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寡言的博客  
我思故我在  
https://blog.creaders.net/u/6479/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随笔: 中世纪大学,贵族和士绅,可持续发展 2013-04-14 10:15:20

几天前转贴”欧洲中世纪大学遗传下来的十种基因“,这里在多说几句。

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上半叶欧洲人眼里,中世纪是非常黑暗的时代。 但近几十年史学发展揭示了截然不同的一副图像。 关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不过是过去几十年史学研究的又一成果。

重要的是,世界诸多文明中,至少发展到相当成熟阶段的罗马帝国文明,拜占庭文明,伊斯兰文明,中国文明,都有某种高等教育组织或形式,拿中国而言,官方有太学,私学有书院。 但是西方历史学家的观点是,西方中世纪大学是现代大学模式唯一渊源。 从西方中世纪大学到现代西方大学是一个连续8,900年连续发展的过程(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1988年举行建校900周年庆典), 在某种意义,对欧美人而言,过去800年欧洲大学发展史和欧洲自12世纪基本没有中断的持续发展相辅相依。 文艺复兴不过是发展顺理成章的演化,而不再被人看成一场颠覆之前时代的”革命“了。

对于中国人而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过去已有的”高等教育“组织或形式为什么无法持续发展,为什么没有演化出足以和西方文化体系(科学技术人文学科)抗衡的中国文化体系?

目前中国大陆的大学体系和西方演化出来的现代大学体系还有相当差别,而且大有向中国历史上官学回归的倾向,官本位越来越明显, 中国大学体系是否准备和西方现代大学体系分道扬镳,是否在未来的竞争中表现出比西方大学更强的生命力呢?

很明显,这些都是非常严肃的问题, 需要深思而不应该急于给出答案。

欧洲的贵族是另外一个有趣的话题。 我现在正在读”17世纪的英国社会“。 按历史学家估计,1600年英国有61家勋爵,500家骑士,16000家准骑士和士绅。 17世纪末,可能有780家从男爵,620家骑士,3000-3500家准骑士和12.万-2万家士绅。英国”绅士”和“绅士”之上的阶层占当时英国人口2%左右。 如果从人口比例看,英国的“士绅”其实相当中国中等村庄中的地主。

中国郡县社会,官员比例远本一般人想象得少,实职官不过数千人,其中高级官僚数目大概在一百量级,中级官僚不过千这个量级,在很多人眼里微不足道的县官这个基本的官僚也不过二三千人。  秦后中国社会大概是一个高而上下远为悬殊的金字塔。

英国15-17世纪趋势是贵族占有全国土15%-25%,绅士占有面积从25%上升到45%-50%,失去土地的是王室和教会。 因此,虽然英国仍旧是个等级社会,但上等人中地位比较低的绅士的人数和总财富抵消贵族个人财产的优势, 英国能走“光荣革命”道路也许和英国国内这种情况有关。 中国社会,所谓地主中官僚地主和庶民地主, 无论从精神到财富,官僚地主对庶民地主大概都有一种压倒的优势吧。

中国历史学家一直强调退休“官绅”对传统农村的影响。  但是从人数而言,除了江浙等地,恐怕官绅人数和影响并不像传统说的那样巨大,很多退休”官绅“未见得住在农村. 更重要的是,和英国的”绅士“阶级比,中国乡村的”庶民地主“远不那末稳定。 英国”绅士“以长子继承制度为主体,除了大的政治变动或经营不善,”绅士“家族可以代代相传。 在另外一方面,由于徭役赋税和分家制度, 除官绅地主外,中国靠劳动经营产生的地主多二三世而斩。

因为这种种区别,英国”绅士“逐渐发展出一种”绅士“文化, 理论家理查德 布莱斯维特认为, 德行和教养因出身高贵和悠闲生活方式而获得。 他说:“绅士带着他们对天国的希望,为王国和为公共社会服务的热忱,以及他们虔诚的宗教行为和优雅的生活方式坚定地立足于自己的土地之上。这就是绅士德行的表现” (17世纪的英国社会43页)。

而中国”官绅“和普通地主之间始终有一道鸿沟。  ”庶民地主“可能只是粗通文字。 中国以儒家经典为主体的书面文化比英国基督教文化更狭窄, 是科举敲门砖而不是适合普通庶民地主。

本来,中国社会的庶民地主和英国社会的”乡绅“植根于乡村,对农业社会而言,本应比所谓”宫廷贵族“或”儒家官僚“更能支持社会的稳定。 中国”庶民“地主文化和英国”绅士“文化的区别可能对国家和社会演化有相当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是个大主体。 就中国而言,周代基本可能算可持续发展的阶段。但之后呢,也许是进二步,退一步,有时是进一步,退两步。

我在本文第一部分提到中世纪大学和现代大学,因为大学的创造力可能决定一个国家和一个社会的未来。 中国古代太学和书院在中国社会演化中扮演的角色微乎其微,中国近现代的成就几乎全部是从西方学习的结果。 那么基本问题是,目前大学的模式是否能保证中国的超越, 是否能提供中国所需要”精神革命“的资源? 是否能领导世界新潮流?

本文第二部分提到贵族和绅士文化。 一个社会,不管尖子有多高,最后需要接地。  而传统中国儒家一直有如何接地的问题。 传统中国社会似乎一直缺少能“中流砥柱”的中层。 中国接触西方后,很多人大谈”中产阶级“, 但”中产阶级“之所以重要, 不正因为他是”中流砥柱“?

西方也不是不可能衰落的。如果衰落,很可能和”中产阶级“的没落有关。 所谓”没落“,很可能是物质方面的,也很可能是精神方面的。

英国十七世纪据说是辉煌时代间的低谷时期,但也是”绅士“阶层不断扩大的时期。也许因为”绅士“阶层不断扩大,才有十八九世纪的可持续发展吧?

 

浏览(1231) (0) 评论(5)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芹泥 留言时间:2013-04-15 09:46:52
拜读好文!
回复 | 0
作者:慕容青草 留言时间:2013-04-15 09:16:24
寡言博好!

博主近几篇关于文化遗传的反思很有意义!。。。这种从更深层的文化因素的反思要比过去几十年里华人圈子里对于中西方文化对比的思考中的过多情绪化和政治力量影响下的“工作绩效”式的讨论有意义的多。。。。。。

这里我借寡言博的宝地,与寡言博分享一些我本人对于相关问题的粗浅之见。我认为文化是一个整体性的历史性的进程。。。尽管在某一时刻具有很大的主客观的偶然性,但是回顾历史也可看出一些必然的影响。。。而我们对于历史的反思中应该秉持这样一个原则,即真理是完整的不可彼此替代的---这样可减少我们的情绪化,而定睛于对于真理的探索。。。。。。

过去几十年里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与西方的交流的增加,尤其是旅居海外的人数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史的对比进行反思。。。但是,在这种反思中人们常常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语言因素和信仰因素。。。。。。中国人说温故知新,要温的是“故”,而不是想象,如果不能真正客观地面对史实进行较全面客观的温故,恐怕就起不到对于知新应有的指导作用。。。。。。

谢谢
回复 | 0
作者:寡言 留言时间:2013-04-15 04:45:14
蜜蜂博的回答是中国人标准回答,但要问的是是否真实准确? 如果真正如此, 管理又多有效?多公正? 有多少远见? ....

顾炎武在郡县论里面对吏胥批评极厉。明清吏胥其实就是蜜蜂博谈的那个“氏族宗族帮会”层没有被提到的但最重要的一伙人。没有这伙人,政府无法运行。这伙人几乎没有正式收入(至少从国家角度讲),全靠陋规生活。

从政府到百姓,中间是多重利益冲突的战场。 国家利益,本地利益,官僚个人利益,充当国家和地方缓冲的所谓“氏族宗族帮会”自己的利益, 百姓利益,

在税收问题上,传统中国和欧洲可能有本质不同。中国的税收按地亩(和人头,取决什么时代)征收,欧洲更像一种财产税。

因此,中国传统社会作为中间层的代理有把国家压下来的税收和劳役转移给别人的趋势,而英国代议的权力和纳税多少有关,缴税40先令的英国约克农民就有参加地方投票的权利。
回复 | 0
作者:花蜜蜂 留言时间:2013-04-14 20:38:23
中国的官僚人数可能不多,但是中国社会主要是靠氏族宗族和帮会等民间集团社会贤达人士乡绅群体维持。

蜜蜂祖父曾经是当时袍哥头领之一,主要是维护家乡小镇市场,经营公平价格之类事务,监管收缴国家税务如盐税,和政府下达的捐助摊派收缴。所有人士都是业余无报酬,还负责管理捐助寺庙、学校和救助孤寡无家可归者。处理事务通常是在茶馆,叫“喝茶”。

他讲过:当时还要为路过的军队找住处,安排购买食物,刚刚为撤退的国军安排过住宿食物。又接着为解放军安排住处和食物。我们家住过国军团长、过后又住共军团长,两家军队其实都一样,都不错。

嘿嘿!
回复 | 0
作者:寡言 留言时间:2013-04-14 15:19:35
ZT: 在清代以前,中国社会具有一种独特的组织结构:一是正式领薪的官僚人数极少,据统计,19世纪末期,清朝中央政府官员2622人,地方官13007人,武官7464人,共计约23000人

又: 康熙朝,府177,州267,县1267。光绪朝,府185,直隶州72,直隶厅45,散州145,散厅75, 县1303。 佐贰官(副职)州同32,州判35,县宰345,主薄55。
回复 | 0
我的名片
寡言
注册日期: 2012-07-10
访问总量: 1,431,967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杂感: 二十世纪初的俄中日
· 随笔:大历史眼里的俄中美
· 随笔: 亨廷顿,托克维尔和马尔
· 杂感: 新疆问题的要害
· 随笔: 亨廷顿,托克维尔和历史
· 随笔: 古代”胡患“初探
· 杂感: 俄国人是不是又会帮Musk
友好链接
· 慕容青草:慕容青草的博客
· 高伐林:老高的博客
· 虎猫:张石的博客
· 施化:施化的博客
· 俺是凡平:俺是凡平的博客
· 再见驴十八:再见驴十八的博客
· 吴言:吴言的博客
分类目录
【隐藏: 转贴】
【隐藏: 杂感】
【隐藏: 随笔】
【隐藏:历史】
【草稿】
【转贴】
· ZT: 雇用印度人--“我们”一起
· ZT: 法国外交家塔列朗:令拿破仑
· ZT: 周树山:富歇是一面镜子
· ZT: 高端轴承为何成为木桶原理中
· ZT: 秦晖 从南非看中国(上)
· ZT: 不和日本孩子一起吃饭,不知
· ZT: 日本战国时代的分国法
· ZT: 杜君立:不死的波兰——谨以此
· ZT:日本教授:向幕末学习的今天
· ZT: 美国国防部认为F-35项目已取
【杂感】
· 杂感: 二十世纪初的俄中日
· 杂感: 新疆问题的要害
· 杂感: 俄国人是不是又会帮Musk
· 杂感: 几百年的变迁,国家如何
· 杂感:普京的帝国梦和俄国的限度
· 杂感: 乌克兰杂感
· 杂感: 华裔美国人是否能成为类
· 杂感: 反对加州SCA-5运动胜利了
· 杂感: 电影“章西女皇”
· 杂感: 儒家官僚杂感
【随笔】
· 随笔:大历史眼里的俄中美
· 随笔: 亨廷顿,托克维尔和马尔
· 随笔: 亨廷顿,托克维尔和历史
· 随笔: 古代”胡患“初探
· 随笔: 中原王朝如何统治百姓?
· 随笔: 我们如何判断?
· 随笔:框架内的批判和跳出框架的
· 随笔: 性,生育,孩子教育和社
· 随笔: 暴力造成的精神创伤
· 随笔: 语言和对话
【历史】
· 历史: 两种人口筛选模式: 社会
· 历史: 从亨挺顿文明冲突论到历
· 历史:土地兼并的模拟
· 历史: 传统社会演化和计算机模
· 历史: 秦制的“大趋势”, 历史模
· 历史: 历史演变中呈现的一些规
· 历史: 计算机如何模拟千变万化
· 历史: 人类在历史模拟或历史动
· 历史: 计算机模型,个性,规则
· 历史: 资源,规则,个性,社会
存档目录
2014-03-01 - 2014-03-27
2014-02-01 - 2014-02-27
2014-01-01 - 2014-01-31
2013-12-01 - 2013-12-31
2013-11-01 - 2013-11-30
2013-10-01 - 2013-10-31
2013-09-19 - 2013-09-30
2013-08-03 - 2013-08-26
2013-07-01 - 2013-07-28
2013-06-01 - 2013-06-30
2013-05-03 - 2013-05-31
2013-04-01 - 2013-04-28
2013-03-01 - 2013-03-31
2013-02-03 - 2013-02-28
2013-01-01 - 2013-01-29
2012-12-02 - 2012-12-28
2012-11-01 - 2012-11-30
2012-10-02 - 2012-10-30
2012-09-01 - 2012-09-30
2012-08-01 - 2012-08-31
2012-07-10 - 2012-07-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