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听到看到的一点“公开”消息 第一点, 当年611所(成飞)前身从601所(沈飞)分出去的时候, 有人如是说“而到69年,歼九反革命大队被押往成都改造的时候,反动学术权威王南寿,走狗顾诵芬是先期被押走的。而宋文骢这个五一六分子是因为没所事事,后来601再送人去改造,干脆宋文骢也跟着改造去”。大概当时两所人员就积怨甚深。 文革以及之前,处处讲究阶级路线。出身不好,即使做出东西,也无法亲身参加实验,有时只配在试验所在地(车间)门外等待。 但是真有点真才实学的多是出身不好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第二点,歼十成功有许多外国技术的成分。这不是贬低中国研究人员的努力,用网上的话就是“10号研制的过程异常艰难,如果没有后来来自以色列、法国乃至82工程里MD的外部援助和11系引进的三姨夫,恐怕10号的下场未必比lca强到哪去。 611令人敬佩的是尽管有诸多外部援助,能把东西整合起来用好,也是极困难的。但回到当时竞标的时候,宋总那时候个人认为还是有放嘴炮的嫌疑。不过胜者为王,这些都被自动忽略了”。 “关于和以色列人的合作有。但84年的时候以色列的狮式还在美国画图纸。86年的时候中国向美国,法国,意大利,英国找新技术,这个时候以色列才进来。有什 么合作这个现在基本上半公开了。而沈阳在79年到欧洲,81年去法国,大把大把的钱用于买新是设备,而和平鸽时代,好几亿美圆和美国合作。1986年中国计划引进F16,这个的国产化也设想在沈飞完成。不是89,台湾那一百二十架F16就在大陆了”。 中国宣传总是强调自己研制,否定外国技术的助力。当时两弹一星如此,现在仍旧如此。所以只能接触到宣传资料的小民,往往有点不太实际的自信。也许也有人夸大了外国技术,但总的讲,中国重大军事装备中完全自主研制的实在不太多。 中国近年近年军事装备大跃进,一方面是国内研究人员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不能否定国际环境变迁的影响。前苏联解体后,中国得到大量原本很难得到的前苏联技术(人员,资料和设备),没有这些因素,要全靠自己,那就任重而道远。 大家比较一下军用飞机研制和军用海军核反应堆就可以看出差别, 难道研究核反应堆的人就天生愚笨,英才都到了航空部门,或研究核反应堆的思想就天生落后,而航空部门爱国主义精神成果累累?同样可以比较航空和导弹? 过去几十年,前期导弹研制高歌猛进,但后来步伐沉重,到现在还没达到美国八十年代末“和平卫士“和”三叉戟II“的水平。难道搞导弹的突然愚笨起来? 有人声称中国能在美国之前搞定六代机,声称中国军用机的研制周期已经缩短到3-5年。 我听了多少觉得匪夷所思。 这些乐观到极点的说法实在好到难置信。美国最近军用机研制周期一直在延长,中国军用机研制周期反而能大幅度缩短,一年顶得上美国六七年, 实在有点Too good to be true. 中国的宣传很可能帮了中国倒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