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寡言的博客  
我思故我在  
https://blog.creaders.net/u/6479/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随笔: 文化和国家兴衰 2013-01-27 10:21:44

很多很多年前, 还在日本企业如日东升的时代,有人比较日本,美国,英国和法国,试图找出文化与企业(国家)兴衰的关系。 他们观点如何呢? 当一种新的生产力或生产组织形式出现在地平线上, 不同文化的国家反应不同。 法国在17,18世纪曾经创造出欧洲最灿烂的文化, 但到了20世纪,很多人都同意,法国人的个人主义(小农)思想妨碍法国工业的发展。 他们当时认为日本文化最适应二十世纪后半叶的大工业生产。

让我们来看一下细节。 法国有两类企业,一类是大型国家企业,一种是超小的个人企业, 法国缺少大型和中型私人企业。 为什么呢? 法国不少政治家感慨法国人的个人主义妨碍法国人从小企业组合更大的企业。 是否法国人法国文化的个性真使得法国人不易组合,演化出大中型企业呢? 我不太敢肯定。 当时论者的基本看法是,法国人的个性适合王政时期,但不太适合大工业时期。  英国? 英国有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基础研究。 但英国有个根深蒂固的老问题, 英国人对把基础研究转化为生产力能力极差。 长期而言, 这种缺陷对英国工业发展影响极大。 没有能转变为技术的科学研究,就不可能有持续领先的工业生产。 现在回到东亚。 如果比较东亚日韩台工业发展, 不少人都可以注意到企业形态的区别。 韩国基本以国家扶持的大型私有企业为骨干,台湾中小企业生气勃勃,最近若干年才开始演化出大型私人企业。 日本各种规模的企业样样俱全,有世界著名大企业如丰田,也有大量历史悠久的中小企业。 日本人缺少创新的能力, 但把别人首创而未完成的工作接下去做好的本事极强。 二十世界下半叶日本相当多拳头产品都是美国首创但没有能变成产品而在日本实现的产品。 从某种意义讲,日本人缺少大气但精致敬业成为日本的长处。

日本企业高度稳定。 企业稳定, 和顾客的关系极其稳定, 这反映在日本老企业超过世界任何其他国家这一事实。

网易曾有篇文章谈及企业历史。 文内说

“1554年,第一家近代意义上的股份制公司诞生于英国,从此奠定了大多数商业公司的发展模式。但是具有反讽意味的是,现在世界上拥有200年历史的 公司无一例外都是家族企业。其中源于日本飞鸟时代的金刚组创办于公元578年,衣钵相传至今已四十余代。时至今日,当中国的富二代以各种面貌出现在媒体的社会娱乐版时,日本的富N代们还在默默地创造他们的商业神话。

韩国银行发表的《日本企业长寿的秘密及启示》报告书称,日本拥有3146家历史超过200年的企业,为全球最多,更有7家企业历史超过了1000年。排在世界最古老企业前三位的都是日本企业。日本调查公司东京商工研究机构数据也显示,日本超过百年历史的企业竟达21666家之多,而1975年 后才建立的公司,仅为620家。89.4%日本百年企业都是员工少于300人的中小企业,多以家庭为单位经营。经营范围大部分是制作食品、了就、酒类、 药品以及与传统文化相关行业。

超过200年历史的长寿企业在欧洲也不少,德国有837家,222家在荷兰,还有196家在法国。而在中国,最古老的企业是成立于1538年的六必居,之后是1663年的剪刀老字号张小泉,再加上陈李济、广州同仁堂药业以及王老吉三家企业,中国现存的超过150年历史的老店仅此5家。而据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集团企业的平均寿命仅7~8年,与欧美企业平均寿命40年相比相距甚远”。

为什么在某种文化中,家族可以成为把人凝聚在一起的最好组织而在另外一种文化, 家族凝聚多不超过五代(五世而斩),这是社会学,心理学极好的题目。 社会达尔文主义在这里无解。

谈到美国, 美国几乎没有大型国家企业。 就规模而言, 私人企业从大到小门类俱全。 和日本不同, 美国大型私人企业不那么稳定, 过去100年道琼指数股包括的企业与日俱新。 美国还有一个显著特点,新兴企业从小到大取代老牌大型企业的几率很高, 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有那么多新崛起的巨型企业。 日本中小企业虽然稳定, 但要想进入大型企业的门槛远比美国社会高的多。

请注意的是,这些国家企业形态后面的文化都相当稳定,很不容易改变。 法国领袖不是没有意识自己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不是没有试图用政策改变现状,但收效甚少。 英国也试图鼓励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技术的转化,但收效也不大。  就现实而言, 文化特色影响到这些国家的企业形态, 从长远而言, 当产业形态面临新的挑战,各国企业转型的方向和道路可能大不一样。 对产业发展第N阶段大显身手的长处到了产业第N+1阶段就可能成为某种累赘,而到了N+3阶段就可能成为绊脚石。

30年前,欧美管理大师突然发现日本终身雇佣的好处,也发现日本通产省制导下日本产业飞跃的好处,但是那是已经是日本模式黄金时代的晚期。 就这三十年而言, 日本企业节节败退, 不仅败在前手下“败将”美国人手里,而且败在“韩国"企业的手里,败在新起的中国企业手里。 日本企业被迫放弃自己黄金时代的企业文化,寻找新的企业模式。

不幸的是,我们只知道文化可能对企业兴衰(背后就是国家兴衰)影响颇大,但文化究竟如何影响企业的细节我们所知甚少。 一个国家企业大中小分层以及互动关系, 我们所知甚少。

最后说一下中国。 从根源而言, 中国企业文化有数个源头。 香港台湾对大陆的渗透以中小企业为主,经营灵活,紧密结合市场,反应灵活但对长远科研不太重视。 北方受到韩日以及过去国企的影响,也有一些大型企业,国企居多,不少和政府以及公权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真正靠科技起家又走完从小企业到巨型企业之路的为数寥寥无几。 未来中国企业将如何演化,特点又如何, 大概将是一个很好的题目,也将受中国内地种种文化影响。 如果有网友对此感兴趣,我们得空再谈。

浏览(1378) (1) 评论(19)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pia 留言时间:2013-01-29 02:09:34
您也一把年纪,该有点自知之明。"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总是听说过吧。

历史研究上,您断章取义,我不想点破。您专门写了个贴布个"阵"逼我去点破,还一幅自信满满的样子,把自己当跟葱。也只能随您的愿,破了您的"阵",易如反掌的事。真的去"破阵",您又不敢应,躲起来。最后还做点屏蔽"封口"的难看事。是您意气,逼我讨论,真的讨论了,您又说不出东西来。

这回说文化,好端端的大家就事论事。您非要无中生有,惹事非。本来是和"汽车"无关的事,汽车的例子只是说的活力与创业精神。大家都知道中国汽车是二流,没有什么好争执的。您自信满满的样子,真把自己当跟葱,跑了题抓住"二流"不放,逼我讨论。跟您客气不想点破,您就骂街相逼。也只能随您的愿,点而破之。您的所谓”一流活,二流死”纯属无稽之谈,既无逻辑又无常识。真的讨论了,您又说不出东西来,跑了,不提您的"二流必死"论了。

您意气的很,逼我讨论,真的讨论了,您又说不出东西来。您这不是浪费我的时间吗。以后事情要想好了再做,老是犯一样的错误那就是愚蠢了。

您不是提倡舆论自由,理想春秋时的百家争鸣。落到自己身上,怎么老大的不情不愿,对不同意见恨之入骨的样子。舆论必须有监督,否则容易变成造谣机器,这个您该懂。
回复 | 0
作者:pia 留言时间:2013-01-28 22:53:11
您不是信誓旦旦的”一流活,二流死”, 怎么不提了,说不出所以然?除了胡诌您还能干什么?

编不下去了,就换个题目忽悠,谈工资,接着忽悠。您也就是收集资料用功,分析能力很一般不聪明,要有自知之明。

万维是公众媒体,您出来胡乱忽悠,当然会被公众监督,这就是游戏规则。想念专制了,是吧?
回复 | 0
作者:寡言 留言时间:2013-01-28 16:26:04
这就是常春藤水平? 日本从二流到一流用了多少年, 韩国从二流到一流化了多少年, 日本国内汽车市场一多半被外资合资企业占领?韩国国内汽车市场一半被合资或外资企业占领?核心技术都在别人手里?

别忘了,上个世界50年代,韩国还是一片废墟,并不比中国富裕。中国当时引进苏联156企业,工业底子比韩国强。

别人在技术上下了多少苦功夫, 中国在技术上下了多少苦功夫, 不过是靠有意保持城乡二元,压低工人工资发起来的暴发户就是了。

中国能永远保持廉洁劳动力? 如果工资提上去,又靠什么和别人竞争?

再说一遍,这里不欢迎专业评论员, 你要做评论专业户,请另找地方。
回复 | 0
作者:pia 留言时间:2013-01-28 11:31:01
对您客气,不领请。那就陪您说两句。
日本汽车不就是从二流发展到一流的吗?想至一流是不是经过二流的磨砺也是必经?这么简单的逻辑您怎么搞不懂?
经济的事您不懂。产品定位分两类:价格优势或质量优势。价格优势的质量的二流,这点常识性的东西您都不懂,所以才异想天开"一流活,二流死"。告诉您,无论什么产品都有一流,二流,大家都能活。不懂就谦虚点!
经济的事您不懂。企业不用盯着整个价值链,做强一个部分有好的边际效益就很好。知道吗,Nike只集中在marketing上,90%的投入在这个领域。汽车业没有人能做整个价值链,现代工业是合作,只有小农意识的人才会想着整个价值链。不懂就少瞎扯,像几亩地的笑话还是少点好!
回复 | 0
作者:寡言 留言时间:2013-01-28 09:26:39
从汽车又忽悠到ikea去了。

你忘了一件事情,家具档次不同,价格也不同,大家可以接受这点。 但有的东西,质量不同意味能用不能用, 或没有市场。在这个意义,对于这种产品,谈二流就没有意义。 一流生,二流死。

液晶制造业,投产差一年, 对企业而言可能就意味生死。 Ikea产品完全属于另外一类。

真是深得中共宣传之诀窍,

你跟他講道理 他跟你耍流氓;
你跟他耍流氓 他跟你講法律;
你跟他講法律 他跟你講政治;
你跟他講政治 他跟你講民意;
你跟他講民意 他跟你講政策;
你跟他講政策 他跟你講接軌;
你跟他講接軌 他跟你講道理;
你跟他講道理 他跟你耍流氓。
回复 | 0
作者:网络游戏 留言时间:2013-01-28 08:50:24
寡言博,
是的,【网络博对我本文理解和我原意不同。】

你的文章里,主要是谈企业发展与文化的关系。而我是从你的题目【文化和国家兴衰】,想到了文化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而不是企业发展与文化的关系。

最近我在思考评论中国近代历史。思路大都是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历史事件对中国文明发展的关系。

你说:【文化对国家发展肯定有影响,但无法简单说好和坏。】就尊重各民族和国家文化而言,你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而且,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回复 | 0
作者:pia 留言时间:2013-01-28 07:12:50
IKEA的东西都是二流的,买卖做得也很好,关键是创造附加值。我们看问题角度不同,很自然的事,没有必要红脸。您批评我不看细节,于是解释一下不同角度看到的细节,一来一往很正常。大家都是盲人摸象胡侃几句,还是"若轻"的好。
回复 | 0
作者:寡言 留言时间:2013-01-28 06:14:44
你买的车装的是大陆产的二流发动机和离合器?
回复 | 0
作者:寡言 留言时间:2013-01-28 06:12:48
一个自己不发帖,整天盯着别人批判的人没有精神问题? 你是专业评论员?
回复 | 0
作者:pia 留言时间:2013-01-28 05:17:23
寡言博又意气了,稍安勿躁,要有风度。事情要说在点子上,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量。
回复 | 0
作者:寡言 留言时间:2013-01-28 05:00:11
网络博对我本文理解和我原意不同。

文化对国家发展肯定有影响,但无法简单说好和坏。

恐龙时代,恐龙对其他生物肯定有优势,但当环境剧变,优势就变成劣势。恐龙消失了,哺乳动物成为下一个时期的"霸主“。

我这里谈的其实是比较细微的文化, 不是很多人张口闭口的”中华文化“, ”美国文化“。 温州曾有温州道路。 温州人的人际关系使得他们比较团结,即使温州曾经做的不错,别的地方很难模仿。 但有利必有弊。温州人的文化是否有妨碍他们的企业从家族企业升级到现代企业呢? 这里能讨论的地方就多了。

谈到美国企业文化。 美国商场对大型公司的淘汰还是很残酷的。60到80年代大型计算机公司,现在转型成功幸存的只有IBM一家。过去的荣誉并不代表将来的成功。日本大型公司的转型似乎就困难得多,你在这里可以看到文化的影响。

反过来,日本家族企业能几百年不倒,其中也有很多奥秘,别人也无法模仿。 至少日本家族企业非血缘继承人(义子,女婿,大徒弟)可以接掌门人这点,中国文化就很难模仿。 日本的“家”的定义和中国“家”的定义其实大不一样。

请记住一点, 转型的灵活性不是没有代价的。这是个文化问题, 也是个选择问题。

回pia博, 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请在你的博客里面发点长贴,也让人看看你的水平。 有空也请读一下"奸臣之女“。里面的信息量比你帖子多不知道多少。 作者也许没有上过常春藤,但至少好好读过历史。

看网上小说,我对女性历史(包括穿越)作家的评价很不错。 女性作家一个长处,肯下工夫, 肯抱着24史读,甚至肯读各朝实录, 还有读韩国实录的。不少男性作者(也有少许极为杰出的)继承清流传统, 假大空, 实在令人失望。

”奸臣之女“作者曾对一个网友的批评提出婉转的反驳, 她书里的背景是魏晋南北朝,所以有世家,有皇权,有寒门,有勋贵, 请那位读者不要用明清的事情来和她纠缠。

pia博, 你提汽车工业,我回答汽车工业, 你又提到华尔街投行选人。 你在华尔街投行工作, 真是行内人? 华尔街真能决定美国的未来? 我不知道你要说什么, 你下一个忽悠点又要到哪里去? 靠瞬移能创造出汽车发动机?

请还是回到你自己的博客,认认真真写点东西, 别在我这里纠缠了。
回复 | 0
作者:pia 留言时间:2013-01-28 03:13:36
先夸一句寡言博,不搞隐屏"封口",又回到自由讨论的主线上。不就是不同角度看问题,不必去下意识言论上的"大一统"。

出于对细节的考虑,才做了点补充。科技创新方面稍稍细节一下,为了看得更清一点。企业文化方面,重要的细节是"活力",也就稍做补充,点到为止而已。华尔街投行选人有三个潜规则:I)脑子灵活好使;II)运动好身体好,具备丛林所需的攻击力;III)出身穷点,贪财。归结起来是"活力"。中国这一代闯出来的民企,也都是活力充沛。光脑子好纸上谈兵没用的,事情是干出来的。

中国的汽车工业,当然可以生产发动机和离合器,二流而已。中国太多东西只是二流,在追赶之中。过去是二流并不意味永远二流。这方面重要的一个细节是:regime shift。忽略了这个细节,中国的事不容易看的清。点到为止。
回复 | 0
作者:网络游戏 留言时间:2013-01-27 23:07:12
此文给我的领悟是:

文化对企业的影响,对政治的影响,对社会制度的影响。

假设:某种文化对一个国家发展是有好处的。
条件:这个国家必须抛弃大部分现有的文化,才能发展出对国家发展有好处的那个文化。
问题:这个国家的民众会如何选择?底层民众更容易选择新的文化,还是高层民众更容易选择新的文化?(假设选择新文化后,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变。)
回复 | 0
作者:寡言 留言时间:2013-01-27 15:36:00
我真不知道pia博到底看不看细节。 中国汽车工业吗? 除了发动机和离合器,据说其他都能做。中国汽车公司里面,奇瑞收买了一家外国公司,所以也可以说能自产离合器。
回复 | 0
作者:吴言 留言时间:2013-01-27 15:28:21
好文。楼上的几位跟贴也多妙评。
一起顶!
回复 | 0
作者:pia 留言时间:2013-01-27 13:43:30
企业文化中最重要的是"活力",它让人想起民营企业在汽车行业的起步。那个时候,中国民营企业做自行车在行,汽车的事差太远。浙江的一个民营老板很有雄心,他觉得汽车不就是一个发动机加两个沙发吗?于是事情在嘲笑中有了开始,路一步步走,饭一口一口吃。后来这个民营老板果然造出了像样的汽车,而且还收购了西方的同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路不就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吗?

看问题也像开车:你可以向后看,依靠后视镜开车。你也可以向前看,靠着自己的眼睛与判断开车。看问题大致也是这两种流派。依靠后视镜开车的,眼睛里都是过去,脑子里是过于等于现在。眼睛向前看开车的,都是发展的思维看问题。
回复 | 0
作者:安博 留言时间:2013-01-27 13:43:13
好文。现代公司比个人更能反映一个国家的活力,实力,和潜力,这确是一个值得深挖的课题。

中国主要是政治对经济的影响太大了,不管是皇朝时期,民国,还是共产,企业都匍匐于权力之下,所以企业也都随改朝换代而更替。另一方面,中国的老品牌到不少,特别是食品,药,和酒,怎么解释这种企业和品牌的分离?
回复 | 0
作者:pia 留言时间:2013-01-27 13:01:07
中国创新的脑力该是有,创新热情不高的原因挺多。中国少产权保护的氛围,创新的边际效益不诱人。产业结构上,还是相对集中在低壁垒的领域,侧重价格优势占领市场份额。这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下一轮的发展自然是向高壁垒的质量优势升级,这时候创新的边际效益就变得诱人了,创新也就卖力了。回头看,中国追的还是很快的。靠蛮力中国不太行,靠脑力中国并不弱。路总归一步步走,问题什么时候都不少。
回复 | 0
作者:星辰的翅膀 留言时间:2013-01-27 12:46:08
谢谢高论,很大很好的题目!

中国文化本质上是官场文化。官商勾结是无法避免的。即使一个私人企业和官府没有关系,凭着自身产品的过硬做大了,掌握过大行政权力的官员就会眼馋,一定会让企业“纳贡”。私人企业如果不从,官员就会用各种手段去折腾你,逼迫你就范,甚至以“打黑”的名义将企业老板抓进监狱。如果私人企业从了敲诈的官员,但也会有风险。因为官员有他的政敌,而政敌的势力如果占优了,私人企业主也会倒霉。因此,不和官府勾结,不输送利益给官府,中国的企业很难做大。而官场风云变幻,企业也就风雨飘渺,难以产生老字号大企业。

中国的出路就是限制政府权力,保障私人财产不可侵犯,也就民主制度加市场经济。不如此,社会就没有积累,也没有创新。
回复 | 0
我的名片
寡言
注册日期: 2012-07-10
访问总量: 1,407,513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杂感: 二十世纪初的俄中日
· 随笔:大历史眼里的俄中美
· 随笔: 亨廷顿,托克维尔和马尔
· 杂感: 新疆问题的要害
· 随笔: 亨廷顿,托克维尔和历史
· 随笔: 古代”胡患“初探
· 杂感: 俄国人是不是又会帮Musk
友好链接
· 慕容青草:慕容青草的博客
· 高伐林:老高的博客
· 虎猫:张石的博客
· 施化:施化的博客
· 俺是凡平:俺是凡平的博客
· 再见驴十八:再见驴十八的博客
· 吴言:吴言的博客
分类目录
【隐藏: 转贴】
【隐藏: 杂感】
【隐藏: 随笔】
【隐藏:历史】
【草稿】
【转贴】
· ZT: 雇用印度人--“我们”一起
· ZT: 法国外交家塔列朗:令拿破仑
· ZT: 周树山:富歇是一面镜子
· ZT: 高端轴承为何成为木桶原理中
· ZT: 秦晖 从南非看中国(上)
· ZT: 不和日本孩子一起吃饭,不知
· ZT: 日本战国时代的分国法
· ZT: 杜君立:不死的波兰——谨以此
· ZT:日本教授:向幕末学习的今天
· ZT: 美国国防部认为F-35项目已取
【杂感】
· 杂感: 二十世纪初的俄中日
· 杂感: 新疆问题的要害
· 杂感: 俄国人是不是又会帮Musk
· 杂感: 几百年的变迁,国家如何
· 杂感:普京的帝国梦和俄国的限度
· 杂感: 乌克兰杂感
· 杂感: 华裔美国人是否能成为类
· 杂感: 反对加州SCA-5运动胜利了
· 杂感: 电影“章西女皇”
· 杂感: 儒家官僚杂感
【随笔】
· 随笔:大历史眼里的俄中美
· 随笔: 亨廷顿,托克维尔和马尔
· 随笔: 亨廷顿,托克维尔和历史
· 随笔: 古代”胡患“初探
· 随笔: 中原王朝如何统治百姓?
· 随笔: 我们如何判断?
· 随笔:框架内的批判和跳出框架的
· 随笔: 性,生育,孩子教育和社
· 随笔: 暴力造成的精神创伤
· 随笔: 语言和对话
【历史】
· 历史: 两种人口筛选模式: 社会
· 历史: 从亨挺顿文明冲突论到历
· 历史:土地兼并的模拟
· 历史: 传统社会演化和计算机模
· 历史: 秦制的“大趋势”, 历史模
· 历史: 历史演变中呈现的一些规
· 历史: 计算机如何模拟千变万化
· 历史: 人类在历史模拟或历史动
· 历史: 计算机模型,个性,规则
· 历史: 资源,规则,个性,社会
存档目录
2014-03-01 - 2014-03-27
2014-02-01 - 2014-02-27
2014-01-01 - 2014-01-31
2013-12-01 - 2013-12-31
2013-11-01 - 2013-11-30
2013-10-01 - 2013-10-31
2013-09-19 - 2013-09-30
2013-08-03 - 2013-08-26
2013-07-01 - 2013-07-28
2013-06-01 - 2013-06-30
2013-05-03 - 2013-05-31
2013-04-01 - 2013-04-28
2013-03-01 - 2013-03-31
2013-02-03 - 2013-02-28
2013-01-01 - 2013-01-29
2012-12-02 - 2012-12-28
2012-11-01 - 2012-11-30
2012-10-02 - 2012-10-30
2012-09-01 - 2012-09-30
2012-08-01 - 2012-08-31
2012-07-10 - 2012-07-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