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历史,我们不能不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文革后邓主持了“改革开放”? 如果邓死在1965年,左看右看邓一生所作所为, 实在很难让人看到十几年后的邓。 在某种意义,毛把邓逼成了“走资派”。 1949年后前十几年,邓跟毛相当紧。邓是搞党务的,和“生产党”无关。毛几次和党内不同派别决战,邓大概都是站在毛这边的。 至少我没有听说邓小平支持高饶,支持邓子恢,支持周恩来,反对反右,反对大跃进。 在这些重大决战中,邓似乎没有犯任何错误。 中苏决裂,中共组织班子批判苏联,好像牵头的是邓,毛对“九评十分满意”。 毛周分歧,毛刘分歧,事前都有点迹象。至少64年有人高呼刘主席万岁,连我这个中学生都知道不妥。一山容不得二虎,喊刘主席万岁的,不是把刘少奇放在火上烤? 但文化大革命开始,邓成了党内第二号走资派。 造反派给邓罗列的十大罪名是“1.作为党的总书记有擅权的行为;2.批判个人崇拜有亵渎毛泽东的权威;3.在1961年召开的一次党的会议上违背了毛泽东思想,在农业政策中提出白猫、 黑猫能逮住耗子就是好猫的口号;4.1963年鼓吹要搞科学技术职称和学位;5.通过1961年的高教六十条“削弱党的领导作用”;6.反对毛主席关于教 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7.不同意毛主席对文化政策的批判;8.镇压北大“革命学生运动”;9.“文化大革命”初期派工作组压制群众运 动;10.留法以来就是桥牌迷,把他喜欢的桥牌伙伴用“专机”接送”。 看这十大罪名,实在觉得过于牵强附会。 说到底,邓其实是为刘陪绑的。 大跃进毛捅下天大麻烦,最后刘等出来收场,毛退居二线。 以邓当时那个地位和邓的个性,大概是说得少做的多,尽量做好刘的助手。 邓的麻烦,其实就是陪太子读书的麻烦。太子用的人还不都是皇帝指定的? 但一旦皇帝猜疑太子,这些陪臣就进退两难。 没罪也是有罪。不是今天死,就是明天死。 邓是否能学柯庆施或林彪,在毛刘之间仍做毛的忠臣呢? 柯庆施是方面大员,林彪是军界巨头,两个人都缩在自己的地盘上,可以唱些高调。邓主持党务日常工作,和刘共事,逃无可退避无可避,甚至不能做个旁观派逍遥派。 所以邓在文革前和毛渐行渐远,以致毛指责“邓小平什么事都不找我,几年不找我。”又说“他这个人耳朵聋,听不见,开会坐得离我很远,对我是敬鬼神而远之”。 毛内心大概希望刘邓死掐,最后刘把毛请回来收场。 从这点而言,邓之“无作为”可能是逼得毛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原因。 伴君如伴虎,做人难亦! 如果上述逻辑成立,我们就可以理解文革后期,毛为什么启用邓来制衡周。 说到底,毛自己知道邓没有做多少对不起自己的事情。周邓之间的关系本也不那么和谐, 如果邓还是五十年代的邓,毛的算盘还是行得通的。 但是邓已经不是五十年代的邓,甚至不是和刘少奇一起工作时的邓。 邓人不可轻辱, 记仇。 也许心里多少对毛还有点敬意,但要邓服侍江青等上位,那也太异想天开了。 随即就是所谓"邓“大搞右倾翻案,毛自己出手又把邓打了下去这段过程,毛终于把邓逼成了后来的”走资派“。 1976年是邓家相当惶恐的日子。邓第一次倒台,大儿子成了残废,自己被发落工厂,祸及子女。 第二次出道,似乎满心相信毛给他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但又被打落凡间。 那时全家可能大有死缓的感觉, 不知江青等的”屠刀“什么时候就会落下来。 邓当时被半软禁,只能通过孩子多少探听一点外界消息。 没有经过的人,大概不能体会“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那种心理吧。 邓后来没有像江泽民那样,也没有像老毛那样非要建立自己绝对权威,我还是给予相当高的评价。 邓是个沉默寡言的人。 从现在所有回忆录,我们实在看不出他思想转折的痕迹。 到底什么时候他心里开始有了反叛之心, 何时有把反叛之心转变成为一种要改革开放的念头, 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问题。 文革受压者并不一定能成为“走资派”,黄克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彭德怀要能活到文化革命之后,也未见得会像邓走的那么远。 很多人也许责怪邓走的不够远,但较之陈云,李先念,王震等, 邓的反思至少能和林彪比美或过之。 第一代共产党员的悲剧在于,他们是从死人堆里杀出来的,眼见无数自己人杀自己人,无数自己人杀无辜者的悲剧,更不用说无数自己人杀敌人的胜利。 从这种生涯出来的人,“必须”残酷无情,对自己如此,对别人也如此。 没有这种冷酷,光反思为什么自己人迫害自己人如此残酷就能让人疯狂。 因此,指望第一代共产党人能像和平环境长大的人那样思维,恐怕多少是强人所难。 抛开种种疑问, 只谈事实,很多人应该庆幸的是,毛把邓逼成了“走资派”,而且是对历史教训下了一番功夫的走资派,而不是铁杆毛派。 附: 邓家有一点与众不同。 卓琳三十年代考进北大。 邓家两子一女都和北大物理系或技术物理系有关。 从现在所知情况看,书都念得不错。推算,邓的素质相当不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