流传比较广的话,就是研究不上书的毛泽东思想,而对此方面的研究差的最多。毛泽东从一个山区普通的人家走到中南海是很了不起的,从中南海又重新走到人民大众一边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更加了不起。去韶山的人都知道,他的家境最多是个富农,出来后成为影响全世界的伟大的历史人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是什么东西起作用?他的思想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特色?怎么评价?这是需要长时间做研究,需要将有关主席所有的文献读完,才能做得大气。我手头资料不是那么多,去做一些探讨,争取把主席的问题、思想的精华进一步挖掘出来,等于是
我对毛泽东整体的认识。建国前的毛泽东思想和建国后的毛泽东思想是连贯的,毛泽东思想是一个整体,毛主席思想前后是连接的。
一八九三年,毛泽东诞生于湖南韶山。那里交通直到现在也不很好,过去,毛泽东家乡的环境,交通很不发达,消息比较闭塞,有的书上讲慈禧太后死了很多年,韶
山那个地方才知道,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很难出人才。毛主席在里面生存繁衍,走出来很不易。韶山数千年没有出过很有名的人,一下子出了个名扬四海的毛泽东,
有一种偶然性,当然,也有必然性。
为什么会出毛泽东?跟毛泽东的个性特点、跟他从小的特别素质有关系。我看出来有几个特点,一是受他母亲影响较大,他母亲信佛,毛主席一生行善,关注大多数的人,这个观点始终没有改,是不是佛?佛是普渡众生,马克思是解放全人类,本质差不多,属于解读方式不同,信佛是毛泽东信共产主义的思想基础。二是毛主席要做好事,不是简单地撺掇大家行善,他要进行斗争,表现在做好事用斗争的方式完成是毛主席的特色。斗争的方式很多,从小在家里跟父亲的父权斗就是一个典型,他不愿意受家族不公正的待遇,以投河自杀逼其父让步,这是最早的特色。三是主席从小的胸襟就与众不同,说他是天才还是什么,很难解释。有一首诗表示他的内心世界,1906年,毛泽东13岁,写七绝《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这首诗最早反映出毛泽东的自信的领袖意识。这种素质主席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这种模糊的伟人志趣促使他走出了韶山。正因为如此,所以家里给他铺了路,叫他发财致富,他没兴趣。
毛泽东早年对自己究竟要干什么也是模糊的,我们要历史地去看毛主席,不是后来的那种神话,我反对那种单纯把主席当神一样看。主席当过半年兵就不干了,
求学的时候考上过湘潭中学也离开了,都不合他的胃口。少年时选来选去最后找到的归宿就是长沙师范,当时的主席思想境界就是教育,当老师,相信教育治国。他跟鲁迅有很多东西是相通的,鲁迅想当医生救人,后又想教育救人。
可以说,成大事者,都要经过一些选择。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胸怀大志,想有奋斗目标,选什么职业为社会服务,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路很宽,主要也是经过不断的摸索。
从学术上看,毛主席思想有过很多变化,主席在少年和青年时期,特别强调人的意识作用、主观能动性,他的《心之力》文中认为,万物心最大,如想宇宙有多
大就多大。举个例子,假如宇宙是1万平方,心可想2万平方,思维是超越时空的。这个观点影响了他一生,人的一生成败取决于什么?不但取决于周围的物质条件,而更取决于主观努力去奋斗。后来他就形成了一套“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 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为有牺
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毛主席也很重视身体锻炼,认为如果身体不是很健康,大脑发达也困难,所以他有意识地锻炼自己,不但锻炼自己的身体,还锻炼自己的意志,很多书上写着,
毛泽东专在闹市看书,锻炼自己的思想集中能力;毛泽东在下雨的时候,别人都打伞或在屋檐下避雨,他兴奋地跑出去了,号称淋浴;大热天的时候,别人都乘凉,他去暴晒,叫日光浴;刮大风时别人望风而逃,他却迎着风狂喊一气,美名叫风浴;他还创造了锻炼身体的方法,健身操。
毛主席念书的时代就表现出与众不同。他定位志向比较高,叫“改造中国与世界”,按照他词的说法就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目空一
切。这个大志向定下来以后,怎么样改造中国与世界自然要去想。他在很早的时候关心国家大事,看了很多名人传记,也看关于国家大事、政治方面的书,对中国的前途命运、中华民族被动挨打的状况心急如焚,对国家不健康的东西感觉很忧虑,想办法解决。怎么解决呢?他找一些朋友去探讨。毛主席年轻的时候很重视知行统
一,他不是想想而已,不像我脑子里成天想国事,想多少年了也不见行动,毛主席一般想到这事,认为该做就马上去做。像他想征友,交朋友,就贴小广告。毛主席贴小广告交朋友的方式,正常人想是神经病。可是你看他交的几个朋友,有一个后来成为共产党分裂主义的头子罗章龙,还有很多后来都成为咱们国家重要的历史人物,如李立三。他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不受老师左右,不受社会左右,一切为我左右。他认为将来不想当画家,画画干吗?但得交作业,他拿一张纸画半个圈画一横,
叫壁海见日,他就应付。他将来要写文章,所以下工夫,写一手好字好文章。主席古稀年后,那么大岁数,对古文、唐诗、宋词的一些精髓能倒背如流。
毛主席上学时代的严谨精神,《恰同学少年》里面写了不少,当然没有完全彻底深入的挖掘,主席在青年时代就探讨天下大事,他自己敢发议论,贴大字报:建
议康有为当总理,梁启超当外长。对此,庸人会说,你一个穷书生,凭什么建议?你算老几?认为是皇帝、大人物才可以论国事,可以建议。毛主席当时狂热地拥护康有为的改革,是改良派。
在五四运动前夕,国内思潮比较踊跃的时候,毛泽东也受各种思潮影响,曾经受无政府思潮影响比较大。他搞湖南共和自治,反对大一统,和后来的认识完全相反的。中国有些右派写文章说中国坏就坏在哪?中国如果春秋战国不统一,像欧洲发展似的,肯定比秦朝统一好多了。主席当时想先把湖南搞好。
有人说毛泽东不懂资本主义,大错特错!哪个右派搞过毛泽东的五权分立资本主义试验?毛泽东在湖南就搞过五权分立,比资产阶级的分权还彻底的分权制度,毛主席早就探讨过了。因为左派势力不够,大家支持力不够,才有说毛主席没出过国,对西方资本主义不了解的胡言乱语。
毛主席曾是狂热的拥护资产阶级改良的人,后来又是狂热的拥护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思想。毛主席做研究,成不成做实验,实验后不行很快就放弃了。对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东西,主席认为不对的东西也迅速地放弃,后来发展到放弃传统社会主义。总之,毛主席在长沙求学的时候,他和他的同学做了很多事,组织“新民学会”,
搞“驱张运动”,创刊《湘江评论》,在湖南、甚至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
主席思想发生根本性的转折原因是什么呢?在什么时候呢?在“五四”前后,因他的老师有一些关系,毛泽东到北京了,当北大图书馆管理员,主席自己说地位很低,大教授见了不少,跟人家打招呼有人不理他,主席受过屈辱。对此,有些右派跟我讲,毛泽东对知识分子仇恨,源于北大,实际不是那么回事。主席在北大受
教育是比较关键的,北大有几个人,比如陈独秀、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使他接受了新的思潮,当然他没有看多少马克思主义的东西,按他自己的说法就是读过考茨
基的《阶级斗争》,马、恩的《共产党宣言》等,还有哲学著作。这个很关键,毛主席在不断地探讨真理,一下子就被新思想吸引住了,主席就说北大当图书馆管理
员的时候,已经坚定的成为共产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他想改造中国的世界,他想实现母亲的理想,让全世界人民、全中国人民过上好日子,得有方法,方法就是
马克思主义指出的道路,他认为这个是比较正确的,怎能说毛主席恨北大知识界呢?毛主席很快就回湖南,组织了共产主义小组。现在谁能说在北大清华开一段革后
命课,回去就要马上组织青年学习小组,开始探讨中国革命呢?毛主席就能做到,回去就组织学习小组。到20世纪初,苏联十月革命成功以后,有了新共产国际,
叫第三国际,共产国际愿望就是要世界革命,要中国也革命,让中国也成立共产党。因为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工作过,和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有联系,所以成立共产党才能挂上钩,否则,可能一大就轮不到他参加。另外,你挂上钩了,没有共产主义小组怎么去?因有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所以主席后来发展到开一大的
时候去参加了。关于一大的毛泽东,文字记载没有过多的材料,主席在一大上讲过什么,有什么想法,不会有过大的遗漏,主席那时还不著名。因为拥毛时代、就是文化革命的时候,也没有找出什么资料,证明毛主席左右了一大,没有这个事,主席在那里是秘书,负责抄抄写写,主要是外国人发言,按照共产国际要求确立了共产党纲领、策略等等。二大主席没有去开成,本来通知他去,因为路上东西被偷了,到了上海找不着地方了,白跑一趟。
毛主席整个的成长轨迹:信佛、想做好事、敢于斗争、支持康梁变法、搞共和试验、参加五四大潮、组织新民协会、由无政府主义等不确定信念转到马克思主义立场,这个变化是不断的变化。林彪说毛主席是天才,主席不承认,说我不是天才,我一开始信孔夫子,实际上意味着他的成长过程是不断变化的,主要是实践的认识水平不断提升。
一九二一年以后,毛主席逐渐进入了政治中心。二十年代是中国的特殊时代,辛亥革命没有完全搞成功,形成了南北对峙的格局。国民党比较弱,共产党也比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国共两党联合起来组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讨伐北洋军阀政府。这时候主席做什么呢?他以共产党和国民党双重身分当了一段很重要的代理国民党宣传部长,也就是玩笔杆子,鼓动宣传。在这个期间,反映出两个东西是教条派难理解的。有左倾派说主席是彻底革命,这些左倾派不了解历史,毛泽东在对国共合作的问题上肯定是积极的,如果不积极不会让他当国民党中央执委员会候补委员,不会让他当国民党宣传部的代理部长。主席也不是希望血流成河才好,他也希望通过合作团结起来力量大,共产党就是双重身份,他是共产党,有需要就参加国民党。后来,大革命有一定的本钱了,北伐战争胜利了,就看桃子、果实落在谁手里。
蒋介石比较精明,一看胜算已定,饭煮熟了,揭锅的时候,他代表了大资产阶级利益,找了借口发动了政变,他想独占北伐战争的胜利成果,政变发生了大流血,屠
杀了不少共产党员。这时候毛主席是运气好还是有先见之明活过来了,这个没历史记载,宣传部长辞职不干了还是被免了?也不清楚,反正主席及时地离开了国民党
的心脏地带,跳出来了,走上彻底革命的道路。
在重要的历史关头,大革命失败以后怎么办?当时共产国际跟着斯大林瞎起哄,错误地指导中国革命,对蒋介石南京是这样,蒋背叛革命后,对武汉汪精卫政府
也给予过高的期望。主席则不然,在广州讲农民运动,回农村做调查,组织湖南农会,他开始做实事,对拿着笔杆子的宣传部长不感兴趣了。当大革命失败时,共产党又没有及时地采取措施,导致汪精卫发动715反革命政变,此时主席才露出本相,主席到处流浪,走到武汉长江大桥的时候写了一首词《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毛主席很少对自己的词做注解,都是后人乱说。对“把酒酌滔滔,心潮逐浪高”,后人写着毛主席革命信心很坚定,对未来充满信心。主席却说那时他心情非常低沉,心中一片茫然,站在长江边上想这个
问题,心潮久久不能平静,大好的革命形势就这么葬送了!怎么办?他考察了中国历史更替经验,加上自己的思想,脑子里形成了一个改变中国命运的思想:军阀混战、以枪说话为主的时代,手头没有枪杆子,靠笔是不行的。所以,在中共“八七会议”的会议上,在纠正陈独秀所谓的右倾路线的时候,毛主席在会上提出了有历
史的记载的关键性的建议,就是“枪杆子里出政权”。改朝换代不都是“枪杆子”打出来的吗?秦始皇统一六国不是“枪杆子”打出来的吗?刘邦、项羽的楚汉之争
等都是“枪杆子”决胜负。主席精通历史,当然也没有上升到理论程度,说政权都是用枪杆子打出来的。怎么打?当时受教条主义、受共产国际影响比较大,提出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学十月革命,以大城市为主体。先举行南昌起义,后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说毛主席的过人之处从那时就显示出来了。我当面就曾跟有些贬毛
右翼分子辩论说,现在让你到农村组织暴动,你敢去吗?毛主席是大公无私的,是不怕死的。中央说你毛泽东说农民起义,那你去,你跟农民比较熟,你在农村里组
织队伍,你就去吧。主席就回湖南了,路上被团丁抓住,用几块大洋买通团丁跑了,组织了著名的秋收起义。当时毛主席也没有想到胸有成竹,农村包围城市。一开
始工人武装、警察武装、农民武装混在一起,听中央的去打长沙,打长沙必败,好在毛主席比较现实,认为打不过打得血流成河还继续打,就把老本打光了。主席说
这不行,就消极地执行中央打大城市方针,由消极地执行中央方针到反抗这种方针,就带着人跑了。有人说毛主席是右倾逃跑主义,你带了700、800人不上前线跑了,这是不是逃跑?有些思想比较左的人肯定说不行,战死光荣。不跑就死,死不是目的,主席的一个著名的思想就是消灭敌人和保护自己哪个重要?首先保护
自己最重要,自己死了怎么消灭敌人。比如想改造中国世界,毛主席如果简单的不怕死,第一个冲上去送死,那么,死了还改造什么中国世界?
这是一个常识问题,主席退出来了是正确的,然后他逐渐思考,在退向井冈山途中,出现了比较关键的影响中国军队命运的“三湾改编”。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
日到现在争议还比较大,过去毛主席比较谦虚,说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第一枪,文化大革命有人提出那不能算,秋收起义才算。事实上,八一南昌起义军队基本上还
是旧军队,就是执行党的命令打了第一枪。共产党部队和国民党部队有什么区别?区别在什么地方?就是在新字上。“三湾改编”令官兵一致,没有军阀了,共产党
的领导,共产党控制不了的军队算共产党的军队吗?把军队牢牢地控制住,支部建在连上,排里、班里都有党小组,这种方式对共产党的军队组织健全起了奠基石的
作用,建立士兵委员会,体现了民主,等等。因此,说建军节是秋收起义也有道理。人民军队光有这些不行,还得有正确的革命思想。大家想,多难啊:不断有逃
兵,主席说谁想走谁走,但是这个社会是没前途的,不要认为700、800人的人民军队没有作为,胜利在望。就像现在,有些左翼说我们人数太少,我们力量太薄弱,希望不大,其实这也是表面现象。主席对辩证法了解比较透彻,他的思想方法从小到大到死,一直相信新生的力量战胜腐朽的力量,80岁的前途是夕阳,过
些天就不行了,二十岁的前途是朝日,有光明未来,主席主要的思路就是要搞新生事物。当时别看700、800人队伍种子,但是到处都是他们的热土,撒到哪儿都会开花结果。
严格意义来说,毛主席、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是做一些实际的思想工作,使秋收起义这个队伍没溃败,但是到哪儿去?毛主席也是现想。保护自己的利益,哪个
地方敌人最少上哪儿去,研究半天,找一个三省交界,跑到江西井冈山了。但是,井冈山那以有土匪先占了,你到了人家那儿了,是火并还是想别的法?毛主席没采取火并的办法,主席到那儿以后,做的谈判工作风险很大,也算碰到好人了,要真是碰到二百五们:我管那些,来得正好,落到我套上,先逮到你再说。风险是很大
的,但是毛主席把他们感动了,说明什么?说明有一定的政治基础。主席的一生很多是借鸡窝下蛋,把他们井冈山王佐、袁文才等收编了是首例,后来到陕北也是。
主席到了井冈山以后,把土匪改造成人民的军队。
到井冈山,吃粮食等很难。有人说毛泽东不懂经济是胡说八道,毛主席最早搞经济是什么时候?就是井冈山。毛主席当老板了,得管成千上万人吃饭,不懂经济
怎么行!毛主席当时的方法主要是,把地主老财的田分了给农民,调动了农民劳动积极性;拿现成的,共有钱人的产,筹粮筹款。解放军在井冈山时期不是一个简单的部队,得学会生存,不但打仗,还得找吃的、找喝的、找住的。没事天天还要做思想工作,这星期发展个人民群众转变过来,下周再发展一个,反正得不断地发展
群众,这样的军队从古到今没有第二个,而这个古往今来没有的军队灵魂就是毛泽东。
毛主席军队通过无数次斗争训练和教育,把人民解放军训练成什么?完全为信仰而战。西方人不理解,我看过一个资料,美国人写的,说共产党军队(志愿军)简直
不是人,大雪冰天,美军靠空中侦察,一看没人,下大雪,所以大摇大摆的去了,结果中埋伏了,志愿军从四面八方出去了。他的惊奇在哪里?这么大的雪,上千个
志愿军没有起来,冻死了,这是什么人?冻死了也不露头。这是谁训练的?实际是毛泽东打的底。打冲锋,美国的武器好,志愿军像木排一样过来,美国人描述说这排倒了那排又上了,我的枪打不了,蒙了,等你蒙的时候,人家志愿军上跟前喊交枪不杀,美军就把手举起来了。这是主席训练的军队,他一往无前,是因为解放军战士受过为理想,为人民大众,为人类未来而献身的精神教育。这不是说赏你一千块大洋才拼命的,你赏一万块我死了有什么用?我不上。毛主席一块大洋不赏而将士用命,这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对军队的教育和训练成就。
另外,在战术上,许多战术都来源于这种基本思想,就是保存自己。敌人强,你打过来了,只好跑,叫敌进我退。退不是目的,不是放弃战斗,你不进攻想休息,那不行,叫敌困我扰,不让你休息,让你睡不着觉,几天几夜折腾你睡不着觉,你也不想打了,军心溃散的时候到了。敌疲我打,这时候再打你。
怎么打?敌十万人,我三万人,敌战略上有绝对优势,我是比较弱的,但我选中10万中的1/10,就变成我是优势,我是三打一。毛主席就是用这个办法不断跟国民党兜圈、跑步,最后一个指头、一个指头地切掉国民党军以队,弄得蒋介石几次吐血。
毛主席在井冈山时期能够坚守下来,其他人如何?现在历史上有很多人研究,有很多老革命,包括朱德、陈毅,实际朱德没有起多大作用,他们起的副作用曾经
是比较大的,这是我客观说的。什么意思呢?毛泽东在井冈山最早的斗争是和朱德、陈毅的斗争,并不是同王明团伙。红四军七次代表大会把主席搞下去了,主席不会耍两面派,不会拉票,主席坚持军队一定要党的领导,不妥协。你不用我拉倒,他不写检查。是朱德、陈毅和刘安恭把毛泽东逼走了。结果他们打仗不行,陈毅说行,朱德说行,真到他们手的时候不行,最后还得让毛主席出来。中央也不同意毛泽东离开红军领导岗位,让陈毅去请毛泽东出山。毛主席说我出来可以,你们得听我的,陈毅说只要你出来就行,我们就服你了。主席这才出来,并召开红四军九大,形成《古田会议决议》,进一步完善了人民军队体制和思想。在井冈山上逐渐形成了朱、毛、陈等人比较稳定的领导班子。
主席在井冈山时期,农村包围城市思想形成了,还有团队也基本形成了。跟国民党展开长期的周旋,以少胜多,井冈山斗争时期,在中国打出了最大一块红色天下。当然,当时打天下的不止他一个,像方志敏、张国焘、刘志丹、贺龙等也先后创建了红色根据地,这些红色根据地形成了苏维埃共和国,毛主席是这个红色共和国的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